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32|回复: 0

何清涟:莫将统计资料当作宣传工具

[复制链接]

0

主题

3305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149
发表于 2009-5-15 11: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线民针对中国统计资料的质疑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枯燥无味的统计资料之所以成为“公众话题”,不是因为这些统计资料鼓舞人心,而是这些资料透出的明显虚假。

第一波质疑针对国家统计局,因该局2月26日公布的2008年全年税收总额与财政部税政司公布的全年税收总额相差3,600多亿元;第二波质疑针对4月
9日该局公布的2008年城镇职工平均收入2.9万元,民众大都感到这一平均收入明显高于自己及周围人群的实际收入;第三波质疑针对去年四川大地震中死难
学生的数字迷宫。仅谭作人、谢贻卉的《公民独立调查报告》报告中,就指出四川省教育厅曾公布过三套不同的统计资料,这还不包括四川省常务副省长魏宏
2008年11月21日宣布的“在校师生死亡总数为19,065人”、后宣布为口误的那一次。

统计资料只是衡量社会经济状态的量化指标,原本用途只是作为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在民主国家,对它的关注从来就不像中国这么高。但在中国,由于统计局被当局错位地赋予了宣传功能,造假就成了中国统计资料摆脱不了的宿命,对统计资料的质疑才会如此一波接一波地出现。

对四川大地震中死难学生数字的可能瞒报,时论很清楚地指出这是出于四川地方政府规避责任、减少赔偿等政治经济需要。但对于国民收入为什么一定要采用“平
均收入”这一口径,除了专业人士之外,公众只是感觉到不对,表示质疑,很难掰扯明白。本文以此作为切入口,指出统计资料承担的宣传功能“妙”在何处。

国家统计局将高、中、低收入一锅煮、社会福利计算在内、并且遗漏了几乎占就业人口三分之一(不包括私营企业从业者及个体工商户在内)、将失业人口排斥在外的“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要害在于通过模糊一些关键性的指标掩藏真相:

第一,它可以掩盖中国收入差距过大这一事实。中国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平等,不仅体现在财富占有的不平等(约占全国家庭总数0.4%的150万个家庭占有中国财富总量的70%),还体现在巨大的收入差距上(2007年的基尼系数为0.48,远远超出了国际警戒线)。去年以来,多个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都表明,目前一些行业管理层和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达15倍,有的甚至高达30多倍。即便是在收入高的垄断行业,普通职工也没能“搭便车”获利。以北京网通、北京电信为例,有媒体曾披露,一线装机职工的月工资约为700~800元左右,仅比2006年7月北京实施的最低工资下限640元高几十元而已。

第二,它模糊了收入分配的流向。大多数网路留言都阐述了一个事实,即留言者的收入远远低于职工平均工资数。那么这些“增长的收入”究竟流向何处?有据可查的流向有两条,一是流向垄断行业,即几年前新华社曾大张旗鼓地声讨过的“特殊利益集团”。据官方统计,目前中国的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
供应、烟草等行业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估算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显然,这些行业是工资增长的支柱,是它们支撑着中国职工工资的“增长”。

其实,今天的国民受教育程度较毛时代要高得多,用这类有意模糊收入差距严重性的资料来糊弄公众,作用显然有限,只是自欺欺人而已。而用来做为“制定收入分配政策的重要依据”,不仅无法矫正时弊,反而会导致政策的短命化与行政能力的弱质化。比如去年的“两税合一”政策、以农民土地承包权流转为核心内容的“新土改”政策,因为错估时势与实际情况,其命运都与“王莽新政”相类,出台不久即告夭折。而4月开始实施、用来证明中国已成为经济强国的“人民币国际化结算试点”政策,它那还未启航就告沉没的命运,更是成为一个错估本身实力的笑柄。

为了减缓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国领导人呼吁要以信心攻坚克难。但是,信心不是依靠谎言打造出来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琉斯有言:“对于事实的健全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中国政府依靠编造统计资料来打造信心,只会弄巧成拙。因为谎言不断被戳破的结果,是政府失去诚信,国民失去安全感。

──转自《华夏电子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5 07: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