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45|回复: 0

章天亮:从道家文化到神韵巡演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1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108
发表于 2009-1-21 00: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神韵巡演中,有一个取材于《西游记》的节目。近日偶翻此书,看到第五十回里孙悟空讲的一句话——“道化贤良释化愚”,便产生许多联想。简单的说,道家必须要选贤良的徒弟作为传人,不是道德好悟性高的人,是很难被选中的,这便是“道化贤良”。因为徒弟资质极佳,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所以讲道时点到为止即可。

中华文化的开创者是轩辕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他也是道家的修炼人,因此我们的五千年文化便一直带有着浓重的道家色彩,迥然不同于希腊文明、基督教文明或其他佛家文明。

传统的中国人性格非常含蓄,有话说三分,给人很多遐想的空间,这恐怕与“道化贤良”的道家文化有很大关系。推而广之,中国的哲学、诗词、绘画等也常给人余韵不尽的感觉。至于如何体会和理解,那就看对方的悟性如何了。

“道化贤良释化愚”中的“释”,那就是指佛家了。佛家因为讲普度众生,所以要让愚人也能听懂,在讲法时便深入浅出,既包罗万象又细致入微。

佛教传入中国后,似乎也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的许多影响。本来事事辨析精微、阐发详尽透彻的佛法,到中国后出现了“禅宗”。许多事情故意讲的玄而又玄,或干脆不讲。像六祖慧能那样听了一句《金刚经》便豁然悟透很多佛法的人毕竟是极少数,于是慧根不成熟的人便只能在禅宗的哑谜中猜来猜去而不得要领。

如果仔细看中国人的文化和思维方式,还能看出很多奥妙的地方。譬如道家特别讲阴阳的平衡,所以文化作品中就很注重对比。

唐代王维被称为“诗佛”,是因为他的诗有很多禅意,但仔细读来却似乎也有很多道家的特点。譬如《鸟鸣涧》中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飞鸟的鸣叫,流动的涧水,落下的桂花等一些动词,表达了一个极幽静的景象。这种以“动”写“静”,就很有《道德经》中说的“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的味道。

再举个小例子,《枫桥夜泊》前两句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第一句给人的感觉是“冷”“暗”,因为月亮也落了(暗),水汽也结成了霜(冷);第二句话马上就来个对比(或者说阴阳平衡),在第一句的冷色调上,出现了“江枫”和“渔火”。霜降的时候,枫叶肯定红了,这就是暖色调;有了渔火,那就有了明亮的感觉。

中国古典舞中有一个“反律”,即舞蹈动作“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欲上先下”。这种左右上下的对比和先做一个相反的动作,不知与《道德经》中所说的“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又有多少联系。

无论如何,道家文化尽管越琢磨越有滋味,但毕竟太依靠受众的悟性,很难被绝大多数人所理解。所以真正大面积救度人,那还要靠佛门广大。

从神韵全球巡演的节目中固然可以体会到中国文化如诗如画的味道,即使看十遍百遍也仰之弥高、钻之弥深,但更重要的恐怕是其洪大的内涵与无尽的天机贯穿了人类文明和宇宙运行的终始。

如此深远广大的天机却能够以纯美的艺术形式直白简约的表现出来,以至于只要有基本善恶判断的人都可以理解,这又是传统道家文化远远不及之处了。神韵的演出实在是在展示一个神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7 02: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