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73|回复: 1

中国考古学家认定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阳

[复制链接]

0

主题

331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257
发表于 2009-12-27 19: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魏武王曹操葬身何处?中国考古专家暨文物部门今天在郑州宣布,河南省安阳县一村落发掘的东汉大墓,确认为文献记载的曹操高陵。

1000多年来曹操墓葬所在地一直扑朔迷离,民间流传「72遗冢」之说。

中新社报导,这座占地面积约740平方公尺的大墓位於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主要由墓道丶前後室和4个侧室构成。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丶新闻发言人孙英民表示,大墓多次被盗,为予以保护,2008年12月报请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表示,确认为曹操墓的依据主要有6方面:

首先,这座墓葬规模巨大,总长度近60公尺,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称;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

其次,墓葬出土的器物丶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徵,年代相符。

第三,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丶出土鲁潜墓志等材料记载完全一致。据「三国志」等文献记载,曹操於建安25年(公元220年)病逝洛阳,葬在高陵,高陵在「西门豹祠西原上」,地属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

第四,文献记载,曹操主张薄葬,他临终前留下的「遗令」称「殓以时服」丶「无藏金玉珍宝」,在这座墓葬获得印证:墓葬虽规模不小,但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兵器丶石枕等有文字可证皆为曹操平时「常所用」之器,看似精美的玉器等装饰品也应是曹操日常佩带之物。

第五,刻「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证明墓主就是魏武王曹操。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先封为「魏公」,後进爵为「魏王」,死後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出土石牌丶石枕刻铭称「魏武王」,正是曹操下葬时称谓。

第六,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约60岁,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为曹操遗骨。

陈爱兰说,综上所述,经权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根据考古资料现场考证研究,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魏武王曹操高陵,目前发掘工作仍在进行。

专家表示,曹操高陵的发现,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丶曹操的谥号丶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靠的信史。

0

主题

3300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116
发表于 2009-12-28 23: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者质疑"曹操墓在安阳"

河南省文物局27日对外公布,魏武王曹操高陵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消息传出后,一些学者表示这种说法还缺乏有力证据。专门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表示,有关方面公布的"曹操墓在安阳"证据并非第一手材料,都不是很有力的证明。在还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公布相关消息,有悖学术研究的严肃精神。

人大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说曹操墓在安阳证据不足

袁济喜28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昨天从电视上看到,十点钟播出的新闻还说"疑似发现魏武大帝的墓"。到了十二点钟,就突然变成了确认发现魏武大帝的墓。而且,也没有提供什么新的证据。

袁济喜说,这个墓是被反复盗挖过的,所以留存的直接证据很少。而且现在发现的一个号称是魏王用过的一个兵器,这个到底是真是假,"我觉得很难鉴定"。因为它已经被盗挖过了,不是原封的,也可能是有人故意藏在里面的。

袁济喜指出,有关方面参照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的那些材料也不能印证。

至于有关方面提出的曹操墓在安阳"六大依据",袁济喜说,"这些证据我觉得都不是第一手证据,都不是很有力的证明。"

袁济喜介绍说,曹操本人是非常多疑的,史书上记载他的墓确实是有72冢。而且汉魏至今一千多年了,现在能证明墓主的关键证据并不存在。这座墓的地方不在邺城,也不在洛阳,而且找不到跟曹操文学相关的证据。

袁济喜:国学研究要冷静严肃 不能炒作

袁济喜认为,搞国学研究要实事求是,不能炒作。类似"发现曹操墓"的事情前几年也出现过。当时自己到南京中山陵开会,他们说《文心雕龙》作者刘勰在中山陵出家的定林寺已经发现了。但是经过研究,发现也不是那么回事。

在袁济喜看来,匆忙发布"曹操墓在安阳"消息这件事,可能是一个新闻上的炒作需要。但是这跟真正的国学研究还是有一定距离。像现在刚刚发现了一些间接的还不是直接的证据,就匆匆忙忙地定论是魏武大帝的墓,"我觉得这并不是很严肃的。"

袁济喜表示,现在弘扬国学,还是要弘扬国学这种实事求是、无证不发的精神。因为中国传统的国学还是有一套比较严谨的、科学的方法,对一个问题的探讨是非常严肃的。

袁济喜介绍说,像曹操儿子曹植的墓在山东鱼山被发现,这个就是学术界公认的。它有很多足以证明墓主就是曹植的第一手材料,里面出土的东西和旁证,都很完备。

袁济喜最后说,国学研究是很严肃的,"我觉得越是在国学热的时候,越是要保持冷静,不能把新闻炒作、媒体起哄当成真正的学术研究。尤其是学者和专业的研究人员,还有文物局、旅游局等政府的管理部门,更要本着对国民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这些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6-30 21:4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