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boluowang.com
正體
切换到窄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家园
Space
新闻子站
评论子站
生活子站
娱乐子站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本版
帖子
日志
用户
阿波罗网论坛
»
论坛
›
阿波罗世界之门论坛
›
人在海外
›
美国人看中国人 刻版印象一箩筐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237
|
回复:
0
美国人看中国人 刻版印象一箩筐
[复制链接]
sweetmm
sweetmm
当前离线
积分
16118
IP卡
狗仔卡
0
主题
3321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118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10-6-2 14: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长久以来,美国人对中国人有许多错误的观感,然而,今日的中国内部实际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差异性,欲深入了解今日的中国,西方人宜从更深的社会底蕴思考,才能真正了解改变中的中国。
四月十三日美国著名期刊《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在网站上发表华志坚(Jeffrey
Wasserstrom)的评论文章〈《样版中国》之迷思〉(The Myth of One
China)。作者表示,美国人多半认为中国人都差不了多少、不认为中国内部族群有其差异性存在。他认为必须先了解中国内部难以置信的差异性,才能了解其矛盾和冲突如何发生。
美国人的错误观感
长久以来,美国人对中国人有许多错误的观感,其中最为根深蒂固的是:他们认为中国人大多很类似,或至少可以简单区分为一个大族群和另一个少数族群。其实,这真是再谬误不过了,也显现他们对中国人的差异了解太有限了。这些错误的观感源自于近百年来西方媒体、著作对中国的描绘。由于西方媒体对韩战和文化大革命的报导,“中国”这个字开始让西方人联想到一群穿着蓝色的“毛装”、看起来极为相似且遵从共产党统治的男男女女。西方人之所以会有这种刻板印象,部分起因于中共当局试图建立一个看似人人平等的国家,但在国际上却得到负面评价。
受到中共当局试图建立“中国相似性”的影响下,美国人多半认为中国人很类似。图为南京车站内的搭车人潮。(Getty
Images)
有实体却没有独立思想
近来,一些媒体报导开始强调中国内部差异性的问题,上述的刻板印象已经受到挑战。他们不再将中国人看成千人一面,而是将中国人分成两个群体──知识分子和非知识分子。举例来说,一九九九年,中国学生走上北京与成都等城市的街头,抗议北约盟军轰炸中共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一本保守的美国杂志将这一小撮抗议人士比拟为《星舰迷航记》(Star
Trek)中的博格人(Borg),有实体却没有独立思想。
实际上,这些抗议人士基于不同的理由参与抗议。他们表达愤怒的方式有时被允许,有时不被认可;在中共欲利用此抗议活动以达到该党目的时,他们有时愿意配合,有时又抗拒。中共当局因而深感不安,所以很快地将学生赶回教室,以免引发棘手的问题。
方言习俗大不同
美国人之所以容易忽略中国内部差异性,其中的原因之一是:美国社会在讨论异质性与同质性时,大部分都牵涉到种族与族群的问题,但据说中国有90%的人口是汉人,所以误以为内部差异性不大。但是,这个被广泛引用的数据是错误的。
的确,中国的异质性在某种程度上,比其他大型国家还低。它既不像印度有庞杂的宗教,也不像印尼有复杂的语言差异性。然而,中国的差异性在某些部分比其他国家还低,并不等同于“中国人都是一个样儿”的说法。
即使“中国有90%是汉人”的说法成立,但在这个庞大的族群里,也有很多群体使用难以理解的方言,拥有完全不同的习俗。举例来说,散居在中国各地的客家人被视为汉人,但因为他们拥有很多特点,因此观察家容易将其归类为不同的“种族”。
地域观念重
此外,不同地区的中国人,通常带着异样的眼光看待其他人。例如北京居民认为上海居民与他们完全不同,而且比他们差。反之亦然;都市人形容来自农村的移民的字眼,就像昔日美国白人看待有色人种一样。在今日中国,户籍地是重要的差异性来源,就像出生时间一样。
族群代沟
世界各地都有世代之间的代沟存在,但是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使老少族群之间出现不可逾越的代沟。
由于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的老少族群间出现不可逾越的代沟。图为北京一座公园内的老人。(AFP)
这种代沟影响很多层面,从态度、现代生活的步调,到人们对中国在全球地位的观感等,它影响的范围也跨越不同世代。
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数字:在二零零七年时,超过40%的中国人年龄不到三十岁,超过20%的年龄小于或等于十五岁,这表示对目前接近一半的中国人而言,毛泽东已经死了很久;对于大约四分之一的人来说,柏林围墙早就成了瓦砾堆。
在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之间,大多数中年都市居民在三十几岁时都还没有打过私人电话或坐过汽车,因为他们的主要电话是邻里间共用的,而主要的交通工具还是自行车或公车。然而,他们的孩子现在已经长大,这些孩子都有手机,而且动不动就叫计程车。
老一辈的中国人记得,在非共产党政权统治的中国,人们崇敬与奉行儒家思想。相较之下,对于四十年代中后期至六十年代初期出生的中国人来说,目前纪念孔子的活动可能有些奇怪,因为他们可能还记得大规模批判儒家思想的群众运动。
四十年代中后期至六十年代初期出生的中国人,多半还记得大规模批判儒家思想的群众运动。图为文化大革命时期所贴的大字报。(AFP)
综观上述分析,今日的中国内部实际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差异性,欲深入了解今日的中国,西方人宜从更深的社会底蕴思考,才能真正了解改变中的中国。
◇
本文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172期【西方看中国】栏目(2010/05/13刊)
本文连结:
http://mag.epochtimes.com/gb/174/7936.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
|
阿波罗网
GMT+8, 2025-1-12 13:3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