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資訊氾濫的時代;我們所處的時代,也是謊言的時代。如何在謊言的大海中,尋找到真相的孤島,確實是一件困難的事。這是我讀完《劉曉波評傳》的最真實感受。
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就被神化了,成了一棵搖錢樹,有很多人寫下了他的傳記,並且聲稱,他們是最瞭解劉曉波的人,他們筆下呈現的劉曉波最真實,也最完整。但是,在讀完這些作品之後,我總有一種不滿足的感覺,甚至有一種被愚弄的感覺。他們筆下的劉曉波,太過完美了。我始終認為,真實的劉曉波,並不應該只是一堆感性的回憶,不應該只是一些肉麻的吹捧,而應該是站在歷史的角度,客觀、公正對其人生發展軌跡的整體考察,只有這樣,才是令人信服的。
撕掉一個人的光環、面具和標籤,讓他回歸到真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氣。《劉曉波評傳》的作者試圖做這樣的努力。作者的可取之處,我認為至少有三點:第一,客觀公正的立場。對於一部評傳來說,立場是第一位的,作者是站在歷史研究的角度來寫的,這是本書成功的基礎所在。第二,令人信服的邏輯。作者從劉曉波的童年寫起,分析劉曉波性格形成的路徑,並以此作為工具,來推斷劉曉波在各個重大轉捩點所做選擇的真實意圖,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這是本書成功的保障所在。第三,在材料的選擇上,非常寬泛,有劉曉波的朋友,也有劉曉波的敵人,更有劉曉波的自白,對於龐雜的材料,作者並非採取簡單的拿來主義,而是進行認真的推敲。正因為以上三點,我們才看到了真實、完整的劉曉波。
可以預想的是,這本書一定會成為劉曉波粉絲們的攻擊的對象,因為,在他們看來,不美化劉曉波,不神化劉曉波就是一種錯誤。其實,我認為,作者心存高遠,他真正用意並不在此,他在序言中寫到,選擇劉曉波並非真正的目標,而是通過他這個個案來考察中國民主運動的發展道路,因為,在整個民主運動的發展過程,他一直是個在場者,從他身上,呈現出來的並非他個人的問題,而是中國民主運動發展過程中的種種缺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