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21|回复: 0

想起了段祺瑞(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3193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949
发表于 2009-6-22 00: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洋军阀时期的段祺瑞

三一八惨案后,段祺瑞面对含两个警察、一个士兵在内的47位亡灵,长跪谢罪。

段祺瑞这个人,终其72年的一生,内容极其丰富多彩。文章题目是囿于字数所限,其实我这里要说的,仅是他波谲云诡的武夫生涯中彰显人性的一个瞬间--三一八惨案后,面对含两个警察、一个士兵在内的47位亡灵,长跪谢罪。

1926年春,军阀继续混战,天津人民遭殃。小日本用泊在大沽口的军舰介入中国内战,袒佑奉军,又游说成功美、英等8个欧美国家政府,联合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强逼冯玉祥的国民军撤退,并撤除大沽口的防务。这回直奉两军的第3次缠斗,谁是谁非我说不清楚,"春秋无义战"。可是你东、西洋人在中国的领土上,就中国自家兄弟间的阋于墙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本就讨人嫌了,你还发表什么
"八国通牒",尽显蛮横霸道,自然激起了中国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强烈反应,这就是"三一八"那天北京的市民和大中学生在天安门广场集会抗议的缘由。集会之后,四五千人又一路向东北方向游行而去,直达铁狮子胡同的执政府,要求政府对此做出强硬姿态。当年的铁狮子胡同执政府,现在为张自忠路3号,原为清朝的王府,后陆军部等机关衙门设在这里办公。1924年11月,冯玉祥、张作霖和段祺瑞为了防止以前两度发生的"府院之争"重演,不设总统和国务院总理两职,仿古罗马和拿破仑政制,弄了个"临时执政"职衔,推出皖人段祺瑞充任。"段执政"与"执政府"的名号即由此而来。愤怒的市民和青年学生游行到执政府门前时,段祺瑞未在府中上班,人在东厂胡同的家中。示威的群众要求进入执政府内,面见段执政本人,递交抗议书。护卫执政府的士兵未接上命,当然是例行"闲杂人等不得擅入",以维护国家最高领导机关的脸面,却因事发突然,兵力单薄,不足以阻挡来势汹然的游行队伍的反复冲击。情急之下,忠于职守的卫队营长下令开枪,三一八惨案就此发生,47人横尸街头,一两百人身体受伤(包括枪伤和殴打、踩踏伤)。所谓北洋军阀武力镇压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也即由此在大陆传统教科书中铺陈开来。

羡慕83年前新闻人的工作环境

惨案发生之后,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外国新闻机构也有报道。真羡慕83年前新闻人报道此事时的工作环境,不可思议武夫当国时的军头们对舆论大体一致的严责竟然默许。梁启超、林语堂、朱自清、蒋梦麟、凌叔华、闻一多、周作人等文坛翘楚、大学教授,纷纷公开发表言、文,对开枪兽行予以严谴,今日大陆中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纪念刘和珍君》,就是鲁迅当年的悲愤之作。他还连续在《语丝》、《国民新报》副刊和《京报》副刊上先后发表《无花的蔷薇之二》、《死地》、《可惨与可笑》、《大地发微》等文,直书惨案真相,警告刽子手们:"墨写的谎言,绝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语丝》、《晨报》、《世界日报》、《国民新报》、《现代评论》等纷纷发消息、刊议论,痛批杀人刽子手,邵飘萍的《京报》更是扭住此事不放,先后载发133篇文章痛斥。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哀歌》一时唱遍京畿,传向全国。需要说明的是,邵飘萍一个月后的被枪杀,与段祺瑞无关。1926年4月10日,北京发生了又一次军人政变,卫戍司令鹿钟麟突然派兵包围了执政府,段祺瑞仓惶出逃,4月20日宣布下野。冯玉祥在政变当天宣布接管北京,张作霖在段祺瑞宣布下野的次日进驻北京。4月24日,张作霖诱捕邵飘萍,26日凌晨,张以"宣传赤化"的罪名,将邵枪毙于北京天桥。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的第二天,上台不久的内阁总理贾德耀宣布内阁全体引咎辞职。第三天,段祺瑞发布执政令:"......伏念青年学子热心爱国,血气方刚,陡起填膺之愤,意气所激,遂尔直前。揆其情迹,实有可原,特颁明令,优加慰恤。"翻检史料时看到这里,我联想到20年前的"六四",心中不禁慨然。同为命丧军人枪口的莘莘学子,相隔63年,身后荣辱却迥若云泥!同样都是政府总理,同样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军人,面对的又都是同由偶发事件经发酵后酿成的社会巨浪,政治处置却泾渭人鬼!

保晚节,吃素"直到临终"

对段祺瑞的关注与研究,大陆《炎黄春秋》杂志今年第5期有一篇署名杜婉华的文章《另一个段祺瑞》,颇值一读。瑜中微瑕的是,《另》文中引段祺瑞外孙女张乃惠的话说"......他(指段祺瑞--笔者注)还在悼念三一八惨案死难同胞大会上,当众长跪不起,并立誓终身食素以赎罪。"这个回忆恐怕有误。段祺瑞吃素"直到临终"不假,但却不是始于段的"长跪"之后,而是在1920年直皖战争皖系失败之后,段祺瑞被逐出北京,避居天津日本租界寿街之时。由此,说段"食素以赎罪",也就不成立了。

段祺瑞的晚年保持了民族气节,不与小日本合作,拒绝土肥原邀请出山组建傀儡政权。1933年1月19日,蒋介石听说此事后,急派特使钱永铭持他的亲笔信专程赴津,诚邀段"南下颐养......俾得随时就商国事。"段祺瑞遂潜抵南京面见蒋介石,后赴沪上定居。到上海后,他始寓世界学社,后搬到霞飞路陈调元公馆,继续他息影津门时的吃斋念佛生涯,直到1936年11月2日病逝。12月9日,段祺瑞的灵柩运抵北平,暂厝香山卧佛寺。1937年"七七"事变后,段氏后人匆匆将段草葬于北平西郊。1963年,段祺瑞侄子段宠纲和章士钊将段迁葬于北京万安公墓,墓碑上刻章题:"合肥段公芝泉之墓"。上个月的清明,我和几位老少朋友在给老友李秋雨扫墓之后,又一次寻到段墓,黙立在这位毁誉参半的历史人物碑前,思绪万千,遂有此篇追记。

2009年5月25日

(原载《动向》杂志2009年6月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6 01:3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