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38|回复: 0

时寒冰:从房价到经济,走向崩溃亦或天堂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12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938
发表于 2009-5-14 23: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子

加勒比海之行,注定会改变我的一生--仿佛进入一种顿悟的状态,让我更深切地感知这个民族的苦难,更爱这个民族,也得以比过去更清晰地反思中国经济的未来之路。

一切仿佛突然立体的呈现。

我将对许多经济问题努力解读和剖析,以试图找到最接近真实的答案。

2008年末,中国出台的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源于对经济走向的何种认识和判断?房市、股市将走向何方?支撑中国经济的动力到底是什么?经济豪赌的结局会怎样?中国干旱时,美国人为何大肆囤积石油......

动笔以前,我把Bob Marley的歌曲《Get Up, Stand Up》放到了sohu博客(回国的时候,花40美金买了一张Bob
Marley的DVD专辑),听得我满眼热泪,忍不住伏案抽泣......

......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决策过程是透明的,整个经济决策过程,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而作为人口主体的普通民众的利益诉求,通过其选举出的议员等政治代表,得以充分表达并在投票决定环节得到体现。

这种决策,最大限度地确保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受到保护和尊重,体现在经济运行形态上,用我们的话说是"又好又稳"。奥巴马救房奴而不救投机炒房者,亦根源于此。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上层建筑的性质是由其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而经济基础的性质则又是由其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过去,对这些教条性的界定,没有感觉,现在才突然醒悟,原来,这种枯燥的界定中到底包含着什么,又与民众的利益有什么关系。

经济现象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它是各种利益集团(普通民众亦属自身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在学生时代,我曾对西方民主乃是金钱决定的宣传深信不疑,现在我知道,我忽略了金钱选举中的金钱到底流到了何方这一根源因素。当我知道了不同候选人所在的党派,为了讨好民意,争相在公共设施方面的巨大投入和给民众发的冰箱、机票等实实在在的"布施"后,才幡然醒悟,原来,金钱选举中的金钱是让民众实实在在受益了的。

民众权力决定政治权力,政治权力主导的经济政策,又怎么可能严重甚至持久地伤及民生?民众权力也有被利用的时候,但是,这种利用却可能因下一次选举的到来而被终结,所以,他必须收敛!

这是一种良性的自我修正的机制。

我发现,民生问题、我主张的民富问题,其实,根本不是经济问题。住房问题也不是。我以前是个傻子--现在也是,不然就不熬夜写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公益文章了。再次强调:写作此文乃是基于一位公民的最基本的责任感,是出于对这个饱经苦难的民族的爱,也是基于我在爷爷坟前的承诺。

(一)豪赌2009

在全球化大趋势下,像中国这样对外依存度畸高的经济体,是不可能孤立发展的。但是,习惯于大手笔运作的决策者,对中国率先复苏的美妙结局深信不疑。在许多人看来,2009年将是最困难的一年,挺过这一年,就一切万事大吉。因此,当小阳春成形时,没有人怀疑信心比黄金重要的预言会存在什么瑕疵。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黄金比信心重要。

黄金好比财富、社会保障和就业机会,是实实在在的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有了这些,你自然有足够强大的信心。信心源于生存和发展的资源,而没有财富积累、没有社会保障、没有就业机会的状态下,你即使能够无中生出信心来,也很难维持下去。尤其是在生存压力巨大的当今中国,人们需要信心,更需要支撑、滋生信心的经济基础--在找对象都先看你有房没房的今天,无中生信心忽略了基本的国情,并非现实的逻辑。

信心不是号召出来的,是自然生出来的。

因此,我注意到,在危机过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在减税:对个人减税,让其拥有更多的财富去抵御危机;对企业减税,让其有渡过困难,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宝贵机会,继续提供最最重要的就业机会。

这是帮助民众和企业,滋生信心的最重要的前提。

我注意到,没有哪一个国家舍本求末,或者南辕北辙,保持个税免征额不变,或者不惜倾一国之力,维持高房价,也没有哪个经济体,政府亲自操刀,为股市炒作拼命制造题材。更没有哪个国家,促使效率低下的垄断国企继续扩张而压缩效率更高、更具有活力的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某种意义上来说,民营企业的未来,是一个经济体能否顺利挺过经济危机的最终决断者。

因为,让民众和企业存活,是应对危机的根本,是重中之重。这是真正能够促使经济健康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源。有了民众与企业的财富积累,房价、股市,一切的一切,才会水到渠成。

房价的下跌是一个泡沫挤压的过程。当房价下跌到与民众的购买力相对接的程度,成交量自然会激活,而如果人为维持高房价,成交量低迷,其对相关行业的拉动作用反而会被抑制。或者,成交量在高房价下被以欺骗等手段激活,而使民众在住房问题上花费高昂成本,无钱在其他领域消费,同样会抑制内需,制约经济的发展。

这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常识。

有什么的因,就一定会有什么样的果。

正因为相信"2009年将是最困难的一年",挺了这一年,就一切海阔天空,就好比深信,把所有的炮弹都倾斜到一个高地上,拿下这个高地就能彻底取得整个战争的胜利一样。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自2008年9月份以来,中国刺激经济的一系列政策,到底是围绕什么展开,又为何是以那些形式表现出来的根源了。

既然挺过2009年,就万事大吉。那么,救市政策就容易变成一场豪赌,赌过2009年,迎来新生。于是,经济政策变得简单了,注入资金成为首选:

1月份,新增贷款1.6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2月,新增贷款1.07万亿元,同比增长24.17%;3月,新增贷款1.89万亿元,同比增长
667.97%(此三个月完成4.58万亿元--2008年倾其一年完成的信贷增量,在2009年只用了一个季度就完成了);4月新增贷款5918亿元,与2008年同期的4639亿元相比,增长了27.57%。

救市政策演变成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豪赌,赌资是一国经济。

我看到新闻有诸如这样的报道:"4月22日,央行召集主要银行分管信贷的高管开会。央行主管货币政策的副行长易纲在会上表态,从2008年11月以来,信贷快速增长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他强调央行不会搞信贷规模限制。"--2009年5月6日《财经网》。

资金真的可以如此不加任何限制的倾注吗?

2008年在上半年,在许多企业因资金短缺被迫求助于高利贷,最终导致6.7万家企业命丧黄泉的情况下,央行抱着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不松手,惜贷如金,在许多企业尤其民营企业倒闭后,这些资金又漂泊大雨般降落,银行为了完成贷款任务,到处找企业放贷款,尽管明知在投资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这些资金会流到股市、楼市,仍然轰轰烈烈的投放。

满城尽下人民币。

经济政策从来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考虑过这样做的后果吗?

在去年年底干旱的时候,我在几次演讲中断言:"中国只要干旱,美国一定会大批量囤积石油。"尽管有此判断,但等数据出来后,还是让我大吃一惊。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08年12月,美国的原油进口量由11月的2.616亿桶骤然增至3.1983亿桶,截至今年2月上旬,美国商业原油库存达到惊人的
3.5亿桶,石油战略储备超过7亿桶,除此之外,美国各大石油公司的大小油船装载的原油还有8000多万桶。微妙的是,今年2月,油价跌破了每桶34美元。

随后,中国旱区下雨,美国囤油增长趋势噶然而止。两者的时间点切合得天衣无缝。

我不是阴谋论者,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在全球化的今天,经济战争一直都在进行中。

这中间到底是怎样的联系?

(二)玩火者易烧身

对于美元的走势,我在《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一书中,已经做了前瞻性的分析。美元的贬值趋势是必然的。相关联系,已经做了一些分析。这同时也是我"资源为王"观点的重要判断依据。许多人看了这本书后,马上去买资源类股票,获利丰厚,也算是一个附带的结果。

经济现象从来都是紧密相连的。

在《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一书中,我同时讲了2008年6月25日,当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采访我时,对于处于140美元一桶的油价,我断言油价将暴跌的部分分析过程。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去年还在大国意识的复苏下跟美国碰撞的俄罗斯,是不是已经偃旗息鼓?

经济搏杀胜于一切现代化的武器。

而中国正在把自己套在绞刑架下,要么升天,要么步入地狱,经济走到今天,中国还有选择吗?

到了一定时候,没有选择而坐等别人的判决,这才是最要命的。

我在《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一书中预言:世界将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在这轮将超出几乎所有经济体承受能力的通货膨胀中,最脆弱的中国能够继续演绎"风景这边独好"的神话吗?

在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中,中国的根本问题是消费不足,而庞大的投资计划及出口退税,仍在继续强化投资和出口,使中国的经济结构更加畸形。正在中国访问的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委婉地指出:一个处于发展中的相对贫困的国家,对世界输出这么多资源是"不多见的";"中国仍是相对贫穷的国家,中国工人平均工资是美国工人的4%,跟1975年的韩国类似。目前,即使墨西哥生产工人的工资也是中国工人工资的3倍。";"没有哪一个单一产业或者单一政策可以让产业升级,这需要过程。没有哪一两个国家能充当火车头作用,引领世界走出经济困境。走出经济困境需要每一个国家去努力。"

但是,中国敢不计后果这么做。

4万亿救世计划,使得中国非常缺钱--投资基建项目需要超过政府承受能力的庞大资金,通过股市赚钱是捷径。所以,才有股市的这波上涨。我在2月初的文章中指出"未来的股市走势,将超过很多人的预期。疯狂的单边市(连续暴涨或连续暴跌)可能持续上演。ZF带头炒概念,使得股市在‘故事会'中走出令世界瞠目结舌的行情。"

许多人盯着IPO,认为行情上涨的原动力在于重启IPO,其实,IPO才能"集资"几个钱?而股市疯狂获取的利润是不需要还的。但是,这有一个原则,从利益分析法的角度来看,就是以不让此前套住的人(至少是大部分人)解套为上限。因此,我此前判断7成股票(不含资源类股票和权重股)有阶段性见顶迹象,我今天查看了数据,除了权重股,超过7成的股票在调整,恰与我此前的判断相一致。而权重股的上涨,使得在题材股上获取的两倍左右的利润回收,得到了最好的掩护。而市场的狂热已经到了既得利益集团大口吃肉也高枕无忧的地步,所有的风险都在被忽略。在只赚指数而不赚钱或难赚钱的情形再现的时候,想想2007年
8、9月份及以后的股市走势吧。

现在,回归正题,我先来解答,中国干旱为什么美国囤油。

利益分析法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分析方法,关键是找到连接点。那么,这个连接点在哪里?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严重的四次通货膨胀,分别发生于1984、1987、1994年和2007年。四次通货膨胀都是粮食价格上涨在先,干旱将成为点燃通货膨胀的导火索。

火焰一旦点燃,中国能够应对吗?2008年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指出:"有人向我反映,国家粮库存在虚报现象,至少有两个地方粮库是空的。下面到底存了多少粮食,建议国家好好查一查!"
随后,就不断有媒体披露,一些粮库是空的。比如,2008年4月7日,有媒体报道称,马鞍山市一个存储中央、省、市三级储备粮,总容量约8万吨的粮库"去年秋天就已清仓了,没有一粒粮食"。记者探访的其他几个粮库,同样
"根本没粮可卖",有的粮库"已经有至少三年没有粮食卖了"。1998年,朱镕基总理在记者会上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可以坦率地告诉大家,中国就是三年颗粒不收,粮食也照样够吃。"可是当年南方洪水时,南方某粮库竟无粮可调。

前段时间,中国开始调查粮库存粮问题,显出上层开始对这一问题高度警觉。

像茅于轼等被开发商资助的经济学家,鼓吹放弃18亿亩红线,迎合开发商等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到底会导致何等严重的后果,也就不言自明了。

显然,只要干旱,中国就容易发生通货膨胀,美国的投机商就会哄抬油价,也更容易哄抬,中国的干旱帮助他们完成四两拨千斤的过程。然后,再以此入手,拉动资源价格上涨,向中国输入通货膨胀,中国这一脆弱的经济体(因民穷、中产阶级缺位、财富和资源集中于权贵、对外依存度高、社会保障缺位而显得极其脆弱)就可能在失控的通货膨胀下走向崩溃!

我再次强调,如同美国拉低油价挫伤俄罗斯一样,这不是阴谋,一切都是在阳光下进行的。主政者视而不见怨不得别人。或许,美国那些囤油的商人,只是看到干旱导致的通货膨胀的临近和通货膨胀几率的增大,有更多利益可图,但客观上却大大增加了导致一个经济体崩溃的几率。

中国的决策,因被开发商与地方政府等绑架,亡命徒般地倾斜了天量的资金,这是继干旱之后露出的又一巨大软肋。

早在今年3月份,我在跟几个证券公司的分析师谈话时说,如果3月、4月贷款继续增长,国际油价可能突破60美元,到达60美元至70美元的区间。如果这个期间俄罗斯对美国没有什么过激行为(以俄罗斯领导人的智慧,他们会韬光养晦,绝对不会打肿脸充胖子),而中国经济脆弱的一面越来越明显,美国可能快速将油价拉到70美元上方,甚至再次突破100美元。而现在,猪流感的到来,再次埋下了一个可怕的伏笔,加快了油价上涨之路。

这中间又有什么联系?

一切一切的危险性,都被权力持有者在狭隘和自私的心态下给忽略。

中国的养猪农户,在面临着巨额亏损,政府却不及时大力援救。肉价的上涨与粮价的上涨,是具有同向性作用的!

当农民因亏损挥泪宰杀母猪,2007年肉价猛涨的一幕又会呈现,所不同的是,这次中国已经把天量资金注入市场,美国的原油已经囤积好!奥巴马不亏是美国民选的总统,这位智慧的领导人,一上任继续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尤其是生物能源,打好了更坚硬的绳套。

我此前已经写过,美国发展生物能源是一箭双雕。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中大豆产量占全世界的42.7%,玉米产量占34.4%,小麦产量占11.6%,出口量占据全球粮食出口的半壁江山,粮价上涨它是最直接的受益者,而大力发展生物燃料正是推动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动力。粮价上涨,可以让美国获取丰厚利润。虽然出口的粮食可能减少了,但是,价格提高了,等于全世界为美国的生物燃油计划买单!

另一方面,美国减少了对石油的依赖,可以更得心应手的打石油战争。

因此,著名国际地缘政治与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一针见血地指出:"(粮食危机)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希望粮食价格继续上涨。"

干旱虽然过去了,猪流感来了,中国此前贱卖了大量诸如金矿这样的资源,同时,中国在大力鼓励发展汽车业,又释放了海量的资金力托房价,而且,一些既得利益集团已经抽身而退,中国正在把自己套牢在通货膨胀的绞刑架上!我再次断言,未来的这次通货膨胀将是中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是一把熊熊燃烧的大火,当决策者忘乎所以的玩火的时候,可能还在小阳春的暖风下做"搞经济原来如此简单"的感叹!

缺少民主监督和透明度,缺少民意制衡的决策机制,就是如此可怕!

(三)假按揭背后是什么

2008年,房价下跌,让许多开发商叫苦不迭,一些开发商开始准备降价售房,但是,开发商的降价行为遭到地方政府的阻挠。他们对降价的开发商进行处罚,一些降价的开发商售楼部被砸地方政府视而不见......地方政府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坚定地占到了开发商一边。他们通过退地、延缓土地出让金的缴纳、减税费等种种手段,力托高房价。而天量贷款的发放,最终帮助开发商完成了金蝉脱壳。冠冕堂皇的理由是:房地产行业牵涉到60余个行业,房地产一倒,对中国经济是一种致命伤害。

我此前已经多次批评这种谎言。

许多房地产开发公司本身就有权力背影,有的官员有股份,有的官员子女就是开发商,而且,房价下跌会造成地价下跌,既影响地方政府的收益,也影响地方官员的升迁(GDP是重要考核指标)。

因此,无论于公于私,官员都拼命托房价,而贷款门槛的放宽及天量贷款资金的发放,成为开发商的救命稻草。

就世界范围而言,没有一个经济体,在经济危机还在延续的过程中,不仅不尽快割裂金融与房地产的联系,反而,在房价还处于高位的时候,把信贷资金送入虎口,使房地产和金融机构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绝无仅有的现象,正是权贵经济、经济为少数既得利益者服务的必然结果。

想到民族经济的未来,心中不能不痛!

假按揭是必然的。

仅以5月13日的两则新闻报道为例:

其一

题目:无锡现假按揭开发商骗房贷500万元玩失踪--2009年5月13日 无锡商报 

内容:

为获融资,在锡某房产开发商以个人名义购买本公司开发的房屋16套,以此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住房按揭贷款后,又偷梁换柱将该16套抵押房屋出售给他人,并神秘失踪。记者近日获悉,此案已由崇安法院移送公安部门处理。据了解,身为无锡某房产开发公司的总经理,徐某拥有豪宅名车,人前很是风光。不过,近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徐某的公司面临日益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为维持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徐某多次以身试法,利用前妻、情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冒他人之名,伪造房屋买卖合同,以此作为抵押,套取银行按揭贷款归公司使用。屡次得手后,徐某胆子越来越大,随后又用个人名义购买本公司开发的16套房屋,并以此获取银行住房按揭贷款505万元。在按期偿还约60万本金后,徐某以房产公司名义将该16套贷款抵押房屋低价出售他人,并在几个月后神秘失踪。等到银行上门要债时才发现徐某导演的惊天骗局。

其二

题目:退房潮隐现假按揭银行须完善风险防范机制--2009年5月13日 中国证券报 

内容摘录:

一季度以来,北京期房退房率居高不下。

"假按揭形式多种多样。"房地产市场分析人士陈真诚认为,开发商为了营造热销假象,自己导演了"自买自退"的把戏,将房源以内部人士的名义买下,当真的购房者看中了该房源后,开发商再通过期房退房程序,将这些房源退出来,再将房子卖给购房者。

更为严重的情况则涉及诈骗。"所谓假按揭贷款,指商业银行经由开发商,发放无真实借款主体且担保不落实的长期房地产贷款。"2009年石景山法院在对住房贷款纠纷案件进行调研时发现,少数开发商为了缓解资金压力,铤而走险,以假按揭等违法方式来骗取银行贷款,利用退房者没有及时索回自己的身份证明和签订的住房贷款合同,以及授权开发商办理贷款的委托书,向银行申请贷款,或者开发商与某些自然人串通骗取银行贷款。由于购房借款人的购房意愿不真实,其还款资金主要来源于房地产开发商,因此,一旦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周转出现问题,随之就会出现断供,直接导致了纠纷的产生。

今年4月底,涉及假按揭的森豪公寓案一审判决宣布,森豪公寓老板邹庆指使公司职员虚构该公司开发的森豪公寓商品房销售事实,采取与购房人签订虚假商品房买卖合同,为购房人伪造收入证明、首付款证明等贷款材料,并以购房人名义与中行北京分行签订个人按揭贷款合同申请按揭贷款的手段,骗得巨额个人按揭贷款达7.5亿元。公诉机关认为,北京华运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及5人的行为已构成诈骗。

"行业竞争激烈,银行资信审核显现漏洞是此类案件增多的原因之一。"海淀法院相关人士认为,当前金融行业竞争激烈,部分银行员工在审核时对申请人的月收入情况及偿还能力不作详细调查,甚至主动帮助借款人出具虚假收入证明,资信审核流于形式。

开发商有做假按揭的动力,银行再"帮忙",假按揭又怎么可能不泛滥?

(四)高房价是中国的致命缺陷

"中国怎么办"的副圈主海里沙写了一篇《好房子,中国造!》的文章,摘录如下:

美国的支柱产业:军工、汽车、金融、电影、铁路、钢铁、石油、高科技产业、农业

英国的支柱产业:媒体业、金融业、服务业

日本的支柱产业:工业、渔业、汽车制造业、高科技产业、色情业

瑞士的支柱产业:金融业、保险业、精密机械制造业

韩国的支柱产业:半导体、造船、汽车、家电、石油化工

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畜牧业、农业、矿业、机械设备、金属产品、烟草、石油煤炭、化工

俄罗斯的支柱产业:军工、石油天然气,木材

我们祖国的支柱产业:去网上一查,满屏幕居然是房地产业。简直太有特色了!这说明,我们中国人盖的房子就是好,卖的就是好,创造的利润最大!

中国的房子:老少皆宜、便于收藏、投资升值、潜力无限。把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而发展的红红火火,无疑是独辟蹊径、开了世界和时代的先河!

人家外国挖空心思四处挖人,不惜高薪代价把全球的高科技人才都招募过来做芯片、汽车、金融、服务等等行业赚钱。

我们就在地上东挖西挖盖房子,招募民工成本低,还能拖欠;这房子卖了出去还比他们赚钱。你电脑芯片价格不停的降,我房子却不停的涨;外国的首富之类的主儿都是做股票、软件、汽车、零售......等等行业;咱们国家的首富清一色都是房地产商。

由此,我们可以坚信: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肯定会不负众望,房地产业必将创造我国经济再次腾飞的奇迹、必将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必将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必将在神州大地再次创造鼎盛和繁荣;我国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将使得房地产业不仅仅作为我国的经济支柱,在不远的将来,还将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如果说十八世纪从英国掀起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影响巨大、意义深远的话。那么,我国的房地产业将创造更大的辉煌,而足以让全世界人们忘记工业革命的影响。

届时,我国的房地产业将震撼全世界;各国的人民将会竖起大拇指称赞:"好房子,中国造!""这人啊一上年纪就爱买房子,过去一天三套地买,麻烦!现在好了,有了中国房产业,一套顶过去五套,想要买房到中国,中国房子盖中盖,商住两用、不费劲儿!升值,还实惠!"
"您现在还在为没有项目投资而烦恼吗?买房子,我看行!"

全世界只有中国把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在国际上,有国家把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但从来没有哪个国家把房地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离谱的是,我们这里很多人却把被房地产寄生的建筑业也归到房地产之列!可笑若此!

房地产开发商是什么?我在此前的文章中多次强调:我国的绝大部分开发商自己并不建房,也不会建房。在我国房地产产业链条上,规划由政府有关部门做,设计由设计单位负责,住房由建筑企业建造,开发商扮演的只是"中间人"或"皮包商"的角色。这正是开发商能够经常游手好闲,丢下企业四处忽悠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丢下的是一个皮包公司,这种景象在其他行业是几乎看不到的。开发商让建筑商垫资为其盖房,然后,拖欠建筑企业的工资,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由此而来。显然,在我国,许多被人当作明星吹捧的开发商(全世界除了中国再无这类异常现象),不过是投机钻营之徒,他们通过购买高文凭,或者豢养职业文人,编织歪理邪说,自抬身价,欺骗民众。

就是这样一个娼妓不如的行业,居然被破天荒的作为支柱产业,且是"重要支柱产业"!

中国经济已经被房地产行业彻底绑架,并且,这个行业的垄断地位正在日益被强化。

我在2008年以前,与许多有识之士一起,多次呼吁,建设廉租房,解决穷人的住房问题。在权贵经济体中,决策者最畏惧穷人的力量,因为,这是最可能揭竿而起威胁稳定的群体,因此,廉租房问题终于受到重视--也必然会受到重视。

中国真正的住房问题,在于庞大的夹心层问题。留下一个庞大的既无缘享受廉租房又买不起商品房的群体,接受开发商等既得利益集团的盘剥,正是中国高房价得以维持的根源--通过按揭使得一些夹心层陆续沦为房奴来力托房价!培养一批吃一批!

这才是支撑中国房价的最终推动力。

因为,中国所有的富人都拥有住房,且不只一套住房,而强化商品房市场的垄断性,让夹心层成为被肆意掠夺的羔羊,是维持高房价的唯一途径。

在全世界房价因经济危机下跌的情况下,只有在中国,由于强大的权力资源与奸商的联姻,完成了一次试图弄假成真的房价上涨游戏。徒不知,这种做法在虐杀民众,肆意豪饮他们鲜血的同时,也把中国经济推向了悬崖边缘。

(五)驱赶羊群入虎口

我此前多次撰文指出:中国要解决庞大的夹心层的住房问题,首先就把自建房放在第一位。我国广大农村居民,正是在政府出地、农民承担建筑成本的模式下,以人均不足城镇居民三分之一的收入,自行解决了住房问题。政府只要出地就行了,一分钱不用政府花,庞大的住房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建筑成本在房价中的比例很小,像北京上海每平米卖三万、五万的房子,许多建筑成本也不过2千元左右)。自建房好比自由恋爱对婚介所、家庭主妇自己做饭对饭店的竞争一样,可以与开发商构成竞争关系,拉低房价。在城市,自建房往往以合作建房的形式体现出来。而不愿意自己建房的,由政府代替开发商,担当中间人的服务角色,帮助居民建造经济适用房。

这不是重回计划经济模式,而是重回民生住房模式,即自建房+经济适用房(夹心层)+廉租房(穷人)+商品房(富人)的解决模式,自建房与商品房的竞争关系,正是市场经济形态下解决住房问题的常态选择。至于经济适用房,通过公示,调动全社会的监督力量,硬性规定面积,是可以促使经济适用房回归本来面目的。

但是,所有既得利益集团都在千方百计绞杀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是通往自建房的唯一道路,这种模式一旦被确立,开发商的范围将被压缩(像新加坡,开发商建造的商品房只占整个住房供应体系的3%左右),而且,经济适用房供应量的增大,会压低商品房的价格。

实际上,经济适用房在目前的中国已经被绞杀殆尽。

第一步:狸猫换太子。

早在1998年,我国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简称23号文),就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城市80%以上的家庭将由政府向他们供应经济适用房,而不是开发商建造的商品房。并且明确规定,一个城镇居民四年的收入可以购买一套60
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开发商建造的商品房只占大约10%。也因此,当时的房价波动很小。

但是,面对大多数人的经济适用房后来被有关部门通过"狸猫换太子"的把戏给篡改了。2003年8月12日,由开发商(年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的任志强自称是参与者之一)和原建设部官员起草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18号文),把经济适用房由"住房供应主体"悄悄换成了"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同时,把房地产业定性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此,住房供应基本落入了开发商手中。正是从18号文起,住房的公共产品特性被削弱,房价开始飞速上涨,开发商迅速成为一个暴富的群体。

第二步:替代--老鼠换太子。

这种替代性,又分为三种:

1)以限价房替代经济适用房。

两者的区别可用天壤之别来形容: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用地采取行政划拨方式供应;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外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由政府负担等等。而对于"限价房"政府则不需要承担如此之多的责任,并且政府照样可以保持稳定的收益。因此,限价房不过是打了折扣的商品房,落脚点还在商品房上,仍然被开发商牢牢控制。

2)以经济租用房代替廉租房。经济租用房与廉租房最大的区别是,后者的租金是象征性征收,而前者的租金远远高于后者,是市场化租金加上政府补贴后的结果。所谓的经济租用房与廉租房相比,政府的负担要减轻很多。

这也就难怪,为何一些地方在得到经济租用房的消息后,争相模仿了--有些地方直接放弃廉租房建设,代之以经济租用房。经济租用房与限价房的性质决定了,它们不能取代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只有当政府继续积极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将经济租用房与限价房作为一种补充的时候,经济租用房与限价房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3)以货币配租替代实物配租。在中央强调加大廉租房建设力度后,一些地方将会增加廉租房的投入,但是,以何种方式投入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我们知道,廉租房大致有两种基本形式,即货币配租(指对符合条件并已自行租赁住房的,按人口和住房面积核发租金补贴)和实物配租(指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配租一处廉租住房)。许多地方政府更倾向于选择货币配租而抵制实物配租,果真如此,则可能使廉租房建设大打折扣。因为,我国许多城市根本没有建设廉租房(截至2006年4月,尚有70个地级以上城市未实施廉租住房制度,有些地方虽然实行了,但廉租房数量很少),得到货币配租的低收入者很难从市场上租到合适的房子,并且,将低收入者推向市场,会推高租金价格,进一步恶化住房民生问题。

第三步:改变经济适用房的定位。

廉租房面对低收入者,经济适用房面向中等收入者,这是原来的定位。但是,既得利益集团,千方百计把经济适用房也定位于面对低收入者,而低收入者是根本买不起房的,这实际上等于架空了经济适用房,把对经济适用房的定位与对廉租房的定位仅仅重叠在了一起,变相扼杀了经济适用房。

2007年11月,当正在新加坡访问的温家宝总理提出"经济适用房大多数是面向中产阶级的"观点时,地产界受到巨大震动。实际上,温家宝的观点乃是经济适用房政策定位的理性回归,是对住房保障制度的拨乱反正。但就在温家宝讲话后没几天,建设部等七部门就联合发布了《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办法指出,"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政策体系的组成部分。"这意味着,经济适用房被以法的形式定位于面向低收入者。

经济适用房在事实上已经被清除了,留下来的是打着经济适用房旗号的福利性住房,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经济适用房。

经济适用房已死,开发商与地方政府高枕无忧,只要强化好垄断,庞大的夹心层就会随时成为被宰杀的羔羊,一个原本基本的居住问题,却弄得整个民族忧心如焚,在这种情况下,民众的底气与信心从何而来?

(六)信心非凭空而来

其实,如果我们回想起来,决策者在2008年所说的"今年(指2008年)将是最困难的一年",你就会发现一个被遗漏的问题:我们可是刚刚挺过了被称为最困难一年的2008年!如果2009年不幸并非是最困难的一年,结果将怎样?

是的,这个问题被忽略了。

一旦渡不过去,在所有的救市资源被透支的情况下,这个庞大的经济体该怎么办?

只要国内的通货膨胀苗头露出,国外就会再加一把火,面对这冲天大火,我们能够逃离全面崩溃的危险吗?

汤因比说,一个民族在一定时期"自我中心的错觉,这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如果一个民族长期陶醉于这种幻觉中,就会成为一只巨大但蠢不可及的羔羊。

自建国以来,经过包养及阶级斗争等种种血腥的过程,有骨气、讲真话的知识分子在中国丧失殆尽,倒是鼓吹"买房爱国"、"反对房地产就是反人类"的知识分子,成为舞台的主角。他们可耻地与既得利益集团勾肩搭背,自豪地媾和而没有任何羞耻之心。而少量敢讲真话者,被一次次的围剿,已经噤若寒蝉。这不,力托房价的"阶段性胜利"刚刚完成,一些开发商的代言人就鼓动没有买房的人对曹建海、牛刀、黄湘源、易宪容、顾海波及在下等人进行清算,一些人转而开骂。以至于牛刀在寒心之下,写下了"我将会爬上圣洁的玉龙雪山,纵身一跃,完成一个生命的壮美的过程"的句子。

这让我想起了袁崇焕。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明军广宁大败,13万大军全军覆没,40多座城失守,明朝边关岌岌可危。就在这一年,袁崇焕挺身而出,投笔从戎,出镇山海关。四年之后,努尔哈赤率兵十三万,攻打孤立无援的宁远,却被袁崇焕的一万守军打得大败而归,百战不殆的努尔哈赤在战斗中被打伤,郁郁而终。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率领大军,绕过袁崇焕驻防的辽东,直抵北京城下。袁袁崇焕得知后,两昼夜急驰三百余里,以九千士兵与皇太极10多万大军对阵于广渠门外,亲披甲胄,临阵督战,战士无不以一当十,奋力杀敌,终于击退清兵,保住京师。但是,因听信皇太极离间之言,不仅崇祯皇帝怀疑袁崇焕是奸细,京城百姓亦怀疑清兵至所以攻至城门下,乃是袁崇焕投靠的结果。

于是,袁崇焕被凌迟,京城百姓争食其肉。
明·张岱《石匮书后集》写道:"(袁崇焕)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明季北略》亦记载:"(袁崇焕)皮肉已尽,而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方止。"

古有后宫乱政、阉党乱政,今天,开发商乱政,房产商与官员勾结乱政,狼狈为奸,无恶不作,无所不用其极,他们以更无耻和残暴的掠夺手段(如在拆迁中草菅人命等)敛财,民众苦不堪言,中国经济伤痕累累,能讲真话者,屈指可数,既得利益集团的辱骂,难以动摇敢于谏言者,如果民众,亦放下真正的吸血鬼不管而仇恨于讲真话者,还有谁再说真话?

一些人因为买了房,就苦盼着房价上涨,恶言辱骂,其实,房价的上涨,无不是伴随着通货膨胀,2007年,房价飞涨,通货膨胀导致的生活成本上涨,人们难道忘记了吗?许多人买房仅仅是为了自住,这种房价上涨对其没有实际意义,你反而要付出更高的生活成本。房价上涨,只有对拥有多套住房的炒房者、贪官污吏、囤积居奇的奸商有利。

高房价,已经把这个民族给毁了。住房替代上帝,成为中国人的崇拜物。一座座住房,就是人们心中最神圣的教堂!

我在《驳把房地产作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谬论》一文中感叹:衣食住行是生活的必需品,而在中国,在某种程度上,住房已经成为一种"崇拜物"。许多人找对象,已经不再是单纯地寻求爱情,还有房子,他们希望爱情背后立着一栋像样的房子,如果房子特别优秀,哪怕人不那么优秀甚至不优秀,哪怕缺少爱情的内涵,也能在角逐中胜出。当人们搀扶着房子走入婚礼的殿堂,我们不能不感叹,房子在顽强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不少大学生,渴望的不再是实现某个宏大的理想,而是拥有一套房子。房子取代理想成为终极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能代表一个民族未来发展动力的群体迷失了......

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迷失的不仅是爱情和理想,还有企业的价值观。遍数各个行业,能够像房地产这样带来暴利的,即使说不上绝无仅有,也可谓凤毛麟角。于是,不少企业放下自己的业务,投身到房地产开发行业当中去。那些没有能力做房地产开发的中小企业,则停下自己的业务,将资金大量投入到房地产领域炒房。当房子被提升到"崇拜物"的地位,我们不能不承认一个现实:一个民族,正在住房问题中迷失或沉沦。翻翻近年来我们的经济发展数据,除了房地产,还有什么?

房子为何成了奢侈品,成了"崇拜物"?最简单的答案就是:房价太高了。高房价挟持了爱情,挟持了年轻人的理想,也挟持了许多人的生活--"房奴"二字便是最恰如其分的写照。

房价为什么高?最简单的答案是建立在垄断基础上的掠夺。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存在两大根深蒂固的垄断:一是地方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垄断。二是开发商对房地产市场的垄断(当然包括对房屋开发的垄断)。前一个垄断使得权力成为唯一的地价主导者,导致地价不断上涨,后一个垄断则赋予了开发商强大的房屋定价权,导致房价不断上涨。

当然,这是从割裂的角度来看的。事实上,房价在垄断下的上涨,乃是两种垄断的结合,即房价上涨本身与政府垄断下的地价的上涨是有着最直接关系的。

两种垄断的结合,一不留神就演化成了官商勾结,而且,这种垄断逐渐得到了强化。

今年1月,在央视做节目的时候,房地产行业的既得利益者蔡鸿岩,竟然扬言,如果房价跌,就偷工减料,该用十根钢筋的减少五根,这种无视法律与道德底线的赤裸裸的表态,暴露出长期饱受暴利浸润的房地产从业人员的卑劣与阴暗的内心。更使我震惊的是,当蔡鸿岩作如此表达的时候,在场的开发商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否认!

现在,一些人不再指责这些掠夺者,而把矛头指向仅有的几个讲真话者,如果这几个人是问题的症结所在,那问题就变得非常简单了,我可以出面劝这几个人放弃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做法,停止说话,安心做自己的事情,享受生活,不再给这个世界添乱。

完于2009年5月14日凌晨5:2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5 06:4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