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84|回复: 0

海外所藏的几件战国时期玉舞人(转)

[复制链接]

1

主题

1448

回帖

2705

积分

金牌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705
发表于 2009-8-6 20: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古方
                                                                                    Image
                                                                                                                                名称:                                          玉舞人佩                 
                     
               
                                                                                  制造年代:                                          西汉                 
                     
               
                                                                                  材料:                                               白玉                                               
                     
               
                                                                                  规格:                                          高5厘米                 
                     
               
                                                                                  收藏地:                                               江苏省扬州市博物馆                                               
                     
               
                                                                                  介绍
                                 佩饰。1977年江苏省扬州市妾莫书木椁墓出土。
        
      

  •     在中国古代玉器史上,各种玉人形象很多,自新石器时代就有出土。而雕刻舞人形象的玉人则流行于战国至汉代。近年来,伴随大规模的田野考古工作,汉代诸侯王 及其亲属的墓葬中陆续出土一些汉代玉舞人,已有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然而,汉代以前的玉舞人又是什么样呢?经考古发掘的东周时期的墓葬中,始终没有随葬玉 舞人的报道。笔者在海外期间,曾见到几件战国时期的玉舞人,以下介绍一下这几件玉舞人的情况。
      弗利尔艺术博物馆中收藏了大量的中国 古代玉器,其中以3件玉舞人最负盛名。连体舞人为白玉质,平片状,阴线刻出面部五官和衣纹,舞人形状透雕而成。发式复杂,两耳侧各有一绺卷发垂于肩上,脑 后梳一条长辫,系发饰。翘袖折腰,长裙曳地。一袖上扬于头顶,一袖横置腰际,作翩翩起舞状。怀履光(W. C. White)认为此件玉舞人出自洛阳金村的战国古墓。梅原末治经过研究,同意怀履光的推测,并对此件玉舞人进行了复原。还有许多西方学者对这件玉舞人进行 过专门的研究。另外两件为单体玉舞人,高分别为9.7、8厘米。
      明尼阿波利斯艺术研究所收藏的1件玉舞人,高6.4厘米,牙白玉 质,阴线刻画舞人的细部,透雕刻画出舞者的轮廓。舞女正轻舒长袖,一袖上扬于头上并下垂到背部,一袖横置于腰际,舞姿曼妙优美。裙摆收成鱼尾状,有一穿 孔。此间玉舞人由皮尔斯白瑞(Alfred F. Pillsbury)收购,现藏于明尼阿波利斯艺术研究所。韩思复(S. H. Hansford)曾作过研究,认为属战国-西汉时代,那志良先生认为此间玉舞人应在战国晚期。
       1994年,纽约佳士得拍卖行拍卖1件玉舞人,高8.3厘米,白玉质,一袖已残。平片状,阴线刻出面部细部及长裙的纹饰,透雕舞人轮廓。舞者头饰复杂,一 袖上扬,一袖横置腰际,腰部束带,长裙拖地,下有一穿。此件玉舞人最初由包尔(A. W. Bahr)收藏,后几经辗转,到了赛克勒手中。萨尔墨尼研究过此件玉舞人,属战国时期。此后,曾先后在纽约的华美协进社和伦敦的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 参加过展览,并以其曼妙的舞姿享誉欧美。
       1998年,纽约亚洲国际艺术博览会上有1件玉舞人,高6.6厘米,青玉质,部分残留朱砂。平片状,轮廓透雕而成,阴线刻出人面的细部。舞女身着曳地长 裙,一袖上扬,一袖横置腰际,正翩翩起舞。裙左衽,阴刻卷云纹。裙摆下收,有一孔可穿系。原收藏者认为该器在战国——西汉时期。笔者认为此器风格与战国时 期玉舞人相差较大,但又不同于西汉中晚期的玉舞人,其特点可与广州南越王墓及徐州楚王墓出土玉舞人相比较,故其时代应在西汉早期。
       另外,在刊布的台湾私人玉器收藏品中,亦见有战国时期的玉舞人,一并附述于此。
       蓝田山房收藏一件人纹玉饰,高6.7厘米,为片状透雕四个站立人像,两两并肩成组,而两组又互相倒立。人像着长裙,束腰带,有窄长衣袖,一臂向上扬起,一臂横于腰间,似作起舞状,其时代被定为战国中晚期。
       金华堂收藏一件舞人佩,高6.3厘米,浅浮雕五官,额前发垂于两鬓,头后披有一圆形帽巾,长发束为椎髻,袖长而华丽。左臂绕举于头上,右臂绕于身后,长袖再卷于绕至前方,其时代被定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
      与汉代中、晚期玉舞人相比,我们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玉舞人的一些特点:
        首先,战国玉舞人造型有单人和双人两种。单人型作站立姿态,腰较直,腿略弯曲,舞姿感不强。汉代时,基本上是单人造型,式样很多,有的透雕玉舞人作“翘袖 折腰”姿态,造型丰满谐调,风格高雅富丽,突出婀娜多姿的舞人形象,如北京大葆台汉墓所出玉舞人,也有在方牌上阴刻出舞人半身形象,如江苏徐州石桥汉墓所 出玉舞人。双人造型玉舞人发现较少,仅见于西汉的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广州南越王墓和河南永城保安山梁王墓中。南越王墓出土的连体玉舞人,造型简单,两舞人 贴身并肩站立,阴线琢出舞人头部、手部和裙子。正面沁蚀,面目模糊不清。背面隐约可见浅刻的头、长发、腰带和裙脚。一圆穿由内顶至底纵贯。保安山汉墓出土 的玉舞人,两人一手上举相连,另一手下垂相握,连成一体,线条简朴流畅。东汉时期则不见连体舞人。
       其次,从雕琢技艺来看,战国玉舞人均为透雕作品,大多极为精致,线条流畅,细部雕刻一丝不苟,有正、背面之分。很多玉舞人上留有战国时期玉器上常见的装饰 手法,如装饰于袖口、肘部、腰间等部位的钩状云纹。而汉代玉舞人通常雕琢较为简单,有的很粗糙,作品两面雕刻形象相同,无正、背面之分。
       第三,战国玉舞人的佩挂方式与汉代玉舞人可能略有不同。战国单体玉舞人脚下有榫孔,可直接与其他玉饰相配,也可能可插嵌在其他的器物上。由于目前所见战 国玉舞人均为传世之物,故其真正佩挂方式还有待今后考古发掘来证实。汉代玉舞人都有1-2个小孔,用于穿系佩挂,成为组玉佩的一部分,其佩挂方式可参考河 北满城中山王墓出土玉串饰。
          战国-汉代玉舞人所表现的舞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舞蹈――长袖舞。这种舞蹈始于战国时期,《韩非子·五蠹》云:“鄙谚曰‘长袖善舞,多财善贾’,此言多 资之易为工也。”可见当时长袖舞像聚财一样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从战国玉舞人造型来看,手、袖、腰肢等部位还不及汉代玉舞人生动,汉代则是长袖舞艺术水平的 巅峰时期,舞姿形式多样,轻柔婆娑,从皇室贵族到市井百姓,都为这种以“翘袖折腰”为特点的舞蹈而倾倒。汉代陶俑和画像石上也常常可见舞人的形象。汉代有 不少后妃因擅长轻盈优美的舞蹈而受到帝王的宠幸,如汉高祖宠妃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汉成帝赵皇后“学歌舞,号曰飞燕。”这些记载与出土玉舞人的汉 墓墓主多为女性这一现象是相符合的。
  
图中右侧两个上下的舞蹈者跳的舞叫“翘袖折腰” 舞。汉画像上常见到“翘袖折腰”舞,(河南南阳、沛县栖山、铜山县汉王乡等汉画像上均有“翘袖折腰之舞”。)此舞的发明者就是舞蹈家戚夫人。刘邦宠爱戚夫 人,两人情投意合,据史书记载,两人经常在后宫形影不离,刘邦唱楚歌,戚夫人伴舞,两人配合珠联璧合。戚夫人常在刘邦面前哭诉想立自己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 子,刘邦为了表达对戚夫人的爱,同意废掉原太子刘盈,重立如意为太子。吕后得知对戚夫人恨得咬牙切齿,与张良设计加以阻挠,最终刘邦没能废掉太子。高祖告 诉戚夫人,太子“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听后失声痛哭,刘邦也很难过,说:‘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于是刘邦唱起楚歌,戚夫人
跳起了翘袖折腰舞。我们从“翘袖折腰”的汉画像中似乎看到刘邦与戚夫人相对悲歌,唏嘘欲绝的情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6 02:2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