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31|回复: 0

揭密“玄武门事变”:太白金星逼宫(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331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257
发表于 2009-12-8 00: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玄武门之变是这一天,必然是这一天?任何的所谓偶然,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发现它背后的必然而已。

玄武门事变的故事很长,是是非非后人论说不已。有一件事至关重要,却往往容易被今人忽略,那就是:为什么玄武门之变是这一天,必然是这一天?这跟太白金星有关。

公元618年(隋大业十四年),李渊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唐,定年号为武德,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哥哥被立为太子,弟弟李元吉被封为齐王。当时正是各派军事势力分裂与混战的高峰期。二十来岁的李世民前后用了十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艰巨的统一任务,军功无人能与其匹敌。一是平定薛举父子,二是击溃刘武周,三是打败王世充和窦建德。也正因为有了如此的赫赫战功和崇高的声威,才导致哥哥建成和弟弟元吉的嫉妒与谋害,才有了兄弟相残的玄武门之变。

虽然唐太宗的地位是通过政变取得,但是客观地讲,他跟历史上其他人残酷的夺宫之变是完全不同的。纵观他得天下前前后后的为人处事,我们可以看到他胸怀天下和黎民,智谋双全而又光明磊落,凭借种种美德而被属下和他人敬重,纵是李建成想方设法要收买李世民的手下,也没成功,反而把他的种种告诉李世民。李世民之所以发动玄武门事变,完全是被逼上梁山,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正当防卫。

因为李世民声誉日隆,盖住了太子的声威,建成担心他夺了他的权位,因此一次次设计谋害,李世民顾念手足之情而一再容忍,指望李渊能主持公道,但是李渊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手心手背都是肉啊,虽然道义在李世民一边,他也不想对另一位爱子大动干戈,尤其是他的两位妃子站在李建成一边,李渊护着李建成的成分很大。因此,李建成他们更加肆无忌惮,最直接的一次是请李世民吃饭,在酒中下毒。虽然李世民手下告诫他防范,他还是不相信大哥和小弟真能下此毒手,所以真心前往,照常喝酒,结果中毒差一点死去。李渊知道后也没有太责罚建成。

雄才大略的李世民怎能看不出建成的目的?才高遭人妒这也是经常有的。所以他为了自保也安排了最后万不得已的应变措施,对李建成的举动一清二楚。其中关键之处,就是被李建成视为亲信、把守玄武门的将领投靠了李世民。这成为后来玄武门政变的一个必备条件。这不能用简单的"收买"二字来看待。从表面上看,东宫势力雄厚,兵力几万,又得到李渊的支持,将来做皇帝没什么疑问。而秦王府兵力不足1千,想夺取权力胜算微乎其微。所以李建成的手下投靠秦王府,在关键时刻不惜牺牲助其一臂之力,这绝不是单纯利益就能打动的,没有对李世民人格的钦敬是做不到的。尽管李世民手下屡屡劝谏他赶紧动手,因为李建成正在一步步想办法瓦解了秦府的势力,继续下去就只能任其宰割了,但是李世民还是迟疑不决,希望能有一线转机。然而,上天不给他两全的的机会,劫数如期而至,点燃了政变的导火索。

武德九年六月一日,太白金星于白天划过长空,据《旧唐书
天文志》的说法,金星白昼划过长空是预兆着会发生政权更迭。六月三日,金星再次于白天划过长空,太史令傅奕向李渊呈送密奏,称"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非常发达,历朝都重视观星相,以解天意。星相的变化有明确的兆旨,天人的对应关系往往准确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太史令对此当然不会掉以轻心。李渊这时也不能再留下这个后患,但是也不忍心自己动手。于是他将"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的密奏"转交给李世民,当然不是祝贺他,而是暗示要他自杀来澄清夺权的嫌疑。

李世民马上回复一份密奏,控告李建成、李元吉二人淫乱后宫,并欲冤杀他,奏章中有一句:"臣于兄弟无丝毫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仇。臣今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耻见诸贼!"李渊看后愕然,回复李世民说,他将于明日在宫中召见两兄弟和众大臣,一起来对质明白。

这件事马上被李建成由张婕妤处得知。李建成决定和李元吉一起入宫拆穿李世民的"谎言"。

对质有无,李世民都得死,他十分清楚这一点。所以,对质不过是给了李世民一个延缓生命的机会。这次他必须采取行动,彻底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是无论成败,他都可能背负道德上的恶名,尤其是失败,更会丢了性命,全家复亡,一切罪过和难听的名头都将派到他头上,那时身败名裂,李世民留在历史上的将是一个野心家可耻地复灭的记录。根据《资治通鉴》记载:世民犹未决,众曰:"大王以舜为何如人?"曰:"圣人也。"众曰:"使舜浚井不出,则为井中之泥;涂廪不下,则为廪上之灰,安能泽被天下,法施后世乎!是以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盖所存者大故也。"

在那个生死存亡取决于一念之差的时候,李世民再也不能顾及道德上的清名。于是策划了玄武门事变,第二天在玄武门伏兵,他的哥哥弟弟被杀死,李渊被迫退位,李世民顺利当上了皇帝。

正像前文所说"玄武门事变"的成功几率很低,连李靖和徐世勣这样智勇过人的人都觉得他没有胜算而拒绝相助。而李世民再一次显示出他在战场上多次呈现的独一无二的胆略和气魄,这也正是李建成预料不到的,所以最终成就了天意。真应了那个预兆"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

李世民当皇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召见太史令傅奕,问傅奕密奏的事,傅正言说道:"我身为太史令,向皇上预报国家大事是我的职责,有情不报,反是我失职。既然秦王你已经取了天下,要杀要剐就随你便了。"李世民一向爱惜人才而心怀宽仁,这位太史令同魏征一样被继续留任。

历史象戏剧一样,看似偶然而又是必然的事无处不在。任何的所谓偶然,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发现它背后的必然而已。历史是天道与人命相合而成的,在相应的时期,出现相应的人,让他谱写属于他历史的那一段。即使他想避免不愿意发生的事,也难以改变上天导演好的那部戏。

上天降下了李世民这样世所罕见的才干人品,将赐予其主掌天下,而李建成也没有那样的道德胸襟能放下名利之心而顺应天意,他的人心和私欲必然促使他首先冲破道德的界限谋害手足,而李世民的反击也是必然。所以,李建成兄弟因妒嫉害人而最终被杀并累及儿子被杀,这也就成了必然。因此,在道德上指责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事变,没什么价值。

附录:"玄武门事变"经过

李建成得到张婕妤密报,而与李元吉商量第二天如何进宫拆穿李世民"谎言"时,李世民已率领尉迟敬德、长孙无忌、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及李孟尝等人,于六月四日凌晨埋伏于玄武门内,同时命高士廉释放狱中囚犯,分发武器,来增强秦王府的兵力。

到六月四日清晨,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入玄武门,走到临湖殿,发现殿边有马影闪动,心知不妥,拨转马头,回奔东宫。李世民从后面呼叫二人停下,李元吉回头张弓连射三箭,但心慌意乱之下三次都没能将弓接满,以致三箭未射到李世民马前已经力衰而落。

李世民却勒停坐骑,稳稳当当地对准李建成一箭射出,当场将之射杀。那边李元吉也被尉迟敬德射伤落马,但并不致命。李世民的坐骑却为流箭所伤,失去控制冲入林中,致使李世民被树枝勾住腰带而附坠马。李元吉追过去夺他的弓欲将之绞杀。尉迟敬德及时赶到将他赶跑,最后也将之射杀。

玄武门的事情很快传到东宫、齐王府,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等人率精兵来救。秦王府将领张公瑾神力惊人,独力将宫门关上。宫门才关上,东宫兵将的马匹已撞到门上。

当时驻扎在玄武门的兵将大多持观望态度,两不相助。而其中有敬君弘挺身助李世民一方作战,他的亲随劝他观望一下,至少等兵力集结起来后再战。但他不听,和同是玄武门守将的吕世衡一同出战,结果战死。

东宫、齐王府等兵将攻打玄武门不成功,又另生一计。薛万彻率兵转而攻击秦王府。此时秦王府兵力大部分集中在玄武门,府中只剩几个文官留守,所以众人大惧,眼看一时三刻间就会被攻破。

在这千钧一发中,尉迟敬德想出妙计,将李建成、李元吉的首级割下来,送到秦王府示众。东宫、齐王府等人见首脑已死,登时军心涣散,顿作鸟兽散。薛万彻见无法约束手下,率骑兵数十人逃离长安,躲进终南山中。李世民派尉迟敬德全身披挂,手持长矛直入宫中面见李渊。李渊大惊失色,问:"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尉迟敬德答:"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

李渊对旁边的大臣说:"不图今日乃见此事,当如之何?"萧、陈叔达等回应:"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无复事矣。"

李渊到此地步,也只得说:"善!此吾之夙心也。"于是依言下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3 21:4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