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38|回复: 1

道姑李季兰诗会天下友(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1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108
发表于 2009-12-30 15: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受唐代思想开放之风的影响,道观中也并非清静之地,许多才貌出众的女冠虽以修行为名,但在道观中自由交际,成为一种“交际花”似的人物,李季兰就属于这一类的女冠。

李季兰原名李绐,生于唐玄宗开元初年,江南乌程人。乌程就是现在的浙江吴兴,此地山明水秀,地灵人杰。李绐禀受此地灵秀之气人生哲学对人生观系统化、理论化形成的思想体系,哲,生得妩媚可人,眉目如画。

除长相靓丽外,李绐自幼聪明伶俐过人,六岁那年,她写下一首咏蔷薇的诗,诗中有这样的句子:【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她父亲见诗大惊,一方面十分惊叹女儿的文才,另一方面又觉得,她小小年纪居然春心萌动,性情不宁,再往以后保不定出什么乱子,于是向她母亲说:“此女富于文采,然必为失行妇人!”

正因家人有这样的顾虑,所以在李绐十一岁时,便被送入剡中玉真观中作女道士,改名李季兰。家人想藉助青灯黄冠的清修,来消除她生命中的孽障。

虽然,当时许多地处繁华地区的道宫中常有绯色新闻发生,但李季兰所处的玉真观因地处偏僻,还算是较为清静的地方。在这里,李季兰不知不觉长到了十六岁,这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出落得婷婷玉立,雪肌脂肤,好似一朵盛开的白莲。

她在道观中读经之外,就是作诗、习字、弹琴。观主见她悟性甚高,对她悉心栽培,使她在翰墨及音律上造诣极深。但是,道经的熏陶并没能制约住她浪漫多情的心性,身在清静道观的她,却一心向往着外面繁花似锦的世界。

剡中就是今日的浙江嵊县一带,水木清华,物产丰饶,气候宜人。自东晋以来,这里就文风鼎盛,骚人名士辈出。玉真观虽地处偏远,但因景色幽谧,因而也不时地有一些文人雅士来观游览。

文人中不免有风流多情之辈,见到观中风姿绰约又眉目含情的小女冠李季兰,总偶尔有大胆之士暗中挑逗。李季兰并不嗔怒,反而流露出【回眸虽欲语,阿母在旁边】的神情,令人更加心荡神怡。

暗怀春情的李季兰,在观主和观规的约束下,虽不敢有什么过份的行径,但她的一颗心,早已浸润在爱情的渴慕中。从她的一首七律“感头”中,便大略可窥视她的一点心思:

朝云暮雨两相随,去雁来人有归期;玉枕只知常下泪,银灯空照不眠时。仰看明月翻含情,俯盼流波欲寄词;却忆初闻凤楼曲,教人寂寞复相思。

寂寞的道观,锁住了少女的芬芳年华。李季兰艳丽非凡,热情如火,却被种种清规戒律压抑着。长昼无聊,李季兰携琴登楼一曲又一曲地弹奏,宣染着心中的激情;月满西楼时独对孤灯,编织一首“相思怨”倾诉心声: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没有人欣赏李季兰的才情与美貌,缩在玉真观中任芳华虚度,李季兰实在太不甘心。在一个春日的午后,乘着观主和其他道友午睡,李季兰偷偷溜到观前不远的剡溪中荡舟漫游。

在溪边她遇到了一位青年,他布衣芒鞋,却神清气朗,不象一般的乡野村夫。青年人要求登船,李季兰十分大方地让他上来了,交谈中方知,他是隐居在此的名士朱放。

两人一见如故,言谈非常投缘,一同谈诗论文,临流高歌,登山揽胜,度过了一个愉快心醉的下午。临别时,朱放写下一首诗赠与李季兰:


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


诗中包含着眷恋与期求,引动了李季兰丝丝柔情。于是,两人约好了下次见面的时间,才恋恋不舍地分手。从此以后,两人不时在剡溪边约会,相伴游山玩水饮酒赋诗。有时朱放以游客的身份前往玉真观,暗中探望李季兰。

后来,朱放奉召前往江西为官,两人不得不挥泪告别。各处一地,两人常有书信来往,托鱼雁倾诉相思之情。李季兰寄给朱放的一首诗写道: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她象一个丈夫远行的妻子那样等待着朱放,天长日久,为朱放写下了不少幽怨缠绵的诗句,期望良人归来,来抚慰她【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的凄寂情怀。

然而,远方的朱放忙于官场事务,无暇来剡中看望昔日的观中情人。就在久盼朱放不归来的时候,陆羽闯入李季兰的生活。

陆羽原是一个弃婴,被一俗姓陆的僧人在河堤上捡回,在龙盖寺中把他养大,因而随僧人姓陆,取名羽,意指他象是一片被遗落的羽毛,随风飘荡,无以知其根源。

陆羽在龙盖寺中饱读经书,也旁涉经史子集其它各类书籍,因而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世外高人。寺中闲居无事,偶尔听说附近玉真观有一个叫李季兰的女冠,才学出众貌美多情,于是在一个暮秋的午后,专程往玉真观拜访李季兰。

这天天气薄阴,秋风送凉,李季兰正独坐云房,暗自为朱放的久无音信而怅然。忽听门外有客来访,打开门一看,是一位相貌清秀,神情俊逸的青年男子。李季兰请客人落座,先是客套一番,继而叙谈各自在宫观和寺庙中的生活,谈得十分投机。

后来,陆羽经常抽时间到李季兰处探望,两人对坐清谈,煮雪烹茶。先是作谈诗论文的朋友,慢慢地因两人处境相似,竟成为惺惺相惜、心意相通的至友;最终深化为互诉衷肠、心心相依的情侣。

当时道观中泛交之风盛行,所以也无人强行阻止李季兰与外人的交往。一次李季兰身染重病,迁到燕子湖畔调养,陆羽闻讯后,急忙赶往她的病榻边殷勤相伴,日日为她煎药煮饭,护理得悉心周到。

李季兰对此十分感激,病愈后特作了一首“湖上卧病喜陆羽至”的诗作答谢,其诗云: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李季兰能得到陆羽如此关爱,心中自是感激欣慰不已。其实,当时李季兰所交往的朋友并不在少数,《全唐诗》中就收录有大量与诸友互相酬赠的诗作,这群朋友中,有诗人、有和尚、有官员、有名士,他们多因与李季兰谈诗论道而成为朋友的。

但若讲到知心密友,就非陆羽莫属了,李季兰与他除了以诗相交外,更有以心相交。李季兰和陆羽还有一位共同的好友,就是诗僧皎然。

皎然俗家姓谢,是大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出家到梯山寺为僧,善写文章,诗画尤为出色。皎然本与陆羽是好友,常到龙盖寺找陆羽谈诗,有段时间却总找不到陆羽,于是写下了《寻陆羽不遇》一诗:

移家虽带郭,野经入桑麻;

迁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叩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陆羽究竟到山中去作什么呢?经皎然的一再盘问,陆羽才道出是往玉真观探访李季兰去了!后经陆羽介绍,皎然也成了李季兰的诗友,常常是三人围坐相互诗词酬答。

不知不觉中,李季兰又被皎然出色的才华、闲定的气度深深吸引住了,常常借诗向他暗示柔情!皎然却已修炼成心如止水,不生涟漪,曾写下一首《答李季兰》诗表达自己的心意: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

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对皎然的沉定之性,李季兰慨叹:

禅心已如沾呢絮。不随东风任意飞。


对皎然愈加尊敬,两人仍是好朋友。虽然有陆羽情意相系,但碍于特殊的身份,他们不可能男婚女嫁终日厮守,李季兰仍然免不了时常寂寞。

三十岁过后的李季兰,交友也越来越多,时常与远近诗友会集于乌程开元寺中,举行文酒之会,即席赋诗,谈笑风声毫无禁忌,竟被一时传为美谈。

渐渐地,李季兰的诗名越传越广,活动范围也已不限于剡中,而远涉广陵,广陵是现在的扬州,是当时文人荟萃的繁华之地,李季兰在那里出尽了风头。

后来,喜文爱才的唐玄宗听到了李季兰的才名,也读了些她的诗大生兴趣,下诏命她赴京都一见。此时李季兰已过不惑之年,昔日如花的美貌已衰落大半,接到皇帝的诏命,她既为这种难得的殊荣而惊喜,又为自己衰容对皇上而伤感,大有美人迟暮之感。在她西上长安前,留下一首《留别友人》诗云:

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

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归峰;

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漫相峰。


其实唐玄宗要召见的,并非看在她的容貌上,而在于欣赏她的诗才;可多情的李季兰自己并不这么想,她更看重的是自己随流年而飘逝的芳容。

就在李季兰心怀忐忑地赶往长安时,震惊一时的“安史之乱”爆发了,长安一片混乱,唐玄宗仓惶西逃。李季兰不但没能见到皇帝,自己在战火中也不知去向,才也好、貌也好,一切都变得无关紧要了。

438

主题

1784

回帖

961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9615
发表于 2010-1-1 02: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才也好、貌也好,一切都變得無關緊要了
是阿!人還有很多很多很多放不下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5 21:2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