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713|回复: 0

三部电影 一点感觉zt(不见得与本案无关)

[复制链接]

0

主题

1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发表于 2012-12-18 14: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部电影 一点感觉
转自百度朱令吧

最近有三部比较热映的电影,去电影院看了一遍,分别是冯小刚的《一九四二》,李安的《少年派》,陆川的《王的盛宴》。看了这些电影,都有些感觉。

看了《一九四二》,感觉是,所有的被饿死实际上都是被骗死的,都是在“不久会有救济到达”之中被骗死的,直到失去自救的资源之时,不得不死了。虽然冯小刚的电影中没有半点透露这件事,但实际确是如此。在灾荒之年,灾民们把粮食交给了政府(因为要缴税),也把粮食交给了地主(因为要缴租),自己家粮食不够,不逃荒的,只能相信会有救济来临,逃荒的,只能相信远方有活命的粮食。实际上这不会是事实,最后,一九四二年,河南饿死三百万人。而一九六二年,情况也应该差不多,农民把粮食上交,相信会有救济或粮食下拨,相信总不会看着你饿死吧。结果被骗,就是看着你饿死。据传全国饿死上千万人,都是看着你饿死的。

要说的是,一九四二年,几百万人因骗致死,因得不到真相致死,因为在关键时刻得不到真相而致死,因民间真消息被封锁以及官方假消息满天飞而致死。因真新闻被扼杀而致死,与一九六零到六二年的一千万人的死法,完全类似。

在今天,网络的封锁,新闻的封锁,不见得就没有类似的效果。

河南省22名小学生被砍,主流媒体在整整两天之后,在美国小学生被枪杀之后,主流媒体才铺天盖地地报道河南的小学生。这与一九四二年与一九六二年,在本质上毫无二致。

2012年与一九四二年,70年,中国在本质上没什么变化


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有剧情涉及到,是兵饿死还是平民饿死的问题,这看上是是国家重要还是百姓重要的问题,实际上是政权与人权哪个更重要的问题,更明确地说,是掌权者的权势和平民的生存权哪个更重要的问题,再明确地说,是强者的权势与弱者的生存哪个更重要的问题

如果认为前者高于后者,那么,兵抢民的粮食,兵抢粮时民不让抢最后被兵打死,就理所当然天经地义自然而然的了。

只是,当掌权者当政权认为前者高于后者的时候,没有平民认为政权与掌权者的权势比平民的命重要。反之,政权或掌权者认为人权高于政权或主权的时候,平民会誓死保卫这个政权。有时候,道理就是这么地玄妙。


而《少年派》与《王的盛宴》,则给出了两个相反的提示。


电影《少年派》纯属美丽画面加上心灵鸡汤,提示--帮助别人是自己活下的动力。这从逻辑上当然是如此,帮助别人是件事情,是件愉快的事情---可以愉快地活下来,至少可以愉快地活到死----因为死之前是愉快的,无论你是死得早还是死得晚。而《王的盛宴》,则给出一相反的提示----你帮了他,最后,你将是他阶下囚,而且是死囚,而且是满门抄斩。这是电影中范增在鸿门宴之后对着放走刘邦的人怒吼。范增不象少年派那样主张帮助别人,因为帮助了别人(某个人,或者某种人,某类人),不一定是愉快地活下来,而是悲惨地死去。


可见,要说心灵鸡汤,《王的盛宴》也是一种心灵鸡汤----帮助人是好事,但得事先想想清楚。


顺便说一下,电影《王的盛宴》中,项羽的扮演者是吴彦祖,吴彦祖的上一部有名气的电影是《夜宴》,而《王的盛宴》的英文名字是《Last supper》,意思是《最后的夜宴》。可见吴彦祖演了两部“晚饭”。在第一部《夜宴》中,吴彦祖所扮演的王子,在替父报仇之后,死去,死之前说:能死,真好。在这一部《王的盛宴》(最后的夜宴----Last supper)中,吴彦祖所扮演的项羽,最后也是死去,死之前,什么也不说。也许电影要表示的是,项羽活在自己的理念中,为了自己的理念而死。真贵族,不后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8-5 15:1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