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77|回复: 0

【神传文化】(第151集)皇、帝、王的境界及变迁(二)

[复制链接]

0

主题

3422

回帖

580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5805
发表于 2010-6-13 08: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收听明慧广播神传文化节目。我们在上期节目中谈到了三皇五帝他们的境界和各自所具有的特点,以及他们是如何治理人民的。五帝之后要说到“王”了,我们今天的节目就继续这个话题,同时再来看看皇、帝、王除了这种称谓上的演变,其内涵上又有怎样的变迁。

王是又次于帝的名号,一般也称天子。按照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王,天下所归往也。”西汉大儒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划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代表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这里是说,王字的三横,分别代表了天道、地道、人道,中间的一竖代表着将三者贯通。作为王的人,必须具备对天道、地道和人道规律的把握。按照《白虎通义》的解释,王是受天命,拥有天下的人,替上天行使管理百姓的权限。王被上天视为自己的孩子来护佑着。

三皇五帝之后就到了夏商周三王时代。夏,意思是大,夏王朝的建立者夏启所要守持的是天下大道;而殷商的殷,为中的意思,殷商的建立者商汤所要施行的是中和之道;周则是至、密的意思,表明周王朝的建立者周文王,认为自己所循行的道德严谨周密,无所不至。周是三代中礼仪文化最盛的朝代。

王所奉行的是行仁布义、赏善诛恶的王道。仁,是成就万物,和洽万民;义是理之所在,理所应当。王必须以一定的方式表明自己是上天选定的子民,获得上天的认可后,才能以王道来管理群民,而皇、帝则不必,因为他们自身的行为就在天道之中或接近于天道。由此可见,王是等而下之的。所以老子才说“大道废,有仁义”、“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夏和殷商时期,主要是部落联盟,西周实行分封制,这一段历史为“国天下”时期。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站在社会最高位置上的国家管理者所曾经具有的博大的胸襟和气度,包容天地,吞吐万物,远不是今天的政治家所能够比拟的。在皇、帝、王的时代,由于人们都站在道德的基点上为人处世,所以,人们对规律神机奥秘的洞察力和运用能力是今天的人们所难以想象的,尤其是今天的人都以进化论来看待古人,以为古人都是蒙昧无知,每天为了填饱肚子而疲于奔命,没有什么知识,也没有什么技术。其实,世代所留下的神话传说就是当时人们的真实写照,作为当时群民的首领是由掌握天道规律的深浅所决定的,境界最高深者才能成为皇、帝、王。由于掌握着天道规律,这些皇、帝、王能够与宇宙的能量场自由地感应、沟通、融合,真实地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生存状态,不仅能呼风唤雨,移山填海,甚至能调谐四时和阴阳,经纬天地,化生万物。所以,他们才被称为天皇、天帝、天王,他们的真实存在,慢慢的越来越不被道德水平日渐降低的后人所理解,直至变成了神话传说,遥遥地伫 立在历史的开端。

王之后就到了春秋五伯,也叫春秋五霸,指的是春秋时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以信义矫世,争霸天下,将天下视为一己之私有,经过春秋战国的激烈角逐,秦王嬴政战胜了各诸侯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君主制帝国,开启了两千多年的朝代更迭历史,而这种更替虽然也是顺应天意而为,但主要是通过以暴易暴的形式实现的。从此开始了一家一姓治理国家的“家天下”时代。

秦始皇采皇、帝号合称,将它作为拥有天下者的尊名,从此以后才有了皇帝这一称号。古代设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没有以王来命名臣子的。功臣子弟得以封王,是从汉高祖刘邦开始的。但从此以后,皇、帝、王的深刻含义也就渐渐隐藏于最高的权力背后了,人们更多体会到的是它那高高在上、号令天下的尊崇地位。但是历代的帝王,尤其是其中的优秀者,都努力地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来阐释皇帝、帝王这两个词的久远而深刻的内涵。

《孝经钩命诀》是一部纬书,它上面说了这样一句话:“三皇步,五帝骤,三王驰,五霸骛。”揭示了历史发展越来越等而下之,越来越快的坠落趋势。人的纯真质朴,以及人与天地相沟通的自然属性和先天本能,随着人对自身的认识和自卫能力的提高,以及对外在物质占有欲望的日渐强烈,而越来越退化、丧失,这就是“天道退行”,老子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提出返璞归真这一与历史前进的步伐相背而行的发展道路,要“复归于婴儿”。同样儒家也一直采取向后看的回观返照立场来评价人和事,将历史的过去作为一个参照物,因为他们都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往回返,才能摆脱灭亡的命运,因此,才告诫人们不要忘记自己来的那个幽邈而玄微的地方,那个产生自己的地方,要保持逆流而上的向道之心,惟其如此,才能挣脱名利欲望的牵绊和诱惑,才能从随世下流的世间之道,掉头而返,才能越走越宽,重新踏上无形大道,使生命与天地共长久,永远保持在成住的状态。这也造就了中国久远的历史文化中所显现出的独特的返本归真的修炼思想和行为。求仙访道、隐逸田园、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为一,成为中国古代文化最为深刻的主流,即使在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中,也保持着这种往回返的强烈意识,所以,中国文人的骨子里透露出来的是对“德”和“道”的追求,是面对自己在人生道路中的各种考验和诱惑,坚定自己对道德的体认,同时也坚定自己所达到的道德境界,所以中国文人身上体现出一种共有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其中既透露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又有着对于天地、社会、道德人伦的深沉的责任感,只有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才能实现。

好了,各位听众朋友,又到了跟大家道别的时候了,馨语感谢你的收听,下期节目我们空中再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 10:3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