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在小时候,我每天必做的“功课”,是守着收音机收听每天晚上八点多的《评书联播》节目。最喜欢听单田芳老先生的书,尤其是那些有“武打”的片段,什么《三国》里的“赵子龙常山救主”,什么《明英烈》里的“常遇春马踏贡院墙”,都是不能缺的经典段落。 很可惜,恐怕是因为这些以“肌肉猛男”型角色为主角的故事难以迎合当代传媒的口味,眼见得,“穿越剧”与“清宫戏”貌似是当下电视银屏上的主流,《宫锁心玉》、《甄嬛传》等等造星机器不断成为脍炙人口的关注焦点。
说到电视剧,尤其是可以让我可以完整看下来的,我最先想到是《亮剑》——那部曾经让军旅题材红遍全中国的电视剧。看了不少的军事帖,说《亮剑》中的诸多细节并不符合历史的原貌。但是,这无损于他作为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的地位。我觉得,除了给大家上了一节生动的革命历史课,它更给中国社会送来了罕有的“尚武”精神。剧中,主角李云龙有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逢敌必亮剑。”这是何等的气魄。中国人的骨气,被解读的淋漓尽致。
听闻过一个说法,繁体字写成的武汉大学校门上的“国立武汉大学”六字,常被人解读为“学大汉,武立国”。中国历史上,一向不缺乏一团团英气逼人的“尚武精神”:春秋时贵族弟子学“六艺”中,“御”与“射”均与军事有关;汉唐之所以为“盛世”,很大程度源于勇武的风气。再看看民间偶像,关公、岳飞、秦琼具是忠义两全的猛将。而相反的,“尚武精神”弱的朝代,大多边务废弛乃至丧权辱国,魏晋的颓废、宋的积贫积弱,恐怕都与之不无关系。
眼下,中国就处于一个缺乏“尚武精神”的时代。最近的例子,黄岩岛中菲对峙,菲律宾一个“蛮夷小国”都敢公然挑衅中国主权当然,视中国的军力、国际威望如无物。我想这倘若是在古时,定会让朝野震惊、举国哗然,堂堂中国必兴大兵讨伐。自然,在千变万化的当代外交格局里,文人的气愤不能作为国家行为的原因。可是,一味强调理智、梦想权衡周详,以致连主权都无法捍卫的国家就能受到其他国家的尊重么?就能在国际事务、地区事务中说话算数么?我还是不敢相信。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正是此理,少年孱弱则国孱弱,少年退缩则国退缩。当代的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男孩子们,也实在是太缺乏一点“尚武”的精神。看着满是红粉佳人、你侬我侬的“穿越剧”的长大“00后”的男孩子们,我不禁担忧,一个个女里女气“宝哥哥”似的男孩哪里有一点男孩子的样子?目睹“哈韩”文化入侵,杂志、电视里“花样男子”类的韩国明星成为中国男孩们偶像,我不禁害怕,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娘炮”们有没有直面生活的意志?再如此下去,中国年轻人的国防意识从何谈起?忧患意识从何谈起?到那个时候,民族危矣!中国危矣! 都说现在的男孩子越来越没有男子汉的气概、越来越没有男孩子的气质,对此,我不得不表示认同。就像教育部每年都发布的数据说,中国青少年的体能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应试教育下,我们的社会太倾向于培养“文人精神”而不是“武士精神”。反观我们的邻国的少年们呢?俄罗斯的孩子们冬泳,韩国的孩子们搞严格的野外训练,日本的孩子们被鼓励在冬天裸体增强抗寒能力。看着这些,每个关心着国家未来的国人的心头是不是都会起升起一丝担忧呢?“尚武精神”教育的缺失,是中国教育的缺憾,更是整整一个世代中国人的缺憾。 当下的中国,国土面积世界第三、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可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大国、富国,没有让国民们有一些强国的自豪感呢?因为我们缺少“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强国豪气。 需要说明,我说的尚武并非野蛮,更非类似明治维新后日本年轻人盲目的爱国主义与军国主义倾向。“尚武精神”不是穷兵黩武、恃强凌弱,而是要铁肩担道义,捍卫自己的主权与尊严:瑞士尚武,希特勒坐拥百万雄兵不敢犯境,被迫取消“圣诞树计划”;以色列尚武,六次中东战争,一个弹丸小国愣是可以多次击溃数倍于己的阿拉伯国家联军。
“尚武精神”是精神上的自立、自强与无尽的自信,是竞争中谁也摧毁不垮的顽强基石,是身处乱象中从容不迫的坚毅。一个真正做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民族,才是有朝气的民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