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73|回复: 0

胡慧玲:炼狱厨房食习日记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1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108
发表于 2009-9-21 15: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比尔·布福特是《纽约客》杂志的作者兼编者。有一天,他打算下厨为朋友庆生。因缘际会,或曰青瞑牛不惊枪,“顺便”邀了寿星的友人马利欧·巴塔立。后者是曼哈顿巴柏意大利餐厅的大厨兼合伙人,也是著名电视美食节目《非常马利欧》的主持人。

比尔的妻子大惊失色,说:“你脑筋坏掉了吗?居然敢邀请名厨到我们家吃晚餐?”马利欧带了两瓶酒和一条腌猪肉,欣然赴宴,说:“难得有人请我到家里吃饭。”当晚,男主人并没有机会献丑,因为马利欧很快就看不下去,说还是我来吧。越俎代庖,妙铲生花,一干人酒池肉林到清晨。

40几岁的比尔不想当文化人终老,他有意弃文从烹。马利欧说:“你得在厨房里边做边学,光靠看书、看电视节目或上厨艺学校是学不来的。”比尔涎着脸恳求,要在巴柏的厨房工作,“当马利欧的奴隶”。

果然是奴隶的生活。他不计尊严和收入,任人呼来唤去,从最基本的备料厨房做起,埋头洗菜洗肉去骨剥壳几个月后,进入炼狱般的烧烤部门,─燥热,“比你这一生去过的任何地方更炎热”;他渴望进入手工面食部,被马利欧劝阻:“你已是坐四望五之年,太老了。那部门运转太快,你已经没有足够敏捷的心思。”凭着意志,他得以进入装盘、捏面、煮面的传统行列。

然后他参考当年马利欧习艺的路线,到意大利托斯卡尼,向猪肉贩学猪肉的知识和烹调。学完猪肉,他二度到托斯卡尼学牛肉。他说,那儿的师傅,嗅闻一块肉,就知道那头牛的品种、畜养方式和生活状态。我突然想到一友人,早岁当远洋轮船的水手,无论在天涯海角哪个港口下碇,只要站在码头用鼻子嗅一嗅,就知道妓女户坐落何处。我想,专业到某个程度,就成了第二天性。

一年多的拜师学艺,他逐渐了解到烹饪的技艺和哲学,和一以贯之,料理无国界的原则。他把苦乐揉杂的经验,写成《炼狱厨房食习日记》。第一章引文就用乔治·欧威尔的句子:“…要不是先前发明了罐头食品,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本就打不起来。…怪的是,人们却往往忽视了食物的重要性。政客、诗人、主教的塑像随处可见,却不见有替厨师、腌肉师傅或市场菜贩立像的。”大哉斯言。

以前的我,兼具“君子远庖厨”的傲慢,和“小白菜长大以后变成大白菜”的无知。40岁开始学做菜,深刻感受到烹煮所需要的功夫和热情,以及喂食所爱之人得到的无与伦比的快乐。《炼狱厨房食习日记》写的,不仅是厨艺、名厨八卦、餐厅黑幕、人生百相、冒险犯难,也是关于态度,关于风格。

确实,这本书是两三年来最好看的饮食书。

──原载《TaiwanNews财经文化周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4 21:4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