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34|回复: 6

中国传统文化的19个奇趣冷知识(上)

[复制链接]

11

主题

2889

回帖

7057

积分

论坛元老

熱心會員

积分
7057
发表于 2009-3-2 14: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广南子

[color="Red"]1. 为什么第一次见面出难题叫下马威?

[color="Green"]其实,下马威原先并不是第一见面就出难题的意思,而是指官吏初到任时,借故严厉处分下属,以显示威风。

    下马威一语出自《汉书?叙传》,班固在为祖先作传记时,记叙伯祖父班伯因定襄时局混乱,而自请担任定襄太守,定襄豪门大户“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意思是说他们担心班伯初到任时要对下属显示威风,所以有所收敛。这里的下车,并非指从车上下来的动作,而是指官员初到任。古人有用下马、下车表示官员到任的习惯,所以后来“下车作威”便被“下马威”代替。加上下马威读来顺口,意思简约明白,便广为流传。

    随着词语意思的转变,下马威从初到任时要对下属显示威风,到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例如清代李渔《蜃中楼?抗姻》就说:“取家法过来,待我赏他个下马威。”

    下马怎么和官员初到任有关?

    下马最初是指从马上下来的动作,帝王陵墓的下马碑、江西龙虎山下马亭的“下马”都是这个意思。后来,下马发展出了官员到任的意思,这还得从古代的车说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国家之一,相传黄帝时人们已能造车。但由于车是一种形制较为复杂的交通工具,所以在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时期,车的普及和完善是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的。夏代就设有“车正”之职,专司车旅交通、车辆制造。当时有一个叫奚仲的人,就曾担任过夏朝的车正,为夏王制造车辆。可以推测,车子在夏代已相当普遍。到了汉代,车子种类繁多,也按职位分为不同的等级。一般老百姓只能坐牛拉车,官员和富户才可以坐马车,中、高级官吏出行时乘坐的是轻快马车。为体现等级差别,当时规定六百石至一千石的官吏,只准“朱左”,即将左边车染以红色。二千石的官吏方允许“朱其两”,车前多驾二马。由于车子标志着官员的身份,所以古人便用下马、下车表示官员到任。
fnb62w.gif

11

主题

2889

回帖

7057

积分

论坛元老

熱心會員

积分
7057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14: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Green"][color="Red"]2.和尚化缘是因为寺院缺少食物吗?

古代和尚经常要手持钵盂,游走四方,化缘求食。就连《西游记》里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不例外,他也要手托紫金钵盂,腾云驾雾地前去为唐僧化缘。和尚化缘可并不是因为寺院缺少食物,事实上古代寺院多有功德田产,还有一定产业,并不缺乏钱物。化缘的行为主要是基于佛教理念。

    化缘本来是指佛、菩萨、高僧等在世间示现的教化因缘。他们因有教化众生的因缘而来到人世,因缘尽了即会离去。比如释迦牟尼与世界的众生“有缘”,一生教化不懈,就是他的“化缘”。后来俗语亦称僧侣乞食为化缘。原来,佛门僧侣的梵文音译为“比丘”,意译即为“乞士”,也就是以乞食为生的人。按照佛教戒律,僧侣为了维持生命而乞食,便是“净命自居”,可以“省事修道”,“破一切骄慢”。僧侣募化乞食,广结佛缘,故称化缘。推而广之,为了佛事而举办的募化活动,也可以称为化缘。

    化缘既是僧侣修行的必要课程,也是供大众建立功德的一种行为。僧侣借化缘虔诚修行,教化大众,结交因缘,还可减少寺院的经济压力。而大众接受化缘捐献钱物,是因为他们相信这种行为预示着人的功德不断增长,有助于得到长寿福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2889

回帖

7057

积分

论坛元老

熱心會員

积分
7057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14: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Green"][color="Red"]3. 为什么形容一个人坏事做尽叫“五毒俱全”?
形容一个人坏事做尽叫“五毒俱全”,什么是“五毒”?这里的“五毒”指的是古人心目中五种毒性最强的动物,一般是指蛇、蝎子、蜈蚣、蛤蟆和壁虎,也有说法认为蜘蛛和蜂是五毒之一。

    这五种毒物往往与端午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端午时正值农历的五月,气候温热,毒虫开始出没,容易滋生瘟疫,所以民间认为这是“凶月”,有“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的说法。所以除了祭祀与纪念之外,避毒除害也是端午节的重要内容。

    清:陕西凤翔年画《张天师驱五毒》

    人们在家中的墙壁、炕沿、窗户上贴上红纸剪的蛇、蝎、壁虎、蜈蚣、蛤蟆等,称之为“剪五毒”,为的是驱害。妇女还要在五月初五早晨手捶床边唱谣谚:“捶、捶、捶炕沿,蝎子蚰蜒不见面;捶、捶、捶炕头,蝎子蜈蚣没有喽;捶、捶、捶炕帮,长虫蜈蚣一扫光;捶、捶、捶炕腰,蝎子蚰蜒往外跑。”四五岁以下小孩子都要穿黄色五毒衣、五毒鞋,系老虎褡裢,缠长命缕。长命缕是一种五色丝线,缠于手腕或挂于颈上,传说都可避五毒。民间还讲究在小孩的头部、耳孔、臀部抹雄黄酒,也是为了避免蜈蚣等毒虫钻到耳鼻中去。街上的糕点铺子会卖一种用模子刻出蛇、蜈蚣、蝎子、蜘蛛和蟾蜍图案的桃酥式的圆糕点,叫“五毒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2889

回帖

7057

积分

论坛元老

熱心會員

积分
7057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14: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Green"][color="Red"]4. 为什么“光阴”能用“寸”量呢?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为什么“光阴”能用“寸”量呢?这里的光阴用寸来计量,是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测日影定时刻的计时仪器 ——日晷。据记载,我国早在汉代以前就已开始用日晷来计时了。日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盘一般为石质,四周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度,用来表示时辰。晷针常为铜质,立于晷面正中垂直于晷面。日晷需在阳光下使用,晷针的日影指向晷盘的哪一位置,便可知道是哪一时刻。遇上有风雨的日子,日晷就不方便使用了。“寸晷”指一寸长的日影,借指小段的时间。“一寸光阴”,就是晷针的影子在晷盘上移动一寸所耗费的时间。

    日晷

   

    古代诗文中常出现“寸阴”、“寸晷”、“分阴”等词语。如贾岛的“寸晷不相待,四时互如竞”等。唐末诗人王贞白,早年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读书时,曾写下《白鹿洞诗二首》,其中有“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句子,这也是“一寸光阴”的最早出处。

   

    我们常说“时光如梭”,为什么时间流逝可以用“如梭”来形容?

    我们形容时间过得迅速,常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说光阴似箭表示时间过得飞快还好理解,那么时光怎么又会如梭呢?其实,这和古人的生活有关。

    中国古代长期是农耕社会,老百姓依靠种粮为食,织布换钱,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梭”是织布机中牵引纬线的织具,形如枣核。织布之时,织梭往来迅速,穿行于织布机中将丝线织成布匹。普通人家大多有梭,可以说,梭是深入百姓生活的一种用具。因为“梭”来往迅速、运行快速,古人便用 “穿梭”比喻往来频繁;用“飞梭”形容非常快速的动作;用“日月梭飞”、“时光如梭”来说明时间的流逝。99“一炷香”的时间有多长?古典小说上常常写道 “一炷香的功夫”,武侠小说中高手比武时也常以“一炷香”为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古人是以香燃烧的时间长短来计量时刻的。

    古人计时需要借用日晷、漏壶等工具,燃香计时是比较简单而常用的计时方法。那么一炷香究竟是多长时间呢?实际上由于环境、风力、香的长短、香料干湿等诸多因素,一炷香的燃烧时间并不完全相同,但一般约为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古代除了用一炷香来计时,还可用一盘香、一炉香来计时。

    古代经常用模子把香粉末压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样,称之为“香篆”。如唐宋时,就有人将香料捣成末,调匀后洒在铜制印盘里,做成篆文“心”字的形状,燃其一端,整个香篆就会循序燃尽,用以计时。人们还在香篆上刻上刻度,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个刻度,这种香又称为百刻香,常被寺院用作计时器。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还曾制出过精巧的“屏风香漏”,通过燃烧时间的长短来对应相应的刻度以计时,这种方式在民间流传很广。

    用香计时,可谓古人的智慧的结晶。更能反映中国人的聪明巧智与审美情趣的是,人们把香做成各种图形,借此寄予对生活的美好期待,流露出祈求长寿、贺喜祝庆的朴素心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2889

回帖

7057

积分

论坛元老

熱心會員

积分
7057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14: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Green"][color="Red"]5. 为什么常用东窗事发来形容事情败露?
我们常用东窗事发来形容事情败露,为什么这么说?

    东窗事发语出明代田汝成所著《西湖游览志余?卷四?佞幸盘荒》。宋、元间传说,秦桧欲杀岳飞时,曾于东窗下与妻王氏谋之。王氏曰:“擒虎易,纵虎难。”秦桧之意遂决。不久,在高宗的支持下,岳飞父子遭到陷害。后来,秦桧游西湖,于舟中得疾,朦胧中见一人披发厉声曰:“汝误国害民,吾已诉天得请矣。”秦桧回到家,不久就死了。没过多久,秦桧的儿子秦熺也死了。王氏给他们父子做道场,并委托道士通灵去看望他们。道士前往阴间,先看见秦熺戴着铁枷,就问他:“太师何在?”秦熺回答:“在酆都。”道士如其言而往,见秦桧与万俟卨都戴着铁枷,备受诸苦。秦桧对道士说:“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从此人们就用东窗事发指在东窗下密谋陷害岳飞一事败露。后来又用它来比喻阴谋败露,或罪案遭揭发,将自食其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2889

回帖

7057

积分

论坛元老

熱心會員

积分
7057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14: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Green"][color="Red"]6. 人们常说的指桑骂槐,跟桑树槐树有关系吗?
“指桑骂槐”这个成语时常被人运用,它原本比喻明指甲而暗骂乙,也就是指着张三骂李四。有人要问了,这与桑、槐有关系吗?实际上,“桑”、“槐”二树可真是背了千年的黑锅,这事压根儿和它们毫无瓜葛。

    “指桑骂槐”不同于“瓜田李下”,后者的确发生于瓜田间、李树下,多少跟瓜、李有些关系。而“指桑骂槐”却只是借用了桑、槐的名字符号罢了,本身与桑槐没有什么关系。和“指桑骂槐”意思相似的成语还有:指桑说槐、指东说西、指猪骂狗、指鸡骂狗、捉鸡说狗等。它们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用法,结构也相似。可能是由于桑槐、东西、猪狗、鸡狗等事物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故而人们在表达指此说彼的意思时便自然用到了这些词语,以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吧。

    “指桑骂槐”也是兵书《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本意是指间接地训诫部下,以使其敬服的谋略。此计还引申为运用各种政治和外交谋略,“指桑”而“骂槐”,向对手施加舆论压力以配合军事行动。对于弱小的对手,可以用警告和利诱的方法,不战而胜;对于比较强大的对手,则可以旁敲侧击威慑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2889

回帖

7057

积分

论坛元老

熱心會員

积分
7057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14: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Green"][color="Red"]7. 常说的寻花问柳、拈花惹草和花草有关吗?
“寻花问柳”和“拈花惹草”的意思都与男女关系有关。寻花问柳借指狎妓,而拈花惹草是说挑逗异性,特指玩弄女性。为什么花柳、花草皆与女性有关呢?原来这和花柳、花草的喻意有关。“花”在古代经常被人用来借指美女,形容女子美貌经常说花容月貌、如花似玉、花枝招展、人面桃花等。原来色彩娇艳、体态婀娜的花卉在古人心中可以比拟美女,难怪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里就有“娇花巧笑久寂寥”的句子。古时的“柳”也有美女的意思,大概柳枝飘摇轻灵,所以多用以形容女子的腰肢,如柳腰等,后来干脆用来比喻美女。“拈花惹草”中的“草”也是喻指女性。

    其实“寻花问柳”最早倒是只有字面意思,是指寻访春天景色。后来因为“花”、“柳”皆有特指,才转为它意。“花”在古代不仅是美女的代称,还表示同妓女有关的事物,如称妓女为花娘、花旦,妓院聚集之地为花街、烟花巷等。而“柳”也有这种意思,柳巷专指烟花场所。“花柳”在古代诗词曲文中,常用来借指烟花场所,烟花场所沾染的疾病亦称花柳病。因此“寻花问柳”便又有了新意:比喻在烟花场所嫖宿妓女,有了狎妓的意思,也叫寻花觅柳、眠花宿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5-3 03:5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