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塔漫谈(上)
王晶
从历史上城市制高点的变迁,就可以看出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的精神层面所注重的事物的转移。在近代工业发展起来之前,一个信奉基督教的西方城市轮廓线的制高点是教堂的钟楼,而一个信奉佛教的东方城市的制高点则是塔。
在以前,西方教堂钟楼里的钟不只是告诉人们时间,更重要的是提醒人们每天按时上教堂,在主面前忏悔自己的过错。当然现在有些西方人只有宗教节日时才去教堂,信教的人大部分也只是每星期去一次。钟楼的作用也就大打折扣了。而东方的塔在早期一般都用于珍藏佛家的舍利子和供奉佛像、佛经。大多数塔都和寺庙建在一起,所以在古代,塔也被称作“佛塔”、“宝塔”,是佛教的象征。
古时候,不论东方还是西方,在人们心目中信仰的份量是很重的,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事都和宗教信仰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一个众人需仰望才见的城市制高点都是和信仰有关的。
我们再来看看现代大都市的城市轮廓线,比如纽约曼哈顿和香港等等,组成它们的城市轮廓线的建筑不是商业办公楼,就是银行、饭店,当中倒也有一个塔,但那是电视塔。
在这些耸入云端的建筑中,没有人会想到把最顶层的一个房间留出来作为忏悔室或者诵经堂。按理说,在一个离地面最远的房间,于距离上离尘世的喧嚣最遥远的地方,如果有一个静谧、低矮的小室,三面空墙,一面上嵌入一个佛龛,或耶稣,圣母的像,那么这里确实应是一个很好的扪心自问,自我反思的地方。
就信仰来说,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其最核心的内容皆是内心的反省和升华。但是因为在现在这个普遍讲求经济利益的社会,人们的大部分注意力早已从内心的反省转移到了尘世间的舒适与追求,所以不难想像,占据城市最高点的也只能是和经济有关的建筑了。
而从中国古塔这个文化的承载体,可以深入到古人的文化信仰的层面。佛塔是中国古代高层建筑的代表。中国现存佛塔有两千多座,它们不仅在文化传承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还体现着高超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特色。
佛塔起源于印度。它最初是用来保存或埋葬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舍利”的建筑物。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涅磐后,弟子们将他的遗体火化,结成了许多晶莹明亮、五光十色、击之不碎的颗粒状物,就叫做“舍利子”。后来,凡是生前修行较高的僧人死后都能烧出“舍利子”,颜色各有不同。在佛教中,舍利是至高无上的神圣物,是佛教徒顶礼膜拜的偶像。要保存好舍利,就得有专门建筑,才能表示对佛的虔诚和信仰,于是,塔便应运而生了。最初的塔就像一个坟丘,又像倒扣在地上的一个大圆锅。
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人我国以前,中国的古文字中没有这个字,也没有“塔”这种建筑形式。当梵文的stupa传入我国时,曾被音译为“窣堵波”,“塔婆”、“浮图”、“浮屠”等,由于古印度的Stupa是用于珍藏佛家的舍利子和供奉佛像、佛经之用的,亦被意译为“方坟”、“圆冢”,直到隋唐时,翻译家才创造出了“塔”字,作为统一的译名,沿用至今。
在实际生活中,除了用于礼佛之用,中国许多边事重镇的古塔大多也用来了望敌情。古代没有飞机、卫星之类的高空侦察工具,也没有望远镜等观察工具,只好利用高山、大树或其它高突的自然物来观察敌情。塔不仅高,而且可以隐蔽、住歇、防御射击。登塔远眺,一望百里,一旦有敌情,既可通报。因此,一些塔就成了理想的了敌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