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39|回复: 1

传统节日的嫁接:七夕能否称为“中国情人节”

[复制链接]

0

主题

3321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118
发表于 2009-8-26 15: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统节日的衍生、嫁接与新创--从七夕能否称作"中国的情人节"说起

七夕原本是一个关乎星辰的时点。自从捏合出牛郎和织女,七夕节就增添了丰富的感情色彩,承载了厚实的天伦之致,成为中国节日系列里最具情感性的"这一个"了。传统节日文化的衍生和新创,就像一棵大树的分叉和长枝叶一样,是自然的、必然的事情,当然也不会拒绝若干"嫁接"--只是嫁接得对纹路、通脉络

明天又逢农历七夕。报纸上又有关于它的说辞,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如同"贺岁片"一样,今年七夕节据说也有"情人节原创电影"上演,并将以此为"序幕",展开"中国首届情人节嘉年华"系列活动:"月光宝盒现场活动"、"爱情手势墙行为艺术"、"‘爱我就......'博客表白大赛",等等。也许会不错。但其实,把七夕叫做"中国的情人节",实在有点牵强附会。把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七夕节摊开、收拢、分析、概括、演绎、归纳,没有什么文化元素是指向"情人节"的。名之为"爱情节"、"家庭节"什么的还差强人意。试想:人们哪有拖儿带女谈恋爱的?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情人节"是三月三。

传统节日自其发端就一边衍生着、一边新创着

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反对传统节日的现代化演进。两千年来,中国传统节日自其发端之后,就是一边衍生着、一边新创着走过来的,从来都不是、也不可能一成不变。

端午原是个防病防灾的日子,却因大诗人屈原增添了纪念层面的意义,增添了爱国情怀和报国无门的悲情、齐心协力救助生命的悲壮;因了陶渊明酷爱重阳,因了他酷爱的菊的勾连,重阳节衍生了"颂陶"的文化意蕴,歌颂他"人淡如菊"的精神境界,"重阳无酒"也成了知识分子安贫乐道的形象写真。近年来,重阳节又衍生为"敬老节",因为"重阳"在字面上有"再度阳光"的意思,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民俗节日,"敬老节"
在尊老爱老、倡导孝文化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七夕原本是一个关乎星辰的时点。自汉代开始流传的牛郎织女故事,正是从星宿名称衍变而来。自从捏合出牛郎和织女,七夕节就增添了丰富的感情色彩,承载了厚实的天伦之致,成为中国节日系列里最具情感性的"这一个"了。

岁岁七夕,今又七夕。今天的七夕节又是怎样一种境况呢?2006年,七夕节与其他5个节日一同,被列为中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2007年决定、2008年实施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里,七夕节却并不放假。于是,七夕节就有些尴尬,也不太被人们所重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放假了,放假后这些节日怎么过?这是一个问题;七夕、重阳没有放假,不放假的传统节日又怎么过?是又一个问题。

各地可以有自己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七夕节

日本是一个很会衍生和创新节日文化的国度。他们抓住七夕传说故事里牛郎织女有一双儿女的情节,在家庭亲情、亲子关系上头大做文章,老故事早已被改编为新的童话,七夕节的衍生产品有漫画书、动漫影视等,语出强调仙女下凡和上天,以及她与两个孩子的关系。近年,日本的迪斯尼乐园又在七夕节那天推出由米老鼠"米奇"和"米妮"扮演牛郎织女的表演,吸引了许多小朋友。其实,如此突出少儿的七夕,我国两宋时期就已然。南宋笔记《梦粱录》卷四"七夕"条,说这一日"倾城儿童女子,无论贫富,皆着新衣",而且"手执新荷叶,效摩合罗之状"。摩合罗,是当时孩子们的七夕玩具,一种泥塑的偶人。只是,中国后来渐渐丢失了这么好的一个节日意蕴,除了浙江有个沿海小岛、台湾一些地方还把七夕过成"小人节"外,绝大部分地区、绝大多数人恐怕都不知道有这回事了。

诸节皆热闹起来了,七夕怎么办?

传统节日文化的衍生和新创,就像一棵大树的分叉和长枝叶一样,是自然的、必然的事情。

当然,我们可以学习日本七夕的一些做法,亦即传续宋代的一些七夕活动,或谓推广浙江石塘的"小人节"
经验,也把少儿的主题凸显出来。除此以外,我觉得各地可以有自己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七夕节。上海嘉定有一座牛郎庙,对河的江苏太仓有一座织女庙,两地可以联手搞活动,把那些健康朴素的节庆仪式、节日精神恢复起来,围绕着节日的民间艺术更需要保护和传承。

在上海,还可以把对黄道婆的纪念,与七夕节捏合起来。黄道婆及其乌泥泾棉纺织技术,现在已经是上海地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了。黄道婆是江南乃至中国千千万万个"织女"的代表。可惜的是,不但她的事迹不详,而且姓名不详、生卒年不详。所以,要想为她安排一些常规性的纪念活动,必须寻找一个能够周而复始的时间节点。七夕节是最好的时点。"织女"是可以大力运用的文化元素。七夕,乞巧,学习和发扬黄道婆的创新精神,为我们的时代所用,保持中华民族"巧手民族"的优点不使失传。

传统节日就像参天大树,不会拒绝若干"嫁接"

最近数十年节日的状况是:一方面,传统节日正慢慢被人淡忘,另一方面,又凭空"生"出颇多的"节日"
来,一个地方有什么土特产,就可以为它度身定做一个"节日",比如"风筝节"、"豆腐节"等等;待到市场经济一介入,更加泛滥,甚至到了不严肃的地步。整治这些多如牛毛的所谓"节日",可以有两个做法:如是纯商业性的、毫无意义的,取消便是了;如是有一定意义和影响的,则可以归并到传统节日里来。如"风筝节"、"桃花节"之类,可以根据日期的接近归并到清明节里;而最近正在热议的"知青文化节",我看可以放在七夕节。

机缘巧合,两年前佳木斯市"知青文化广场"奠基那天,正好是农历七月初七。所以我建议:我们终于有了纪念知青这一群体的空间上的保证,但还要有时间上的保证才行,这时间保证,就是今天的七夕节。当年,我们是"牛郎",我们是"织女",像牛郎一样苦干,像织女一样巧干,苦干加巧干,正是我们当年的口号;今天,当我们重返第二故乡,则像极了走"鹊桥",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在今天和明天之间,牵线搭桥,做着沟通和联络的工作。知青们,不老的知青们,把这七夕的文化元素,体现得题无剩义。知青文化节放在七夕节过,也是对传统节日的一种参与。

传统节日就像参天大树,分叉长叶、枝繁叶茂的同时,当然也不会拒绝若干"嫁接"--只是嫁接得对纹路、通脉络。

0

主题

325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245
发表于 2009-8-26 22: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夕节之中国爱情文化漫谈

爱情文化是什么,古人说,爱者,仁之发也;情者,性之动也;文者,错画也;化者,教行也。爱情文化就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形象总和。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爱情,也就有了因为爱情而进行创造追求、演绎编织的爱情文化。"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睢》),这是远古之爱的声音。"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西汉•《铙歌十八曲》),这是绝决之爱的精神。中华民族煌煌五千年的文明史,爱情文化就是其中感天动地、气壮河山的最优美的诗篇。

中国爱情文化纯洁本真,它就是中国人的天性文化。


中国人的爱就是天地之间至真至大的普世之爱。礼治天下,忠孝持家。人之初,性本善。善就是爱,就是情,就是以好心而施惠于他人,就是己所不欲而勿施于人。中
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民族,是正直无私博大宽容的民族,中国人爱国爱家爱民族爱生命爱一切之所爱。三皇五帝,尧舜禅让,大禹治水,武王伐纣,屈原悲
怆,岳飞忠贞,百家争鸣,四书五经,博学慎思,明辨笃行,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等,就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爱情文化的主要内容,就是中国人对全人类团结
友爱、和平幸福、繁荣进步的最大的爱的贡献。

中国爱情文化高尚雅洁,它就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主旋律。


上古葛天氏之乐就有"八阙"之多。易经中也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之辞。尧帝说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舜帝命夔典乐,以求"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诗经中的少女与情人幽会,发出了"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的
欣喜烂漫之声。鹊桥相会,古槐为媒,情鬼仙狐,宝黛通灵,一江春水向东流,除却巫山不是云。月移花影动,疑是玉人来。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三春好处无人
看,良辰美景奈何天。中国爱情文化的神韵无上清纯,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整体优异,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文明风范,同时也昭示着全人类文明程度的最高层次
和最大光彩。

中国爱情文化形式经典,它就是中国文学皇冠上的明珠--诗歌。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历史文化的主流,爱情文化是人生的不尽诗篇。情诗情歌是中国人表达爱情既真实明白又含蓄深沉的舞台。在古代,用诗歌表达的爱情文化迭
至中唐达于极盛。无论是山水田园,大唐气象,还是送别离愁,边塞苦寒,其中的爱恨情仇,构筑了一个无所不有的人类的情感世界。李白杜甫的诗歌是当然的代
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胸襟和气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依新妆"的冷艳与幽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的悲愤和哀痛;"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
激昂和无私,都是中国爱情文化的精粹,体现着中国爱情文化的根本。爱国爱家爱百姓,爱天爱地爱万物,相亲相爱相濡以沫,互敬互助生死与共,博大深弘的爱情
胸怀塑造了中华民族奇情伟志的不朽身躯。晚唐之后,中国爱情文化经由诗的变体而走向另一个高峰,以文人词为代表的歌诗形式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爱情文化的主
流。文化大河的浪涛中再次挺立起爱情文化的钦风傲骨。苏东坡大江东去酹江月,李清照双溪舴艋载春愁,辛弃疾铁马冰河惊入梦,陆放翁几年离索错错错。外强中
干的北宋,懦弱屈辱的南宋,在文化政策上反倒成就了几千年封建桎梏天开一线的翘楚。除去诗歌在继承发展唐诗的优长之后催生了新的诗体"宋词"之外,更重要是成熟了一种新的文化传播形式--话
本,因此而将中国文学的触须直接延伸到了勾槛瓦肆,闾巷村头,成了一种与老百姓最为亲和的文化载体,在此基础上吸纳、消融、孕育、诞生着中国最普遍的最基
础的最伟大的爱情文化。中国爱情文化自诗经以来,迂回蹒跚千百年之后,又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源。于是,就有了宋话本,就有了元好问以及王实甫、关汉卿、冯
梦龙。大宋江山三百年时空在国破家亡之际,老百姓渴求精神解放的希望更加势不可挡,中国爱情文化高举双臂,向着新生的元曲、杂剧,向着散发着浓烈土腥气息
的草根文艺《西厢记》《窦娥冤》《牡丹亭》飞奔而去。

中国爱情文化灿烂恢宏,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宽厚和包容。


爱恨情仇喜怒哀乐为人之常情,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男女之爱是爱情文学的广阔天地。以唐朝开天之治为例,钟鼎盛世五十年,爱情文学达到了一个自我体现的历
史极峰。表现爱情的诗歌一时间汗牛充栋,万紫千红。承其繁荣余绪,白居易一篇《长恨歌》终成压卷之作。这篇不朽的爱情文化的诗歌,除去高超地艺术表现手法
和生动形象通俗的精典语言之外,在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远远超越了一篇诗歌所能够承载的历史责任之上,还充分地显示出了中国爱情文化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优秀
本质。白居易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诗歌巨人,他忠实地继承和发展了杜甫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中唐时期,安史之乱的余毒使国家更深地陷入麻木和荒淫,温水烹死猪
的政治生活使正直的诗人时时刻刻挣扎在忧患和爱怜的煎熬之中。"惟歌生民病"的
白居易把《长恨歌》归类为感伤诗,借描写唐玄宗一段私情的悲欢离合,在讥刺风流天子荒淫享乐儿戏天下的同时,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真执专一爱情的由衷赞美和
向往。但诗人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他把痛贬时弊的锋芒内敛得更其深沉和博大,他要在失望和忧伤中寻找那遥远的纯正之爱,用理想中圣洁无瑕的爱情抚慰心灵中
的累累伤痕,坚守真爱,直面现实,时刻挑战血腥严酷的社会黑暗。诗人把自己不爱的人的爱情写成了人世间永垂的爱情典范,并且由此而获得了普天下人的爱心同
系,情感共鸣,也恰恰证明了爱情的无价和无敌,证明了爱情文化超越小我的人性伟力,在唐玄宗与杨贵妃生生死死的爱情面前,人们已经淡望了那沉溺于声色狗马
至亿万苍生如草芥的昏头天子的罪过,仅仅把他看作一个无足轻重的符号,一个中国爱情文化中的红鼻头小丑了。一首诗歌的力量难道真的就有如此之大吗?不!诗
歌也只是一个具体形式的代表,真正强大的力量,是它背后的中国爱情文化宏大的包容力,中华民族博雅深雄的凝聚力。在世界各民族历史文化的滚滚洪流之中,中
国爱情文化古老悠久,兼容并包,砥柱中流,长盛不衰,具有首屈一指,当仁不让地位和形象。

中国爱情文化生命永恒,它的无穷动力就是实事求是和改革创新。

爱情文化鲜活灵动,生机无限,它既是生活的文化,又是文化的生活。中国的爱情文化之所以能够炽热,之所以得以流传,是有赖于人人真情实意地点燃,世代艰苦卓
绝地投入。你尽管花前月下相思肠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你尽管生怜死捐,心悦君兮君不知;你尽管山盟海誓非席不卷,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你尽管青梅
竹马两小无猜,凤鸟不变音,君子不变心;然而,一切美丽的向往,都绝对离不开心心相印的实际和殷殷切切地追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同样是爱情文化大厦必需
的根基。理想倘若离开了实际,忘掉了奋斗,一意孤行胡编乱造,美好的爱情憧憬就必然的成为空想、瞎想甚至是荒谬怪诞的幻想和神经错乱的狂想。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这是古老的哲理,它们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国爱情文化之所以永绪不绝的生命之
源。一切生命都在于科学的思想和运动,一切进步都在于务实的修正和充实,实事求是的改革和创新就是生命最具体的内容。没有爱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爱就必然
枯竭。中国爱情文化从最初的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围猎劳作时只能发出"杭育杭育"的嚎叫,到如今的锦衣玉食五光十色,音乐歌舞声光电化,历经五千年岁月的颠颇坎坷,难能可贵的是,它从来没有与中国的优秀传统和灿烂文化脱节,改革创新,继承发扬,立足本土,惠及人类,中华民族诗情爱意的传承基因也因之而成为世界历史文化中一个伟大的唯一。

产生于东汉后期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以抒情见长的诗歌《迢迢牵牛星》,诗中写道:"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寓
景于情,水乳交融,写尽了牛郎织女缠绵动人的夫妇情爱。爱情是无比美好的,但却被一水残酷阻隔。古诗中没有写下牛郎织女的反抗和挣扎,因为它毕竟是容量有
限的诗歌。但也正因为有此一大缺罅,才给我们以更深刻的启发。任何美好的东西,如果没有辛勤地付出,没有真心地培护,虽盈盈一水又清又浅,终究还是会遥遥
相隔而脉脉不得语的。

在七夕即将到来之际,谨以此诗寄意祝福和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8 13: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