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434|回复: 0

〔圖文〕狠话风行中国各地 暴力语言令人發指!

[复制链接]

0

主题

232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6409
发表于 2007-11-5 2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B69D9C6DEE4907BA26618CABAB2B31.jpg <br><br> 33B3BD74AAEE2AE5A328FAA4A968CC2E.jpg <br><br> 0739BDB0DEEE87A5ADD91EA6F62A190C.jpg <br><br><br><br> 836DE7002E854BFBEB9037E7BFD1C95A.jpg <br><br> A6769B482BE3311CC1977C1247565544.jpg <br><br> A3272537C083C47F099124E67DE290C0.jpg <br><br> F204A2424E15B2B25EAFD33CF60EB7C4.jpg <br><br> 6496B7CE546A9A8217156DDA00CA5154.jpg <br><br> 50998680FEAEADFCEDC1BF8C3CFD78A4.jpg <br><br> 1194218676-1511750916.jpg <br><br><br>“全家死光光”赫然出现在深圳街头,北京球迷组织“京骂联盟”,德国乒乓球教练熟练使用“中国国骂”罵中国裁判……
<br>
<br>
<br>深圳宝安区居民,在忍受了很久“牛皮癣小广告”的骚扰之后,刷出了一份被称为“史上最恶毒”的标语:“在此贴广告者全家三代死光光。”
<br>
<br>
<br>尽管在标语里附加了诅咒攻击,那个“死”字在刷上之后仍然被小广告贴了一半。附近的垃圾桶上则写着:“乱丢垃圾者可耻,可死。过马路倒垃圾者可耻,汽车撞死。”
<br>
<br>如此凶狠的宣泄,在中国民间并不少见。在北京某小区,也曾经出现过“谁带狗在此拉大小便谁不如狗”,“禁止小贩进入,违者(暴捶)(狠)打”。括号里三个字是后来加进去的,以显示即将到来的报复的激烈程度。
<br>
<br>在8月初,国家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专门开展活动清理不恰当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标语口号。被群众所诟病的“结贫穷的扎,上致富的环”和“该扎不扎,见了就抓”等口号都将成为历史。
<br>
<br>事实上,中国式狠话由于长期使用,已经深入中国民间,成为遇到不平时老百姓激烈反应的第一选择。
<br>
<br>另类才华的秀场
<br>
<br>“对准点,不然木橛子伺候。”——北京,公共厕所提示不要“方便”在坑外。
<br>
<br>“保护环境长命百岁,乱丢垃圾断子绝孙。”——重庆,中英文双语。
<br>
<br>“毁树一行先死他娘。”——中国式狠话,最厉害的就是让被威胁者死亲人,比如子女和父母。
<br>
<br>“24小时坦克出入,压扁恕不负责。”——广州,某车库提示。
<br>
<br>“带病进村不孝子孙。”——河北,SARS疫情期间要求一切北京回来的人村口搭棚。
<br>
<br>“偷井盖者抓住剁手。”——井盖失窃摔伤人之后,愤怒的受害群众如此声明。
<br>
<br>“XXX站人誓与京广第五次大提速共存亡。”——京广线一小站的大幅标语。
<br>
<br>“偷税漏税,来世罚作尼姑。”——“尼姑”本来就是对女性出家人的不礼貌称呼,何况这条标语刷在一个庵的墙壁上。
<br>
<br>“养女不读书,不如养头猪!养儿不读书,就像养头驴!”——村里这样宣传义务教育的重要性。
<br>
<br>“不怕死的就到十八里乡来作案。”——河南某地群众试图利用狠话标语震慑犯罪分子。
<br>
<br>以上“狠话标语”来自民间,可以说是“民间智慧”的体现。有评论认为这是少数群众文化素质低造成的,不幸的是,此类狠话现在又蔓延在网络上:
<br>
<br>“看了不流泪,你就不配当中国人。”——最温和的狠话,只是剥夺国籍、驱逐出境。
<br>
<br>“看帖不回帖,小心冤魂缠身。”——鬼故事论坛多见。
<br>
<br>“下我的电影不回帖,出门撞汽车。”——这类的一般会引起网民的反感。
<br>
<br>“请把这条咒语消息发给10个你的好友,你的妈妈就会长命百岁,否则她会得癌症……”——QQ上母亲节和重阳节经常出现的网络最恶毒狠话。
<br>
<br>思想家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曾经提到:中国人喜欢说大话、空话、假话,还有毒话,甚至男女之间的称呼也是狠狠的,外国人用“甜心”“打铃”,中国人则喜欢用“挨千刀的”。
<br>
<br>狠话源于不如意的人生
<br>
<br>章军认为和文革时期的语言暴力有关系。在文革时期,诸如“砸烂狗头”、“踏上一万只脚”、“不革命就滚蛋”等。更早的50年代,就有
民谣“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专吃杜鲁门”。接下来的词,则在直接侮辱杜鲁门母亲的智商。当时的孩子认为这样贬低帝国主义敌人是爱国的表
现。 <br>
<br>哥伦比亚大学学者杨国彬则认为:狠话未必与文革有关系。“汉语向来就是很丰富的,骂人的词汇也是如此。其实很多人说狠话的时候,未必觉得自己说的话很‘狠’呢!”

[ 本帖最后由 yuanman 于 2007-11-20 09:35 编辑 ]
6496B7CE546A9A8217156DDA00CA5154.jpg
50998680FEAEADFCEDC1BF8C3CFD78A4.jpg
1194218676-1511750916.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15 0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