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05|回复: 0

澳洲金融评论:中国需求论站不住脚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83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047
发表于 2009-10-21 16: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纪元记者李晓宇澳洲珀斯编译)10月13日,澳洲经济学家休斯(Barry Hughes)在《澳洲金融评论》撰文(China
theory so much hot
air)指出:劳工数据粉碎了用中国的需求来解释澳洲在金融危机中的良好适应能力的说法,证明所谓的中国需求论纯属吹牛。

作者指出,澳洲国内的消费,而不是出口需求,决定澳大利亚的失业率。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全球大群的评论员鹅群般嘎嘎乱叫,高喊“中国”来解释澳大利亚在经济危机中良好的适应力。但澳洲的劳工数据则否定了这种论调。

作者反论道:如果来自中国回弹的订单是一张王牌的话,资源业为主的省份应该引领这种对经济危机的阻挡力。然而,以资源业为主的昆士兰和西澳的失业率过去的一年中一路飙升,而其它省份却相对安宁。所有省份都得益于临时家庭补贴,但中国(以此作为对资源业影响的代码)今年一直是澳洲劳动力市场的负面因素。

上周公布的9月份的劳工数据引发了一只精神丑小鸭浮出水面,可能也成功的使另一只浮上来了。一个是中国需求论;另一个是过早的唠叨危机已经过去。劳工数字对第一个问题来说是决断性的:哗众取宠、呱噪一时的“中国知道怎么做”的论调与劳动力乐谱不相符合。就澳大利亚今年的失业率而言,中国的发展影响极微,甚至是负面的。

其他一些人,可能受金融市场图表大受欢迎的鼓舞,在这个月度的数据中看到可能的失业高峰期的迹象。这是一个危险的结论,因为劳工调查并无多少新变化。这些数据只不过证实了我们从其他渠道已经知道的信息。失业率是否暂时停止攀升,还是真正的好转,取决于近期的花费增长步伐能否持续下去。

每个月的家庭劳动力调查一直让经济学家头疼。他们知道每月的变化主要是随机数。每月的抽样当中,有些成员是由上个月的数目中保留下来的,但其他的家庭是第一次接受调查。而调查的新成员会给出不同的回应,二者没有相同的可比性。

尽管这些数字现在通过一个“综合估计”式的统计混合来减少这种波动,但是经验表明,这个每月波动的数据最可靠的部份是失业率的变化。照此计算,劳工调查显示的主要信息是失业率在过去6个月中相对比较稳定,9月份稍有下降,恢复3月份的水平。

按照奥肯定律,原则上讲,失业率维持稳定超过6个月通常意味着经济在按其国民经济GDP的潜在速度增长。但是,我们已经知道了。【译者注-奥肯定律: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
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
1%,这条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为名,称之为奥肯定律。潜在GDP这个概念是奥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潜在GDP也称充分就业GDP。】

一个月公布的国民核算显示:3月份和6月份季度非农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约3.1%,其中第二季度增长有所加快。这个数字正好接近澳大利亚的潜在GDP增长速度的传统估计(潜在GDP即充分就业GDP)。所以,按就业输出通常滞后(经济增长)一个季度左右的规律来看,失业率至9月为止6个月中保持相对稳定也就不奇怪。

失业率是否继续维持现状还是出现明显下降,取决于经济活动是否能够保持与奥肯GDP潜力相一致的快速步伐。并不能保证一定成功。2009年上半年的家庭消费得益于一系列强大但是暂时的影响:如政府刺激方案的现金分发,低利率(至少在抵押贷款上大有影响)和价格回落带来的重新囤积大宗商品的购买力。

当这些短暂的消费刺激渐渐褪去,我们来年会如何还有待观察,对此财政部和澳大利亚储备银行鲜有分歧。澳大利亚储备银行行长斯蒂芬斯(Glenn
Stevens)谈到经济增长到明年年底接近趋势潜力。这意味着经济增长从最近开始会减缓,高于趋势潜力的失业率将出现,中期(失业率)还会进一步增长。与此同时,财政部长亨利(Ken
Henry)上周五告诉参议员们,他认为失业率将上升到7%为高峰点。现在5.7%的失业率不用增长太多便可进入亨利的高峰区域。

有一点很清楚的是,正如往常一样,国内的消费,而不是出口需求,将决定澳大利亚来年的失业率。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全球大群的评论员鹅群般嘎嘎乱叫,高喊“中国”来解释澳大利亚在经济危机中良好的适应力。劳工数据彻底粉碎了这种叫嚣。

如果来自中国回弹的订单是一张王牌的话,资源业为主的省份应该引领这种对经济危机的阻挡。然而,以资源业为主的昆士兰和西澳的失业率过去的一年中一路飙升,而其它省份却相对安宁。所有省份都得益于临时家庭补贴,但中国(以此作为对资源业影响的代码)今年一直是劳动力市场的负面因素。

将来事情可能会有所不同,但目前共同高唱中国只是知识份子胃气胀。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9 20:1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