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93|回复: 0

古人怎样紧急营救溺水者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83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047
发表于 2009-12-24 23: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的人不会游泳而玩水失足,有的人会游泳为救别人而力竭,有的人不会游泳还要救别人,有的人外游可能突遇山洪暴发,当然也不排除有的人过河拆桥故意让别人落水,溺水事件历来容易造成伤亡,自古至今不知给多少家庭带来过伤痛。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古代,利用实用简便的方法对溺水者实施急救,是减少伤亡和痛苦的最有力措施,古人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有些方法就是在现代的偏远农村或特殊时候仍颇有借鉴价值。

季节与溺水者的施救密不可分。古人对溺水者的施救分为春夏秋法和冬寒法。夏季气温高,落水者穿衣较少,营救起来就方便得多。冬季则相反,落水者除了口进凉水外,一般还穿着厚重,救起后衣湿寒冷,有的甚至会冻疆,如果方法不对头儿,救不活反而会被冻死。在春夏秋季,凡有落水者救起后,只要摸摸心口有温度,救活就有很大的把握性。而在寒冷的冬季,能救活的可能性就小得多。

在春夏秋季如果发现有溺水的紧急情况,清代程鹏程的《急救广生集》就记载了简便的方法:把溺水者拖到岸上后,不能立即让落水者头朝下控水,而是要将他的口撬开,找根筷子,横其嘴中,再到岸边找头牛,把溺水者横伏在牛背上,然后牵着牛慢慢地走,这样溺水者肚里的水就会从嘴里流出来,或随大小便排出而活。

古人为什么说必须用牛而不是马或驴?这当然涉及一个速度和宽度的问题。《急救广生集》专门交待要「牵引徐行」,这样不但可以防止溺水者从牛背上颠下,另外还能让溺水者在排水后慢慢苏醒。用牛的最大理由是牛背要比马背或驴背宽一些,软一些,溺水者爬在上面要稳当得多。如果用马和驴,背狭窄,速度快,不好控制,容易发生二次事故。掌握了这个原则,如果是肥的老的温顺的马和驴,万不得已时也不是绝对不能用,当然初生的牛犊和性格刚烈的驴马,一般别用。

令人叫绝的是,如果生活在城市中,手头没有牛,发现有溺水者,古人也有办法。《急救广生集》另有主意:找一个宽凳子,上面用绵被迭起,被下安绵枕,中高旁低,如牛背式样,抬溺人横伏于上,凳不可放稳,垫虚一凳脚,令一人常常将橙摇动,水控去亦活。从这种方法看,实际还是运用的是牛的原理,不过手头如果有三条脚的宽凳子,更是省事,值得注意的是,用力不能太猛,摇动的幅度不能太大。

如果是冬季有溺水者,营救的难度就会大得多。《急救广生集》记载:「急将湿衣解去,为之更换。一面炒盐,用布熨脐,一面浓铺被缛,取灶内热灰,多多铺在被上,中安绵枕,将溺人伏卧枕上,仍以灰从头至足浓堆,只留口鼻在外,出水灰上,再加被缛,不可令灰冷。盖灰性暖,而能拔水,凡蝇溺水,以灰埋之,少顷即活,此明验也」。但是,这种方法救人有一点必须切记:溺水者不能一捞出来就用火烤,这样会「火逼寒气入内,则不能救矣」。

孙思邈的《千金方》可信度最大,他对冬季营救溺水者,也有独到的方法:「炒白沙,覆死人面上下,惟露七孔,冷湿即易」。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冬季在坑塘和一些小的河沟发生溺水事件,一般周围不会有白沙,这就需要用第一种方法营救之。

如果落水者没有喝到水,只是冻疆死,这时要赶快用大锅炒暖灰,盛在囊中,熨在落水者的心口上,冷即换之。等到落水者口有微气时,要找一个胆大的,解开热衣,裹住落水者,再用毡子让这个大胆与落水者一同卷起来,用绳系好,放在平稳地方,二人对面,轻轻滚转,反复往来。只要落水者四肢有温度,就算是成功了。当然,如果营救失败,营救者也是和落水者紧紧捆在一起的,跑都跑不了,所以这个人必须胆大。

《洗冤》一书则记载了冬季营救溺水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动作:坚决不能让溺水者在苏醒过程中微笑,如果发现溺水者苏醒时即将笑,应该立即摀住他的嘴和鼻子,不能让他笑出来,否则,前功尽弃。另外,此书还交待了一个最容易发生的错误,就是冬季营救溺水者,特别是神志清醒的溺水者,人们会马上用火烤,这样寒冷中的溺水者一看到火,就会渴望温暖,一想到温暖,就有可能会笑,如果让他笑出来,此人就不可救药了。

还有一些用植物解救落水者的,这些方法往往不宜大面积推广,不过古代的书籍也有记载。如《外台秘要》上说:用纸裹皂荚末,纳下部,须臾出水即活。这种方法很显然受皂荚生产地的影响,这种植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以及四川、贵州等地,如果在西北的某个地方不生产皂荚,这种方法就不能使用。《同寿》一书记载了用艾营救的一种办法:人死而心头尚暖者,用艾灸脐中,数十壮即活。如未苏,连灸至百余壮,无不活也,切不可中止,极验。艾这种植物虽然在我们公布较广,但在干旱与高寒地区却是例外,这对紧急状态下实施营救,不具有普遍性。

古人对溺水或落水者的急救方法,很多还是具有很强的现实实用性的,特别是现在野外活动,地点一般比较偏癖,距离医院较远,120急救车到来尚需一定时间,遇到这样的紧急情况,有些方法不妨也可以试一试,特别是春夏秋季的营救办法更具操作性。当然,有时牛或凳子可能不好找,这需要开动脑筋,举一反三。比如,如果没有筷子,可以找一个类似筷子的木棍,横在溺水者嘴里;如果没有牛或凳子,可以用装满衣物的行囊,让溺水者爬在上面,行囊的下面支一个能摇动的东西。在120到来之前,用类似的东西紧急施救,也许可以防止贻误时机,增加溺水者生存的希望。不过,如果掌握一些现代的科学的急救办法,当然是更有效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6-30 20:5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