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青年》创刊者、五四运动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的陈独秀。(央图提供)
陈独秀(一八七九年十月九日至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七日),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人。五四运动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为五四运动的主要发起人,同时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及首任总书记,是大时代中,出于一腔热血而被共产党利用然后抛弃的典型牺牲者。
不成龙,便成蛇
独秀从五岁时开始就在祖父的管教下读书,虽然自幼即才智过人,但却不爱读古书,他在十七岁时便考上了秀才,但批评科举制度是“玩猴子”。他在家人的眼中是个玩世不恭的孩子,无论挨了如何毒打,总是一声不哭,时常把严厉的祖父气得咬牙切齿,所以他的祖父断言陈独秀“长大后不成龙,便成蛇”。
一九零一年,二十二岁的陈独秀留学日本,出于对当时湖北留日学生监督姚煜的不满,陈独秀伙同其他两位同学于一九零三年三月三十一日夜强行剪去姚昱的辫子,因而被遣送回国。这一剪,同时也开启了他后来波折起伏的人生。
因革命失败而反伦理
一九一三年,陈独秀参加反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可惜功败垂成,陈独秀因而再度赴日本,协助章士钊办《甲寅》杂志,宣扬无政府主义,造成舆论之哗然!回国后,陈独秀又创办月刊《青年杂志》,次年更名为《新青年》自任总编辑,并不断发表攻击儒教和传统道德的文章。
一如洪秀全因科举失败愤而造反,屡次革命不成的陈独秀也把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都归因于中国人长久以来的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认为需要“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先进行伦理道德革命,才可能实现政治的改革。主张改文言文为白话文,文章内容也要趋向实际。这波新文化运动的风潮在当时青年人中影响很大。
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
一九二零年,苏俄成立了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负责中国等国共产党的建立工作,三月共产国际代表维丁斯基来华,拜会因风化问题被北京大学解职的陈独秀,邀其成立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在尼科尔斯基和马林的组织下,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九月陈独秀主持第一次代表大会,却与当时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发生严重争执。陈独秀认为中国革命要按自己的国情摸索。而马林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必须服从共产国际的命令。
一九二二年三月共产国际指示要求中国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夺取权力遭到陈独秀的反对,他认为应该以民主的方式建立党对党的“党外合作”,而非如附体般潜伏于国民党。
隔年七月二大举行,马林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领导下的一个支部共产除了服从以外,没有别的选择,于是陈独秀在此压力下终于屈服。然而也开启了陈独秀与共产党的决裂之途。
思想转变,终与共党决裂
一九二四年一月,列宁逝世,俄共区分两大联盟:托洛茨基联盟及史达林联盟。托洛茨基联盟联盟主张中国共产党要旗帜鲜明,不断革命。史达林联盟主张,中国共产党要争取国民党的领导地位,夺取国民党的群众。
陈独秀作为中共的总书记执行了史达林路线,然而共产国际和中共在中国的势力在汪精卫相继发动的七一五政变中遭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七月十二日,鲍罗廷遵照史达林的指示,重新改组中共中央,陈独秀执行的是史达林的政策,因此背负上了所有责任,一九二七年八月共产国际宣布解除陈独秀的职务。
一九二九年七月,中苏为中东铁路事件发生冲突。中共中央发表宣言,提出“武装保卫苏联”、“拥护苏联”、等口号。陈独秀致函党中央,反对上述口号。十一月十五日中共党中央开除陈独秀的党籍。十二月十日,陈独秀发表《告全党同志书》,他承认中共的领导的确有很多错误,他个人要负主要的责任,但是事实上每一个错误都是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
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五日,陈独秀被上海公共租界逮捕,随后移交南京政府。国民党各地党部、省主席、司令等纷纷致电中央要求予以严惩,共产党也发表消息和骂他为资产阶级走狗、反共先锋的评论。律师章士钊主动免费为陈出庭辩护,胡适、傅斯年等人纷纷出来为其说话,最后陈独秀被判刑十三年囚禁于南京。
狱中重拾古籍
在狱中,陈独秀开始潜心研究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孔子、道家学说等,思想开始转变,同时也完成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论着。
一九三七年八月抗战爆发,陈独秀得以出狱,在不断的潜心研究中华文化中他扬弃了共产主义,认为只有施行民主政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出狱后他说自己不再属于任何党派,他的思想独立,也不代表任何人。
陈独秀在抗战期间发表支持抗战的言论并且赞成各党派合作,支持全民动员和政府改革,反对任何形式的专政;在国际问题上,他认为英美法的民主代表人类的希望。这期间他写了不少新书,在《我的根本意见》及《陈独秀的最后见解》提出许多观点:
“‘无产阶级独裁’,根本没有这样的东西,即党的独裁,结果也只能是领袖独裁。任何独裁都和残暴、蒙蔽、欺骗、贪污、腐化的官僚政治是不能分离的!”
“民主主义是……人民反抗少数特权的旗帜。无产阶级……同样要求一切公民都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罢工之自由,特别是反对党派之自由。”
胡适在《陈独秀的最后见解》一书“序言”中说:“我觉得他的最后思想……特别是对于民主自由的见解,是他‘深思熟虑了六七年’的结论,很值得我们大家想想。”
陈独秀的晚年贫病交迫,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隐居在四川江津,生活一向保持低调,他拒绝胡适赴美的邀请,拒绝谭平山要他出面组织第三党的建议,同时也拒绝去延安,并坚拒国共两党人士的馈赠。
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七日陈独秀因病于四川江津鹤山坪石墙院逝世,时年六十三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