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严寄洲的节目偶发的感想
老樵不是爱国贼,更不是“革命”的崇拜者、追随者,所以我对敝国的电影、电视从来不看好,尤其毛时代的那些“革命”的劳什子。千篇一律的“阶级斗争”的老调子,总是在说“敌人”罪恶滔天、死有余辜,“我们”必须干净、彻底消灭他们,“我们”杀死他们是无比正义的!再不就是“伟大领袖”不光一贯正确而且异常英明,我们心甘情愿为他活、为他死、为他奉献青春乃至生命。荒诞的剧情、拙劣表演与虚假的台词,死不要脸的大吹大捧,让人一看就起鸡皮疙瘩。
由此,在我的心目中自始至终就没有“明星”、“名导”的崇拜!
记得去年伦敦“奥运”点火以后那段时间,电视节目几乎每天都被“奥运进行时”全程垄断,实在是没有别的节目可看,有一天晚上只好看了一会子影视频道严寄洲的专题。此老95岁矣,头脑清醒,吐字清晰,言及《英雄虎胆》中的细末引起了我的兴趣。
严老言:
《英雄虎胆》里的“阿兰”小姐,原型是个大家闺秀出身的年青女性,因为父亲被“我党”某个组织无端杀掉——也叫“错误镇压”,为了仇恨而投靠国民党军队,后来由于绝望而自杀了。《英雄虎胆》拍完,片子送“审”,审片的官员不高兴了:“这个阿兰是个阶级敌人,你怎么把她的形象搞得这么漂亮?”
樵批:毛时代的“艺术”人物形象有严格规定,但凡“阶级敌人”,长相一定要丑恶、狰狞,女人尤不例外,都应该像小说《林海雪原》中的描绘的“蝴蝶迷”那个样子或是像后来漫画中的江青。
《英雄虎胆》“审”到底,审片的官员发现情节中阿兰是自杀的,又不高兴了:“这样的阶级敌人,怎么能让她死得这么好呢?”
樵批:在毛的时代,“阶级敌人”的下场,一般都是被“镇压”或遭“击毙”,一定要死的特别难看,自杀而死,那是太便宜了。
没奈何,导演只好改了一下,让阿兰小姐企图杀掉“我军”的侦察科长,就在这个当口,“我战士”英勇开枪,果断地打死了阿兰,结束了她“丑恶的生命”。这么一改,把阿兰小姐改成了狠毒的“美女蛇”,居然在行将灭亡的时候行凶杀人,而且要杀的还是剧中的首席英雄,其内心世界的“反动与凶残”全被揭示出来。藉此,“我战士”击毙她也就显得大义凛然,连射出的子弹都裹满了正义的火药。这么一改,观众看了才会憎恨阿兰这个女特务而不是怜惜她,认为阿兰虽然外貌漂亮,灵魂却充满了罪恶, “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从这里,我终于明白毛时代的电影片子为什么总是那个模式了。当然,也完全明白中国的影视剧作为什么始终不能展现真实的历史,为什么不敢触及国人关注的课题。直到今天,中国的影视剧作还是不能像美国大片那样编剧、拍摄,甚至连印度影片都不如。直到今天,建国以来的“土改”、“镇反”、“反右”、“大跃进”、“文革”仍然是极端“敏感”的东西,仍然是影视剧作的绝对禁区。任何一个编剧、导演,无论怎样牛P,都无法把这些东西搬上银幕。
死症在于始终如一的“审片”制度。在这个制度下,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巨大魔影,永远死死笼罩中国的影视舞台。编剧也好,演戏也好,一定要歌颂党的“领袖”及“路线”,一定要维护“伟人”形象,要严防死守“导向”的问题,要绝对禁止“负面意义”的任何宣传。
只许展示孔雀的华丽羽毛,不许展示孔雀肮脏的屁眼。
因此,开放、自由或是中性的影视剧作永远没有指望。在当今中国的舞台上,我们只能看到层出不穷的“太后”、“朕”、“本宫”、“主子爷”、 “格格”、“奴才该死”一类令人作呕的糟粕、垃圾,或者是江湖上的打斗、小市民的纷争一类庸俗低级的东西,再不就是 “我党”和国民党的博弈,除了战场上的血流成河,就是谍战中的“惊心动魄”。或者是喜剧式的“抗日战争”,“我八路军”气壮山河,威震顽敌,日本鬼子无一不是蠢猪、傻B,不堪一击。
六十多年了,唉!
附件:
[ 本帖最后由 淮南老樵 于 2013-7-15 18:5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