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Black"]據說,世界上共有三種吃東西的方式,直接用手拿東西吃的佔百分之四十,用刀叉的佔百分之三十,還有百分之三十則用筷子。
筷子,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代就開始命名用筷子,不過最初並不叫“筷”。據古文獻記載,那時人們把筷子稱為“箸”或“夾(上加竹旁)”。在西元六、七世紀時,筷子也被稱為“筋”。“筷”這個稱呼是怎麼出現的呢?據文獻記載說,中國東部江南一帶的人認為“箸”和“住”的發音是一樣的,在江邊行船的人很忌諱“停住”,就取反意叫“箸”為“快”。到西元10世紀的宋朝,人們又在“快”上加了“竹”頭,因為筷子大都用竹子做成的緣故。於是,中國人發明的這件食具就有了現在大家都知道的名字“筷”。
筷子是如何發明的呢?有人推測,遠古人烤東西吃時,隨手折兩根樹枝或竹枝,用來夾著吃,這樣既不燙手,又能趁熱吃到美味,於是就演變成了筷子。筷子的結構極為簡單。從形狀來說,是兩根小細棍,中國的筷子是上粗下細,上方下賀,這種造型的優點是拿起來方便,不容易滑,也不容易轉動放在桌子上不會滾,夾菜入口的一端光滑圓潤不會傷著唇吞。筷子傳到日本後,日本人將筷子做成圓錐形,這是因為日本多食生冷食物,如生魚片之類,用這種筷子更方便。
筷子雖然簡單,但中國人在筷子的質材和雕飾上也做了不少文章。2千多年前就已有象牙筷和銅鑄的筷子。六、七世紀以來,宮廷、官府和富豪之家,用金、銀做筷子,用玉石、珊瑚等雕飾筷子。考究的筷子還要鑲上個銀頭,這是用來試驗食品是否有毒,如有毒,銀頭立刻就會變成黑色或綠色。
筷子在中國人的民俗中常扮演重要的角色。有的地方新娘出嫁,嫁粧裏一定要有兩份為新婚夫婦準備的碗筷,並用紅繩綁在一起,稱為“子孫碗”,這不僅表示新夫婦從此要共同生活,而且“筷”與“快”諧言,有預祝“快生貴子”的意思。中國北方農村還有這樣的風俗,每當新婚之夜鬧洞房時,親友們從窗口外向新房裏扔筷子,以示吉祥如意,早生貴子。 別看筷子只是兩根小細棍,但要把這兩根小細棍用得很協調還得花一些功。
中國人用筷子的技巧,常常吸引了外國人,西方甚至還有專門教人使用筷子的“培訓中心”。有的醫學專家認為,使用筷子能帶動人體三十多個關節和五十多處肌肉,有助於手的靈巧和腦的發達。中國是筷子的故鄉,但是世界上第一家“筷子博物館”據說在德國。這家博物館展出了一萬多雙以金、銀、玉石、獸骨等不同材料製成的筷子,這些筷子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出自不同的歷史時期,可謂洋洋大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