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足国脚不踢球摆地摊卖服装,月薪千元老帅心寒。摆地摊的是25岁的女足前国脚王丹丹。“她速度快,门前感觉好,在边路上很有作用。”女足主教练商瑞华说,“可去年招她再进国家队时,她说不想踢了。后来我才知道,她在北京摆起了地摊卖服装。”商瑞华甚至认为,“不提高待遇,女足就完了”。中国足协负责人韦迪也大为震惊:“女足遇到的问题超出了我的想象。”(4月26日《南京日报》)
女足国脚不踢球摆地摊,有人“痛心”有人“震惊”。其实这大可不必——女足国脚为什么就不能摆地摊卖服装呢?
足球运动员其实也是一种职业。既然是一种职业,其首要功能当然是“养家糊口”,而“从职业中得到快感和满足”,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既然这个职业无法谋生,主动放弃显然是明智之举。当然,也不排除有人从事某个职业纯属“热爱”,宁愿饿着肚子也要一条道走到黑——对这样的人我是心存敬意的,但这种犟劲并不适合所有的人,也不一定值得提倡。
也许,有人会痛斥我“世俗”,因为在他们看来足球的意义远非养家糊口这么简单,而是承载着某种“精神”甚至“爱国”、“民族自豪感”一类的重大内涵。相信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实际上,把足球乃至体育捧上神坛、赋予其种种神圣的“意义”,乃是中国体育最大的误区。不是在体育中寻找乐趣、强身健体,而是将其变成争强斗胜甚至表演“民族大义”和“民族精神”的舞台,实在是大谬不然,也背离了体育运动的本质。纯粹的“体育”是鲜活的,带给人们的是快乐、轻松和健康;负重累累的“体育”是压抑的,带给人们的只能是沉重。如果剥离了附着于足球之上的过多“意义”,我们就会发现它不过也是普通体育运动之一种,并不比摆地摊高尚多少。认为女足国脚摆地摊屈才,潜意识里无非还是出于等级观念以及对某些职业的傲慢与偏见——摆地摊咋啦?能靠劳动养活自己的职业就是好职业!
韦迪认为,收入不高、缺乏保障等困境,主要因为女足之前不恰当地被推向市场。对于解决女足队员收入和出路的问题,韦迪期望地方体育局能承担更多的职责:“女足的发展不能脱离政府,这是我们举国体制的优势,不能放弃。”对韦大人的观点我实在不敢苟同。一项运动是否有生机、有活力,理应由市场说了算。女足职业化、市场化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难道仅仅因为眼前出现了一点挫折就要倒退回以前的老路上去吗?至于“举国体制”云云,则久已为有识之士所诟病,当属中国体育改革所最亟需摈弃的痼疾,更是不要再拿出来“献宝”了!
王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