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23|回复: 3

傳統文化的精神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80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108
发表于 2009-12-12 17: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我国悠久的文明历史中,"和"一向是我们中华民族推崇的传统道德,是涵盖自然、社会、内心等层面与各领域的基本原则,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质规定,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一种高尚的民族精神。

和为贵

"和"
表达出和睦、和谐、和平、平和等思想观念,"和为贵"和"贵和"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价值取向。"天人合一",即天人之"和",指人应怀感恩之心敬畏天地,遵循宇宙规律,尊重与保护自然,要洞明"和实生物"之道;个人修身养性,要讲究"心平气和"之工;与人交往,要恪守"和而不同"、"和而不流"
之则;治理国家,要明晰"政通人和"之理,以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孔子在论"和"时,提出以"亲仁善仁"为基础。《大学》曾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就是人们要重视修身养性,"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孔子认为,一个人只有修德之后,才能成为有别于"小人"的君子,才可进入"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的境界。

《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指出"和为贵"的前提是要"以礼节之",也就是说要做到制礼守礼,只有"克己复礼"才能"天下归和"。历史上作为社会规范与制度安排的"礼",它的特性有二:其一是"别","为礼卒于无别,无别不可谓礼",以此来避免因无别而造成的利益冲突和社会无序。其二是"和","礼"以
"和"为贵,是"和"的体现,关键要看它是否体现了道德和正义原则。

例如古时的舜与人为善,德泽众生。亲贤人,远佞人;广开言路,倾听民众呼声而立诽谤之木(今演变为华表)。他曾耕于历山,把肥沃的土地让给他人;渔于雷泽,把经营好了的渔场让给他人;带动河滨制陶的工匠精心制作,不粗制滥造;推行以和为贵的方略,以德感化三苗,使他们弃恶从善。正因为他谦恭礼让、诚信仁德,百姓都受到感化,人们都自觉的遵守社会道德,以致其"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开创了政治清明、千邦合和的太平盛世。

致中和

古人有"中和"一词,《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儒家的诚意正心、修齐治平是由内及外、由吾及彼、由人及物、由近及远的进路,强调的是由个人修己,终至天下太平。如果人人都能够不断提高道德水准和完善人格修养,做到"文质彬彬"、"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举止有节,行为有度,进退有矩,那么整个社会必将出现和谐、祥和的局面。

"致中和"讲的是适度、恰当、平衡与协调。《周易》说"保合大和,乃利贞",是说要阳阴合德,才能四时协调,万物生长,长治久安。北宋哲学家张载说"仇必和而解"(《正蒙.太和篇》),是说人与人之间要努力做到使冲突化解、斗争解除、战争消弭,表达出和平的愿望。

他在《西铭》中说︰"干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大意是说,人是天地所生,藐然介乎天地之中。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气构成了人的身体,天地之间的主导便是人的天性。和谐是一种规律,是万物都固有的规律,保持与否,关系着他的成长或变异;和谐是一种境界,不同的人之间,不同的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均衡,从而才能达到和谐统一,自然万物都以和谐为生、为美;和谐建立于道义的基础之上,是一种长久和永恒,昭示了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与博大胸怀。

和而不同

古人所谓"和",是"异"中之"和",无"异"就无"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把和同与否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标准。"和而不同"
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的,是对多样性的坚守,不同事物或因素之间的并存与交融,相成相济,互动互补,使万物生生不已。而"同而不和"则不然,它旨在排斥异己,消灭差别,这种单一性倾向,最终必然导致事物的发展停滞直至灭亡。

例如春秋时的齐景公听信梁丘据谄媚之言,对众臣说梁丘据和他最为和谐,晏子说:"臣不是这样看。梁丘据无端夸奖主公,你们之间只是‘同',而不是‘和'。和谐就像做羹汤一般,用各种调料,经搅拌糅合使味道适中,淡则加料,浓则加水,如此方能食之味佳。君臣之道也该如此,君主正确的,臣子应极力维护。君主不对的地方,臣子也应指出来,以正过失。这样,国家才能安定,政事才没有失误。梁丘据为取主公欢心,不问好坏,始终和主公保持一致,这是和‘相同'怎么是和
‘和谐'呢?这样对主公对国家有什么益处呢?听他之言,如同在水里加水,谈不上什么味道。又好比琴瑟,只弹一个声音,没有人会去听它啊。"

晏子从国家政治的角度,论证了"和"
与"同"的本质区别。君臣应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各自充份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达成"和",才是国家政治的应有状态和理想境界。

"和而不同"的理念是:君子相交,有容人的雅量与坚持己见的操守,互相取长补短,不趋炎附势,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故和而不同。小人相交,必为共同谋利,依附强权,各怀损他利己之鬼胎,故同而不和,压抑不同意见,排斥异己。孔子将事事苟同、不讲道德原则的人称之为"乡愿",他批评说"乡愿,德之贼也",指出小人、伪君子定然是众人所唾弃的。他讲判断一个人的德行"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应以善恶道德标准为依据"。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能妥协的。

千百年来,"和为贵"、"与人为善"、"仁者爱人"等,渗透于历史上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成为人们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原则。

0

主题

267

回帖

534

积分

高级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534
发表于 2009-12-13 11: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文化体现了三个因素:“正”“和”“同”。

“正”“和”“同”体现在正统文化和文艺、艺术的一切因素中。以“琴”来说明就很浅白,一目了然:
古琴的五个正音,每个音都有自己的音阶和特性。弹琴前首先要把琴音调准。

如果五个音都调的很正,拨动其中的任意弦,其它弦都会自然共鸣;如果一个音不正,拨动后其它音就没有反应。
这里面就体现了一个“正”,“正”是“和”与“同”的基础。

音不“正”则不“和”,不“和”则就没有“同”的体现。这个“和”是“个性”的“正”的产物,五音不正就不会有配合也就不会有美妙曲子的产生了。美妙的曲子是五个独特音的纯“正”音“同”的产物。

人也一样,每个人就象一个独立的音符有自己的特性,其“心”不正,君子就不会去附和,而去附和的人心也不正。
人心很正的人,即使观点不同,观点不同并不防碍其观点的正,那么,君子也会认同。这里面就一个取长补短,共同完善的体现,就象大家在共同完成一个曲子一样,“乐”在其中,“音乐”,“音乐”也有这个含义吧,音“正”则“和”之继而“同”之而“乐在其中”。

这里面演化出了一个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各个民族民族或者世界人类都统一在一个“最正”的道德基础上而“和”而“同”之而圆容,而“乐在其中”。用现在的人的话讲就是一个大家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注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12-13 22: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5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245
发表于 2009-12-15 01: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钟: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五千文明,溶于一炉,光焕一台,无人敢想。

肇自洪水滔天,大禹功高,伏羲一脉,遗慧中土。

甲骨遗文,钟鼎图案,梅花篆字,三代铜铭。文圣孔丘,好古敏求,删诗以正,秉笔《春秋》;进于礼乐,郁郁从周,美伦美焕,文质双留。苏武高节,武穆忠烈,文山正气,光跃千秋,韩柳文宗,苏、辛词雄。君子谦谦,如玉温润,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此典雅之美也,源远流长;

清水芙蓉,天然去饰,原天地美,还自然景,唯我李白,纯真为能,上接魏晋,景慕黄老,羲之、灵运,----王、谢遗风,吴道子画,下启诗才三李:贺、煜、清照,水墨山水,留白渺渺。流风宋釉—“青花”,白瓷,四大名窑,汝哥均定元四家倪瓒,明四家唐寅,板桥清竹,傅山青主,此清纯之美也,超凡绝俗;

离骚瑰丽,骈赋璀璨,滕王阁高,雕□画楝,阿房宫富,漫曲回廊。金碧山水,唐瓷三彩,江南刺绣,戏曲服饰,又一派人文辉煌之美,独领风骚;

三类不同的美:典雅、灿烂,朴素,略凤格各异,艺术里手:如何谐调溶于一炉,和谐如一,并献一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多少壁画奇才,丹青妙手,庄严法相,绘色绘形,诩诩如生,而今安在?遗有敦煌,何其侥幸!南朝故寺,如获重生,壁画色彩,线条,飘带,飘逸飞动,飞天奇丽,意境高翔!

云岗,龙门,四川大足,天龙山窟,麦积山藏,六朝石雕洁慧慈祥,瞻之不足,心久向往,此更为雄浑奇伟之美,磅礴千古;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少年得志,官运亨通,名成利就,登幽州台,何为泣下?盖悲人类,狭窄天地,局限时空,心驰千古,意展希夷,无可奈何!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司马迁一语道破,此乃中华文化最终追求;

“君候制作牟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李白笔下,致韩荆州,颂人自况,盖如诸葛孔明,邵雍尧夫,刘基伯温,朝野人士,孜孜一生所仰所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东汉以后,佛学西至,佛陀一语:‘如来如恒河沙数’开拓宇宙视野。

东西中外,文化对流,古往今来。

希腊三圣:苏格拉底,首倡道德;

中土老子之经,冠以道德,说“吾有三宝:一曰慈”

与佛陀、菩萨大慈大悲,殊途同归。

苏格拉底之徒柏拉图氏以善为美,以美为善,善美同一,不能分离;

中、西所见略同,《说文解字》:“美,善也”美、善互注,真、善为内容,美为形式,真善美不可分开。

“四美具”:典雅之美,自然之美,灿烂之美,慈悲之美;

新年之际在香港观瞻神韵,集我中华文化之精粹,更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二难并”:

神韵艺术巡行四洲,近三年来,外国各族裔观众已远超百万,唯中国人难见;

这并非真难;港胞体同大陆,灾祸连心,感同身受,不忘援济,高义多福,捷足先登,亲睹为幸,大陆神韵故乡,指日可待。

真难者是大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言:

“所谓现实,只不过是一个错觉,虽然这个错觉非常持久。”

如彼所言,人世之真,现实之真,难见真相。

上善若水,纯善之纯美,大善之伟力,人皆难见。

神韵艺术魅力恰在于两难之并,一朝亲见,身心净化,通体俱畅,洞见是非善恶,愁云一扫,知天上客,愁云一扫,自尊自爱,洁身自好,应天悯人,百事遂顺,笑自内心,常享康乐。

--仅以拙文,为香港同胞祝福致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9 12:2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