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 2009-2-20 23:01 上贴
香港教育学院争取“正名”为大学,继续一波三折,遭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以其学科单一为理由卡住。不过,教资会也提出由政府额外拨款资助教院学科多元化的新路,这个路线图除了有助教院“升格”,也有助提升本港师资培训质素。
教资会现阶段拒予教院大学名衔,教院师生和校友难免失望。不过,教资会也点了教院两条前路,当中“速成”之路是与其它大学合并,“漫长”之路则是学科多元化和加强研究实力。
对政府来说,院校整合方案作为速成之路,较为节省资源。前任教育官员更曾经努力撮合,结果却引爆政治炸弹,闹出“干预学术自由”风波,两名高官和教院正副校长皆不得不退出舞台。实践证明这条路欲速不达,现在恐怕未必有人敢再作尝试。
增资源 惠教院 益社会
教资会提出的第二条路,比第一条路漫长曲折。这个独立发展方案,要教院增加学科,而且新学科要接受外间学术评审,待取得自我评审资格后,再向教资会重新申请大学名衔,实非短短一、两年能成事,而且中间可能有不可预知的关卡,难保不再横生枝节。
教资会把球抛给了政府。眼前最明显的关卡,是政府是否愿意额外投放资源予教院,包括至少一亿元的一笔过拨款和每年二千七百万元的经常开支,资助教院提供研究生学额和开办其它学术课程。上次教院改革风波,正值政府面对庞大财政赤字,要大学“瘦身”,现在资源比前松动,增加学科学额又符合纾缓失业问题的目标,关键在于政府要衡量长远承担,对整体社会是否物有所值。
多元化 路难走 收获丰
如果政府在资源上开绿灯,比让教院以现有规模实时获得“正名”,对教院的长远发展和教学质素提升,好处更大。教院资源增加,学科多元化,发展规模更大,学生有较多元化的出路,不单是院校和学生得益,还有助提升社会整体师资质素,普遍惠及社会下一代。
教资会的研究报告,就单一学科院校不宜成为大学的立场,或者将教院目前享有的学术自评资格囿限在教育学科,都不是没有争议之处。不过,与其继续围绕这些争议原地踏步,或者质疑教资会的种种建议只是拖延正名的阴谋,教院上下未尝不可以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决心,去走一条难走但理想较高的路,把教院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