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9-7 10: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测报大跃进 从102秒到30秒
10年前921大地震,芮氏规模高达7.3,是台湾百年来最大地震,当时中央气象局地震测报中心在102秒取得地震资料,今年底测报时间可缩短至30秒,是台湾地震技术大跃进。
台湾位处全球地震最频繁的太平洋地震带上,每年有感丶无感地震次数达1万6000次以上,地震发生在地底下,和台风最大不同的是无法事先掌握,一旦地震发生时,也许很多地方都会感受到震度,但地震发生的地点及相关地震资讯,仍须仰赖气象局的地震报告。
气象局在台湾设了约800多个地震观则站,因目前地震仍无法预测,地震测报重点都着重在防灾角度,希望尽量缩短测报时间,及早掌握地震震央丶规模及震度,可以更早对外发出警报。
虽不能完全免除灾害,但气象局说,至少可以降低灾害程度,所以,目前与气象局有专线连线的约1/8,其他的观测站平均每4个月收一次资料,提供台湾工程界丶学术界参考,也是订定台湾建筑物耐震度的主要依据。
气象局长辛在勤以921为例,如果当年地震不是发生在半夜,行驶中的铁路丶捷运很可能都会因铁轨变形而翻车。
他说,现在轨道运输不但多了高铁,捷运也愈来愈多,对於行驶在震央附近的轨道运输也许无法避免地震灾害,但如果能经由即时预警方式,让後续即将发车的铁路或捷运暂停运转,则可挽救不少人的生命。
为强化台湾地区的地震测报工作,减少地震的灾害与威胁,气象局从1994年开始推动地震速报研发,1997年建置强震速报系统,在现有地震观测站加装数据专线,正式将台湾地区地震测报工作推进至速报阶段,经过多年建置,目前共有109个地震观测站有速报系统,很巧的是,第101个速报观测站就在台北101大楼。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以及测报经验,地震速报系统目前已经稳定运转,成为台湾地区发布有感地震的核心系统,也成功测报台湾地区发生的灾害性大地震,其中,1999年921大地震的测报时间是102秒,消防单位在10分钟内陆续接获地震相关资讯,行政院也在20分钟内,成立「中央灾害防救中心」,921地震也让国际间对台湾的地震速报系统给予好评。
10多年来,气象局更新仪器设备,逐年缩短地震速报的时间,今年底,台湾岛内芮氏规模大於4的地震,测报时间将缩短为30秒。
地震速报系统针对发生於岛内或近海区域的有感地震,在极短时间内初步掌握地震规模丶震央位置及各地震度,并迅速透过网际网路丶行动电话简讯丶传真存转等多重管道,在3分钟至5分钟内迅速对外发布完整的地震报告。
气象局以10年的时间,将地震速报时间缩短了超过1分钟,是地震测报技术的一大成就,但气象局并不以此为满足,气象局坦言,地震速报时间要从30秒再往前跨一步,难度很高,但科技会持续进步,气象局的努力也会不断向前。
台湾地震预警系统设计的动机主要是基於1986年11月15日规模6.8花莲地震所带来的惨痛教训,地震震央虽然在花莲,但主要的震灾却因场址效应,发生在120公里外的台北地区。
地震预警讯息目前在防灾应用的思考下,可使用於高速轨道运输系统丶金融资讯系统丶科学园区高科技生产线丶天然气管线系统丶核能发电系统以及各类型的维生线系统,乃至於校园。
事实上,气象局地震速报系统主要作用是防止二次灾害,例如火车不进入变形的轨道,同时让救灾人员在最短时间到达灾区。
至於地震预警则是希望做到灾害性震波还未到达前,争取更多反应时间,由气象局经电脑连线,主动通知连线单位,及早停止进行中的运转或即将开始的运转,在关键的数秒钟,争取更多逃生机会及灾害发生机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