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南方周末》最近的报导:尽管国内经济衰退,一般人因收入减少而不得不收紧自己的钱袋,但仍有不少人在海外的伦敦、巴黎、米兰、香港等地抢购上万元一件的顶级品牌服饰、法国红酒、名贵香烟等等奢侈品——据说这些奢侈品的价格尽管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国内的人均收入,但比国内低得多。这些人像蝗虫一样,飞到那里,就把那里的奢侈品抢购一空,以致商家“不得不”根据护照登记购买记录,实行限购。所谓“限购”当然是商家的销售策略,他们暗喜自己在经济低迷时期,居然会交上这样好的发财运:如去年12月26日中午,以销售世界顶级服饰著名的伦敦Selfridges百货公司,创造了该店100年来的销售记录,一个小时的营业额就高达100万英镑!外国人很奇怪,时下,在他们本国的居民中,哪怕最富有的消费者,也正在削减开支,何以独有中国人却照样一掷千金?莫非世界性金融危机的阴影下,中国经济真的是一枝独秀?
那些外国人有所不知:中国的经济增长有自己的特色,中国的经济危机自然也有自己的特色。1992年以来经济增长的特色这里且不去说它,当前我国经济危机的特色就很明显,这就是奢侈品行业的兴盛与普通消费品行业的衰退并存,表现在销售上,就是奢侈品的热销与普通消费品的积压并存。这里所说的奢侈品是广义的,它不但包括名牌服装、名酒名烟之类的物质产品,也包括美容保健服务、出国旅游服务、以及到处红灯闪烁的色情服务等等,这些服务行业在经济危机时期不仅没有衰退,反而比以前更加发达了。在国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以看到,尽管都说看病贵,但大医院里那些高档的“干部病房”照样人满为患,那些“定点药店”里用公费医保卡购买的保健品照样走俏;尽管都说孩子考上了大学也读不起,但你看每年秋季有多少富家子弟争先恐后到香港、欧美国家以及日本、新加波等地留学?看到那些装着高音喇叭声嘶力竭叫嚷“出血大拍卖”的小服装店,你会认定生意最难做的是服装,但我听品牌服装专卖店的一个售货员说,她经常碰到有的女士一次买四五千元服装的。路过那些清闲的金银首饰店门口,你不必担心店老板喝西北风,道中人曾经告诉我,现在金银首饰的生意是最好做的。有精通生意经的朋友告诉我:想赚钱,你就得瞄准官员及其公子小姐、国家公务员、民企老板、垄断企业白领、重点学校教师这些富人的钱袋,现在越是低档的产品越难卖,越是高档的东西越走红——不过我心里清楚,做这些高档产品生意的都不是穷人,卖那些奢侈品,穷人哪来的资金?即使东借西凑调了资金,数千上万元一件的东西,万一有闪失,你赔得起吗?
中国经济危机的这个特色究竟是怎样造成的?且看一则统计数字:我国的垄断性行业,包括电力、电信、石油、金融、烟草等等,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其工资和奖金收入总额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和奖金收入总额的55%。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职工仅仅指企业职工,并不包括那些公务员和教师等其他吃皇粮的公职人员,如果把这个队伍的收入也算进去,那么这些高收入者的薪酬占全部薪酬的比例肯定还要大得多。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强调的都是民生问题,我想,如果真的是关心民生问题,那么统计部门就应该重点统计民企职工、隔三岔五打零的农民工、小店铺的生意人、为生计起早摸黑甚至没日没夜的街头摊贩这些底层民众的平均收入,以及他们与国家公职人员和垄断企事业单位职工平均收入的差距。遗憾的是,长期以来,统计部门公布的,都是所谓“职工平均工资”。对此,有一则网络民谣说得一针见血:“张家有财一千万,九个邻居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个个都是张百万。”这里指的只是薪酬方面的差距,薪酬的本质是劳动的收入,但是现在财产的收入已经成为国民收入中非常重要的部份,其比重恐怕不会低于劳动的收入。多年以前,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字就显示,中国10%的富裕人口享有国家总资产的45%,而最贫穷的10%的人口却只拥有总资产的1.4%。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权力阶层凭藉手中掌握的公权力攫取的腐败收入。早在2005年,来自中纪委、国务院研究室、监察部的一份联合调研报告就指出,全国党政机关违规、违纪挪用、侵占公款吃喝、公款休假旅游、公款出境出国读书、公款送礼、公款滥发奖金和福利等等,全年总金额高达二万亿元。2006年7月,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参事室的调研报告《关于若干省市党政国家机关系统高中级干部经济收入状况》披露,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广东五省市,厅(局)级干部实际年收入(包括福利、津贴、奖金)为55万至105万元,副省级或以上的干部实际年收入为125万至250万元。不用说,3年后的今天,这些人的收入当然“今非昔比”了。如果把这些收入都算进去,那么我国居民收入的差距究竟有多大,那就可想而知了。
我国财富和收入分配的状况可谓人人心里清楚,这就是大家成天吊在嘴上的“贫富悬殊”四个字,去年,著名左派学者张宏良根据当时的最新统计资料指出,我国0.02%的人口掌握了70%的财富。只要联想到“贫富悬殊”,奢侈品热销与普通消费品积压并存这个中国经济危机的特色也就不难理解了。上文说过,旅游消费也属于奢侈品的消费。正因为“贫富悬殊”,在百业凋零的情况下,现在旅游业却傲霜斗雪,一枝独秀。开春以来,出境出国旅游异常红火,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1月份,赴香港旅游的人次与往年相比,增长了40%左右。目前,尽管上千万农民工失业,600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但许多地方公务员和其他吃皇粮的人工资却照加不误,有个吃皇粮的朋友对我说,人家收入减少,我这个吃皇粮的却加工资了,这才牛气哪。尤其是那些吃皇粮或在垄断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他们的家庭往往一好百好,不但房子好,每家有好几套房子,工作也好,祖宗三代捧的都是拿钱不吃力的金饭碗。试想想,这些人不出国旅游,不去购买奢侈品,不上色情场所,他们的钱往哪儿花?
需要提醒的倒是,奢侈品行业的兴盛与普通消费品行业的衰退是互为因果、互相加强的,这是两极分化社会的一条经济规律。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早就说过,中国的经济是二元经济,即过热的国有经济和过冷的民营经济并存,在经济危机中,那些垄断性的国有企业不仅没有衰退,反而因为政府的投资和金融支持而扩张了,受打击的主要是那些得不到政府政策和金融支持的民营小企业,而这些小企业不仅是底层民众的主要就业之所,也是底层社会民生产品如食品、服装、家电之类的生产厂家。现在国家公职人员可以靠政府巨大的财政力量使收入不断增长,垄断性国有企业的职工也起码可以靠“吃老本”而保证收入不至于减少,唯有亿万民营小企业的职工和那些小商小贩的收入却大幅度下降了。广大底层民众是普通消费品的主要购买者,如果他们的收入不能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那么普通消费品行业的萎缩就是迟早的事情,何况经济危机时期他们的收入陡然下降了。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要想盈利,只能瞄准那些富人的口袋,而富人是不再需要增加那些普通消费品的,他们需要增加的是奢侈品,从而扩大奢侈品的生产自然成了难得盈利的投资。可见,普通消费品生产的衰退,正是导致奢侈品生产兴盛的原因。但是另一面,官员、国家公职人员和垄断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要维持奢侈性的消费,只能依靠强大的政府财政,在房地产业萎靡、土地出让金收入急剧减少的危机时期,维持和增加财政收入,就成为各级政府增加税收以及各种合法或非法的行政收费的难以抑制的冲动,这种冲动一旦变为行动,就增加了企业的负担,阻碍了民营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所以,奢侈品生产的兴盛,也是普通消费品生产衰退的原因。
这难免令人想起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论证。在曼彻斯特的早期资本主义时代,一端是财富的积累,另一端是贫困的积累,马克思认为这两种积累是由同一原因造成的。现在的情况同150多年前的英国很有些类似,不过,造成早期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那种原因是经济上的,现在造成奢侈品行业兴盛与普通消费品行业衰退并存的原因却是政治上的。
2009年3月28日草稿,4月7日修改
(《自由圣火》首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