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国历史上,值得非常重视的一个转折点就是禹以后,禹传子,夏朝的产生。在这以前是民主选举产生国家领袖。在这以后,世袭制度产生了。它一直沿袭了四千多年至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清朝灭亡为止。
在全世界人类社会历史上也产生过世袭制。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历史问题。商鞅变法,秦始皇不但没有改变世袭制,反而更加规范化了。
人们把夏商以后至春秋战国乃至秦统一六国为止,这段历史时期划分为奴隶社会,我认为可以划分为世袭制前期,在这以后划为世袭制后期,也就是把封建社会划为世袭制后期。
在部落时代,生产力很落后,单独的一个人是无法与洪水猛兽作斗争的,所以有国家来组织群众进行物质生产。领导国家,实现群众愿望的便是领袖,即部落长。
部落长是群众推举出来的,他的才华是出类拔萃的,不但有丰富的自然斗争经验,还具有组织才能,大公无私和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品质。
由于生产力太落后,自然界成了人们的大敌,在与洪水猛兽作斗争时,部落长作为首领,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牺牲的首先是首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证明首领是何等的勇于牺牲自己的利益。当首领是要吃亏的。
另一方面,首领要组织和带领群众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具有崇高的威望,受人尊敬和爱戴,具有荣誉,也享有一定特权和权威。
由于大禹治水获得成功,使农业生产得到飞跃发展,社会经济状况明显改善,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时入了一个昇平时期。与大禹以前相比,人们对选举部落长的工作不那么认真了,另外为了怀念大禹,由他的儿子来继承部落长是应该的。
作为禹的儿子,则扬其领袖的权威和荣誉以及特权地位,当了部落长,从此改变了国家领袖的重要性质,成了夏传子家天下世袭制的始祖。也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状况改变了国家政治上层领袖的性质。否则,即使禹传子,世袭制也不会持续下去。
我国历史上的殷商文化是比较繁荣的,当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得力于早期大禹治水获得成功。由于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给政治带来了诸多的影响。
(1)国家在组织群众进行物质生产过程中,洪水猛兽以及自然界对人们的威胁相对缩小了,但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于自身生存空间的利益冲突变得更加复杂了。
(2)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繁荣,人口增加,部落管辖的疆域扩大了,使民主选举国家领袖的组织方式和表达方式出现了困难。
基于这些因素,世袭制的国王政治时代开始了。
也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增加,耕地和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世袭制的国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加强对国家的管理,把自己的亲信分封为诸侯,由诸侯分管区域领地内的经济和政治,由此导致了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
部落时代,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虽然为部落所有,但是土地要由劳动力开垦后才能成为耕地和进行种植。所以耕地是谁开垦谁耕种,也就是为劳动力所有。生产工具虽然很简单,但是也是由劳动力使用和所有,生产方式是分散劳动和生产,耕地也是东一片,西一片。
进入世袭制时代后,生产力的发展,耕地能连成一大片一大片的了。为了便于耕种和管理,人们实行了“井田制”。国王分封诸侯后,诸侯管辖区域内的土地和一切资源不但归诸侯所有,连诸侯管辖区域内的劳动力和平民也属诸侯所有。这些平民就是人们所谓的奴隶。奴隶的另一个来源是战争俘虏。
诸侯为了经营物质生产和管好区域内的平民,还在平民中提拔了一些亲信和有才华的人来担任大夫和管家。这些都是根据当时物质生产活动的需要采取的行为。也由此产生了阶级。
世袭制的前期,阶级成分和社会等级分为国王、贵族或诸侯、大夫和管家、平民和奴隶。还有僧侣和法师。
这个时期的社会分配自然是按阶级等级分配。
由于生产力很低,平民和奴隶又是一些简单劳动者,分配自然很低,只能维持当时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没有剩余劳动,也就没有剩余劳动价值。
大夫和管家的劳动要复杂些,其分配肯定要比平民和奴隶多一些。
诸侯和国王自然分配高。
当时的市场交换很少,社会分配不可能完全通过商品劳动价值来仲裁,但是从社会生产关系的需要来看,这种按等级分配物质生活资料的制度还是合理的。因为:
(1)与生产力的发展是相适应的。
(2)国王、诸侯和贵族、大夫和管家、平民和奴隶在社会物质生产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和起的作用肯定不相同,按其各自创造的劳动价值肯定也不相同,分配自然不相同。尤其是诸侯和大夫是物质生产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所得报酬自然要高。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被治于人……天下之通也”。
由此说明。奴录社会不但是一种合理的社会,也不是一种剥削制度的社会。
那么世袭制的前期,即奴录社会中是否存在剥削呢?当然存在。如果国王和诸侯荒淫无道,残酷压迫,社会肯定存在剥削,如商纣王时期。如果国王和诸候贤德、仁慈,社会就不存在剥削,如周公时期。
是否存在剥削与所有制无关系。
这个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不高,法制不健全,残暴的国王和诸侯不少,他们可以任意宰杀平民和奴隶,所以人们称这个时期为奴隶社会。但是我们不能以偏概全。这段时期贤惠仁德的国王,大官和诸侯多得很,平民安居乐业的时候很多,这是世袭制前期的主流。
这个时期虽然存在阶级,但国家也不是阶级压迫的工具。这个时期的社会主要予盾也不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历史事实证明:诸侯与诸侯之间的矛盾和争夺是造成春秋战国长期分裂的主要原因。
诸侯与诸侯之间长期争雄,凭借和依靠的力量是什么?是诸侯管辖领地内的平民和群众。所以把这个时期的社会称为奴隶社会是错误的。
这个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差,刑法中存在不文明现象很多,如比干挖心,孙膑被切膝,还有下油锅之类的酷刑。这只能称不文明的社会,不能谓奴隶社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