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61|回复: 1

工程院副院长指出13种“学术道德病”开六味“药方”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80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108
发表于 2009-9-12 02: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复旦大学"自曝家丑"、清华大学教授"捏造论文",到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被指控剽窃、上海交通大学一教授造假、中科院一位年轻的院士造假......近日,中国国情研究会调研员董协良调查发现,每年网上揭露的国内学术造假事件大约有100起。

在认真研究对比了这些案例后,董协良分析认为,学术造假包括"七宗罪":

一是申请过程中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科研经费;

二是科研产出与获得的经费之间严重失衡;

三是不正确的科研业绩观;

四是部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

五是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六是研究过程中数据造假;

七是学术论文一稿多投。

"
国内高校的学术造假有愈演愈烈之势。抄袭者不仅有讲师、教授,甚至还有博导。"该如何遏制此种情况?董协良提出,必须追究监管机构失职责任。我国《刑法》第397条规定了"玩忽职守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等各级学术经费管理机构均属国家机关,其工作人员对发放的科研经费都负有监管责任。监管不力,"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应当承担玩忽职守的责任。但目前的学术管理领域,这一责任还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至今没有依照这一刑事法律追究渎职责任的先例。

董协良还认为,目前对学术造假者,除各单位内部处分外,暂无追究法律责任的依据。从行政处罚看,我国根本没有对学术造假进行处理可依据的法规;从刑事处罚看,一般公民骗取国家财产可构成诈骗罪,对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骗取国家财产可构成犯罪的情况,只规定了贪污罪。但上述两罪名都要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学术造假行为中骗取拨款和经费并非用于据为己有,而往往是用于制造虚假的所谓学术成果,骗取个人经济利益、学术地位和职务职称,不符合前述两个罪名的构成要件。因此,依据现行法律无法追究学术造假者骗取科研资金的刑事责任。

"法律的局限放纵了学术不端之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教授认为,当前我国法律对学术不端的惩治力度非常小,而现行法律条款中,如果被抄袭人本人不起诉的话,抄袭人就不用负法律责任。

乔新生教授分析,对于抄袭剽窃类纠纷,目前我国大致有3个受理机构:各高校学术委员会、版权局、法院。此外,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协还有针对本系统的道德委员会。

但在现实国情下,学术委员会很难做到完全独立自主;同时,遇此类纠纷,版权局只能调解,当事人不接受调解的,需到法院起诉。而法院方面受理这类案件时,通常会委托专家委员会进行鉴定,如果专家意见出现分歧,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便相对较大。

但实际上,从多数国人的行为习惯出发,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在法庭上兵刃相见。同时,缺乏有效的裁判救济机制与惩处机制,也导致受害人纷纷放弃维权之念。于是,出现了学术不端行为在网上曝光热闹,而法院诉讼冷清的奇怪现状。

拥有辖区内全国最大高校群体、219个中央、市属及区属科研单位的北京市海淀法院统计显示,近5年该院受理的学术不端纠纷不到10起。

0

主题

3205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938
发表于 2009-9-12 02: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工程院副院长指出13种“学术道德病”开六味“药方”

"国内有一部分科技工作者以钻营代替钻研,以权术、钱术代替学术,着实让人痛心疾首"。7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在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建设论坛"上发表报告,痛陈当下学界不端行为,引起了全场的震动和共鸣。

中国工程院日前公布的"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课题调研结果表明,影响科技人才健康成长的首要和次要因素分别是"科技工作者忙于跑关系"和"官本位思想侵蚀青年科技工作者"。对此,杜祥琬表示,在科学技术快速进步、一批杰出人才成长的同时,科技界也存在人文精神缺失、科学道德水准下滑的现象,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正严重侵蚀着科技界的躯体。

杜祥琬在报告中言辞犀利地指出了当下科学界存在的13种违反学术道德的不端行为,其中包括:论文造假、抄袭愈演愈烈;靠拉关系争项目和经费;评审成果造假;伪造学历及SCI引用查询证明;报奖搞包装、搞运作;为应付评估检查集体做假;搞"应试科研";部分科技管理部门把管理权力利益化等。

此外,杜祥琬还明确地表示甚至在院士界也存在一些学术不端正行为,如院士候选人提名材料不实;院士、名人多头兼职而不能尽责;对自己并不内行的领域以权威姿态发表评论,误导公众;在项目评审、成果鉴定中不能超脱小单位或相关者的利益;违反科学程序,干预评审、评奖、甚至干预院士增选。

针对上述13种学术不端行为,杜祥琬认为,不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不完善的学术制度和法律制度,以及当下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等都是造成学界存在道德问题的原因。"先哲老子一生唯一的著述《道德经》不过五千言,若按现行的学术评价体系,这位先哲可能连硕士学位都拿不到,这说明不科学的评价体系会对科学发展产生多么严重的负面影响!"

杜祥琬为"学术病"开"药方" 建诚信档案做职称依据

"
每个小孩子在儿时受到的最早的教育就是要诚实,而如今诚信问题却成了许多‘科学大腕'要重新学习的知识!"、"有多少名留青史的科学家经历几十年的积淀才能写出一篇经典的学术论文,再看看现在的科研人员很多都是一个月就能写出十几篇,这样的速度怎么会出好文章?"、"导师不是‘牧羊人',我们要做学生在科研道路上的‘向导者',如果无暇辅导,那就干脆不要招这么多学生!"采访论坛期间,包括王志珍、陈佳洱、杨卫在内的众多院士和专家向记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如何让科学界告别浮躁回归宁静?杜祥琬的报告中为此开出了六付"药方"。

----加强科技诚信教育。构建针对大学生、研究生、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学术团体等在诚信、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体系。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客观的调查机构,制定和完善科研行为规范,改进科研经费、评奖体系等存在一定弊端的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

----建立"科技诚信档案"。在科技界建立对单位和个人的科技诚信档案,作为其承担项目、授奖和评聘职称的依据之一。

----规范专家教授的兼职行为,规范院士的待遇指标。

----重视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各项公示、受理投诉、处理投诉的完备制度,对投诉人和被投诉人必要的保护制度。

----完善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制和惩戒。加大查处不端行为的力度,对查证属实的不端行为责任人给予应有的行政处罚或纪律处分,使违规者付出必要的代价,对违反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文件造假及其它违法行为的,依法追究其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再完善的规范都是给人的行为底限,但我们的青年人要想成为对国家科技发展有所贡献、有所成就的科学家决不能只满足于底限,而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和要求。难成人才,何谈大师!"杜祥琬如是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0 16:0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