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41|回复: 0

是谁断送了孩子的竞争力

[复制链接]

0

主题

6226

回帖

807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075
发表于 2009-4-1 17: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几年来,有很多人都在大骂学校教育让自己孩子的素质变差,使孩子丧失国际竞争力。观察所见,身为家长实在不该过分埋怨指责学校。毕竟教育改革工程浩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把所有教育问题一一解决。事实上,如果没有家长的积极配合协助,单单只依靠学校教育,也是难以贯彻实施教改计划。所以我们在批评教育部门或者责怪学校老师时,何不时时想想我们家长自己做了什么?

  早晨送女儿上学,有经过一些小学校。经常可以看到由家长,学生,老师与学校义工所共同担纲演出的“互动记”,印象非常深刻。可以很确定的是:这些孩子的竞争力的确是断送在我们这些大人手中!如果大家有空的话,只要找一天到任何一个小学校门口去看看,你都有很大的机会发现每天都在上演的节目:

  一, 大人充当书童,帮小孩背书包。

  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大人的宝贝,所以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受苦。可能大家都是觉得自己童年时受过不少罪,所以发誓要让孩子过好日子吧。校门口总是一堆家长或女佣当书童,为孩子们背着书包,拿着水瓶。这些书包真的重得令孩子无法负担吗?背书包上学是小朋友学习为自己的工作负责的基本功,更是承受压力训练的开始。无法想象这些连最基本的训练机会都被家长剥夺之后,这些孩子将来还能有何抗压能力可言?

  二, 家长随意停车,坚持送孩子过马路。

  一般而言,在学校门口附近的斑马线都有义工人员或老师负责护送学生穿越马路。但是很多家长“不放心” 义工人员或老师护送孩子自己过马路,宁愿随便把车一停,不管后面堵车如何严重,非要把孩子送到校门口,甚至送到教室!此时,孩子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小皇帝。而这个小皇帝不是自愿的,而是家长们自己塑造出来的。从小学习的“遵守交通规则”在这里荡然无存。最糟糕的是,在小孩子与他的同学面前,家长们做了最坏的示范。家长们在埋怨小孩子霸道,不守规则的同时,应该好好想想自己,认真思索,很容易得出结论。

  三, 孩子目无尊长,家长视若无睹。

  还记得以前上小学时,师长所教的第一件事就是,遇到师长必须敬礼向师长问好。这项教育并不八股,而是最基本的礼貌教育,也是尊师重道的开始。但是,在学校门口,看到孩子们对于老师站在门口,几乎都是老师主动向小朋友打招呼。有些小朋友至少还礼貌地回应,然而更多的小朋友是面无表情地走进校园。更令人讶异的是家长似乎也不以为意,这种情形难道不令人震惊吗?!

  四, 孩子不愿下车,家长苦苦哀求。

  校门口挤了一堆轿车,里面的“小霸王”也许还没睡醒,或者心情不好。车门已经打开,但孩子就是不下车。孩子闹脾气稀松平常,倒也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家长的现场处理方式就令人大开眼界!说理者有之,大骂者有之,僵持者有之,最“精彩”者莫过于苦苦哀求。爸爸妈妈苦口婆心答应带他去麦当劳,买他喜欢的玩具,似乎只是希望他龙心大悦,而不是教育他什么才是对的。只要他肯下车,小孩就可以对大人予取予求。这种每天都可以来一次的机会,将成为孩子“习惯性”要挟家长的筹码。

  孩子们的天赋,聪颖容许有高低上下之分,学习成绩也因而会有差异。但是,这些真的不是最重要的事!生活教育与学习态度才是孩子未来足以影响一生的条件。许多家长把“教育”这件事全部丢给学校老师,是多么地谬误。在许多人自以为提出“专业教育理念”的同时,建议或许先想想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即为“ 教育最大绊脚石”?孩子的竞争力是否就是断送在我们手中?

  教养儿女的金科玉律

  已有愈来愈多的迹象显示,强调尊重孩子,鼓励孩子的新观念横扫我国,却被有些人解释为“少管”或“不管”,以致教出不少“小霸王”,“蜡笔小新”,和自残或伤人甚至动辄杀人取人性命的青少年。

  美国的情况类似我们,被宠坏的孩子类似恶霸,使得愈来愈多心理及教育专家发展出更新的教育理论“合理管教”。父母应该以爱为基础教儿女“纪律”的观念。

  心理学教授史坦伯格指出,教养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参与不足”以及误解了“把孩子当朋友对待”的真意,以致给他完全自由,无法准确掌握孩子的行为与行踪。 “以孩子为中心”的理念已成为纵容恶行的籍口,《对孩子期许更高》一书的作者戴门教授指出。

  其实,教育要要兼顾敏感度与严格性的。如果父母有引导,有规范,就可以避免孩子身心出状况。家庭心理专家罗丝蒙指出,孩子性格发展期,教养需要适量维他命N。也就是说,父母要勇于对孩子说“NO“,孩子才能学会分辨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

  综合专家意见,合理管教,父母有金科玉律:

  1,当父母,不是朋友

  当父母第一要事,就是不要只想当孩子的朋友。因为“父母”的意义就是给孩子立下规矩,让他明白“底线”在哪儿。美国心理学家霍恩指出,孩子需要的是教导他如何解决问题的“领袖”,而不是只会听他诉苦哭泣却束手无策的“朋友”。澳洲亲子专家毕德福也说,孩子需要知道“规矩”是什么,家里谁“做主”,这样孩子才能有所依循,在“安全”的感觉中成长。

  所谓“尊重孩子”并非放任孩子为所欲为,“把孩子当朋友对待”也不是不教他规矩礼貌,否则孩子很容易依人性倾向,主张“只要喜欢有什么不可以”。不懂尊重父母,也不会尊重其他人。教育学者魏世台说,她对“现代父母太常向儿女说抱歉”很不以为然,常见职业妇女七点赶回家向儿女说“抱歉,还没煮晚饭”,而那些抱怨妈妈没早点回家的孩子都已经十岁以上,还在看电视不懂做家事。

  2,及早规范

  孩子从小就要管教,如果小时候不给他订下规矩,长大后管教起来就会遭遇抗拒,管不动也管不住了。管教态度要前后一致,尤其要避免和孩子讨价还价,否则会让孩子误以为规矩与原则都有商量余地。一旦他们有过“谈判”经验,反而吃定父母,教养当然也成了空谈。

  3,花时间与孩子相处

  爱孩子,教养孩子,是要和孩子相处。很多父母过分强调亲子相处重“质”就够了,与儿女相处只是蜻蜓点水打个照面。当孩子碰到问题需要与人商谈时,却不见父母踪影。切记问题不等人,相处有品质不能做为籍口,去取代孩子希望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心理学教授史坦伯格指出,“较常与父母在一起的孩子一般表现都比较好。”

  4,控制电子媒体

  研究发现美国22~34%的年轻受刑人,有意识的模仿从电视看来的犯罪技巧。事实上,孩子长期受到来自暴力色情的卡通,电视影集,综艺节目以及新闻报道等影响,受各种色情,暴力讯息制约,模仿媒体两性亲密行为,学习电视主持人低俗用语,甚至杀人而无悔意的案例也是屡见不鲜。另一项追踪12年的研究也发现,大量收视暴力电视节目的人后来犯罪,攻击性及对子女严惩的倾向较高。“在提供性教育方面,流行文化代替了父母,宗教与学校的功能,是现代青少年的一大不幸”,史坦伯格慨道。美国心理学家卡伦主张,父母应该规定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和内容,才能避免孩子受其影响。美国医学会建议,父母除了监督孩子观看的电视节目内容,也要将每天观看的时间限制在2小时内。

  4,了解孩子在做什么

  孩子在家无人监护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大人不在,孩子确实容易有偏差行为,例如在邻里街坊间打破窗户或顺手牵羊。而即使大人在家,却不知道孩子在做什么,一样非常危险,有小学生打色情电话,青少年上网下载色情图片,网上交友被诱惑离家等等,都是家人在家关起门来做的。但是,如果能先安排好孩子的课后活动,并且善用家人,邻居,朋友等后援力量支持,即使双薪家庭一样可以放心。

  5,不要误解“维护孩子自尊心”的真意。

  真正的“肯定个人自尊”,应来自他真的达成某些挑战,而不是凡事必赞美。戴门教授认为,很多父母动辄把孩子当星星捧上天,使得“维护孩子自尊”一词失去真正的意义。美国父亲协会宏恩也指出,太受保护的孩子无法自己解决问题。有些父母为了孩子在快乐中成长,以致过分呵护孩子,即使孩子没特别努力也大声赞赏,反而使得孩子缺乏从错误与挫折中,学习如何处理困难与自己情绪的机会。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孩子需要的是适当的自尊,否则,一旦承受不住挫折,轻则颓丧忧郁,重则自伤伤人。忧郁症年龄层逐渐往青少年移动,自杀成为风潮,是全球父母都应注意的警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0-31 23:4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