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名叫龙龙的中国孩子,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并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屡屡夺冠,是学校重点培养的高材生。可是他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甚至早上起床还要父母帮着穿衣服。
龙龙的母亲说,过去他们望子成龙心切,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父母可以满足一切要求,所以对孩子是有求必应,就怕孩子受委屈,什么家务都不让他干。令父母不解的是,他们付出越多,孩子越不领情,时常莫名其妙地向父母发脾气。
一次,母亲发高烧,龙龙一杯水都没端给母亲,甚至连一句关心的话都没有。龙龙的父母谘询心理医生。医生说,孩子是"人格缺陷"。无奈之下,父母忍痛将孩子送到美国来参加国际学生培训项目。
已经接纳过几个中国孩子的帕克对记者说,中国孩子有不少优点是美国孩子应该学习的,比如聪明好学、理解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但他们共同的缺点是动手能力差、缺乏团队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弱等。
帕克说,龙龙刚到他家时,对干家务最反感。当其它孩子高高兴兴地帮厨时,龙龙要么傻站在一旁,要么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次,帕克让龙龙把垃圾拿去扔了,龙龙说,"我还没学会呢"。帕克说,"如果你今天不把垃圾倒了,就别想吃晚饭"。龙龙尽管闻着最喜欢的烤鸡腿馋得不行,但就是不屈服。
帕克全家和龙龙的父母前后方密切配合,又是心理辅导,又是软硬兼施,龙龙坚持到半夜,终于去倒了垃圾。从那以后,每天倒垃圾成了龙龙的"必修课"。以后他又学会了为自己准备中餐,学习之馀还常常帮厨,参加社区的志愿者活动,获得了当地颁发的志愿者贡献奖。
谈起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最大区别,研究教育学的帕克说,就其所见所闻而言,他感到不少中国父母往往对孩子百依百顺,而美国父母一般不溺爱孩子。
帕克还回忆起自己孩提时一段难忘的经历。一次,全家去野营。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和动手能力,要求每个孩子为大家准备不同的东西。帕克负责饮用水,可是因为粗心大意,他少准备了一份。野营途中,他口渴难忍,向父母要水喝,但遭到拒绝,结果愣是一口水没喝上。帕克说:"因为有了那次教训,我彻底改变了丢三落四的习惯。我真要感谢我的父母。"
帕克父母的教育方法是不是太"死板"和"残忍"了?帕克说,他原来也这么认为。但父母事后向他解释了这么做的几点考虑:一是有益于培养孩子为他人着想的品质,让他们明白只有首先"我为人人",然后才能"人人为我"的道理;二是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要为他的失误付出代价,并学会从失误中吸取经验教训;三是帮助孩子培养认真严谨的作风。
以上中美两个家庭教育方法的比较,涉及的只是两个"点",不能代表"面",但其中有许多东西值得中国父母认真反思。
本文来源:【新三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