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提树的故事
新浪博客
佛陀曾告诉他的弟子,在他入寂之后,应以舍利、菩提树和佛像为礼拜、供养的对象。因此,历史上很多有名的寺庙都遵从佛陀遗教种下菩提树作为镇寺之宝来礼拜、供养。
我们目前这些郁郁葱葱的菩提树苗正是从释迦佛坐禅成道的那棵古菩提树上取枝繁育而来的。然而,山川草木,皆有佛性。菩提与非,不在于树,更不在于什么树,而在于你有没有一颗菩提之心。若菩提心在,岂不是树树皆菩提之树!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在这个天气晴朗时可以远眺喜玛拉雅山白雪的美丽花园——蓝毗尼园中诞生的婴孩,后来成为世人心灵光明的导师,人们称呼他为“觉悟的人”————佛陀!而这个迎接释遵来到人间的宁静林园,也因此成为世人关注顶礼的神圣吉祥之地,知道今日,它仍是佛弟子们感念佛恩、饮水思源时必定要朝礼的重要地点。现在的蓝毗尼园位于尼泊尔与印度边境上,一个名叫“蒂莱”小村落附近,近年来由于佛教朝圣者不断涌入,尼泊尔政府其规划为遗迹公园加以管理。
有一年,眼看着雨季又快要结束了,世尊即将离开祗园精舍,游化于印度各处。依依不舍的舍卫城民们,拜托啊阿难向佛陀请求:希望能在祗园精舍内留下一件纪念品,佛陀答应了阿难之请,让以神通著名的目犍连尊者,运用神足到菩提道场的菩提树上取下一株枝苗回来,由给孤独长者在一次盛大的典礼中,将菩提树种植在祗树给孤独园内。从此以后,每当佛陀不在舍卫城内时,人民就将这棵菩提树视为佛陀的亲身,向其礼敬与供养,而为了感谢阿难的传达之情,舍卫城民就将此树命名为阿难菩提树。
根据玄奘的记载:佛祖成道那棵菩提树,枝叶青翠、冬夏不凋,受到信众们的崇仰敬拜,但由于阿育王刚继位时崇信外道,于是亲率军队前来砍伐,将树的根、枝、叶砍得粉碎,再命令事火婆罗门放火焚烧以祭天神。不料在一片灰烬中忽然又长出了两棵树,于熊熊烈火中苍翠生长。阿育王目睹这一切,心生悔恨,于是用香乳灌溉余下的残根,到天将破晓时,菩提树以长回了原来的样子,阿育王欣喜异常,亲自在此供养此树,乐而忘返。
然而,由于阿育王妃虔信外道,秘密派人在夜里又将树砍掉,等到第二天阿育王前来礼敬时,只见残败的树有重生了。
数百年后孟加拉国王设赏迦信奉外道,再度毁寺焚树,手段残酷较前人更烈,幸而数月之后在树根上又抽出来新芽。之后这株命运多桀的菩提树维持了一段很长的时间没有再遭人破坏。
直到1870年左右,亚历山大·康宁汉重修寺院时,老树又倒了!于是他切下一根倾倒的树枝并栽种于原地。如今,当时的小枝苗再度长成了高约20余公尺的巍峨大树,他浓密的枝芽覆盖着一片广场,近百年来平静的接受世人的礼敬供养,许多人喜欢聚集在树下,或坐、或躺、或禅定、或思维、或静静的享受和平的阳光。
菩提树是热带雨林种,在南亚原产地具有常绿、大叶、叶尖朝下的特点,它的树根吸水能力极强,早上常可见树叶尖端有水滴滴下。但移植到北方后,除夏天以外,应尽量在有阳光的温暖室内栽培,待树苗长得比较粗壮以后才可以尝试移到室外栽种。
菩提树喜阳光和水份,但须适度遮荫,平时保持土壤湿润,每天早上或晚上浇适量的清水,使土壤不涝不旱为宜。菩提树喜好干净、细腻、透气而且保水的有肥土壤,其中肥料应属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