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19|回复: 0

毛泽东如何从“大跃进”转向“世界革命”?(一)

[复制链接]

0

主题

1268

回帖

1851

积分

金牌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1851
发表于 2010-8-12 19: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经济狂想到政治狂想

大跃进期间之报导

研究当代中国有两大难题:一是难在揭示事实真相;二是难在给出合理解释。以1958年到1961年的“大跃进”、“大饥荒”为例,现在回过头来看,其间种种,无不令人觉得荒谬绝伦。但问题是,当时的人,包括中共各级干部,也包括作为过来人的民众,是什么驱使他们如此行动?正因为当年发生的事匪夷所思,尤其是有关大饥荒的许多资料被当局蓄意销毁,所剩数据残缺不全,这就更需要有人对这些有限的数据给出合理解释。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解释的重要性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

一、“大跃进”的政治氛围:吹牛浮夸蔚然成风

1、 为什么说真话是错,讲假话成为时尚?
“大跃进”中的吹牛浮夸有当年的《人民日报》报道为证︰土高炉日产千吨钢铁,一亩地 打出万斤粮食,……牛皮一个比一个吹得大。其实,当时连很多小孩子也知道有些“卫星”是假的;奇怪的是,多数成年人并不认为那是错的。“文革”中揭发出的 “三反言论”中,有不少是对“三面红旗”、“三年困难时期”(官方对大饥荒的称呼)的批评,比如有人讲“困难时期”他见到过饿死人。许多过来人都知道这些 是真话,但仍然把这些话视为“三反言论”,认为说话的人“思想反动”,至少是“思想落后”。那个时代让人回想起来就是如此不可思议︰明知某句话是谎言,但 不认为它错;明知某句话说的是事实,但却不认为它对。“下面”对“上面 ”说假话,“上面”也对“下面”说假话,但上下两方都不觉得自己被欺骗,彼此都明白对方在说假话,但都没有负罪感,而是心安理得,甚至理直气壮。要是有人说了真话,也明知人家说的是真话,说假话的人不但不惭愧,反而去责怪说真话的人,似乎说真话是错的,而讲假话反倒是对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年前,美国出了本哲学小册子On Bullshit,畅销一时。bullshit一词,可译成废话、扯淡、吹牛、夸夸其谈等等。这里姑且译成吹牛。这本书很有趣的一点是对撒谎与吹牛的区分。作者哈里•G•法兰克福(Harry G. Frankfurt)指出,撒谎和吹牛都是不真实的言语,但两者性质其实不同。撒谎的目的是让对方误以为他说的是真实的,这表明撒谎者对真实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他很在意真与假的区别;吹牛则不然,吹牛者根本不在乎真假。谎言的问题是不真,是蓄意欺骗;吹牛的问题是不能当真,是当不得真。一般人在道德上都对撒谎很反感,但对吹牛则比较宽容。然而,就影响效力而言,吹牛造成的后果比撒谎更严重,因为吹牛是使真实失去意义,因此是真实的更大的敌人。

“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和毛泽东提出的“两本帐”大有关联。在1958年1月写的《工作方法六十条》里,毛要求各级领导对经济指标采取“两本帐”的做法: “中央两本帐,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第二本是期望完成的计划,这一本不公布。地方也有两本帐。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在地方必须完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望完成的。评比以中央的第二本帐为基础。”按照“两本帐”制度,上一级的“期望完成帐”是下一级的“必须完成帐”,这样一级一级下来,层层加码,等到了基层,基层的计划指标势必大大高于中央的第一本帐即中央的实际要求。这等于是鼓励、乃至规定下面的人制造高指标,而这种高指标可以是虚的,完不成也不要紧。

那么,毛提出“两本帐”的用意是什么呢?说来也很简单。为了“大跃进”,毛想出了几个办法,其中之一是提高公有化程度。按照毛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既然公有制比私有制能创造更多的生产力,那么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他积极鼓吹“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另一个办法就是让人们加班加点多干活,高投入自然会有高产出。怎样才能让人们多干活呢?那就是给人们定出高指标逼他们超时劳动。1958年3月的中共“成都会议”期间,毛有时在附近农村转悠,发现这里茶铺多,赶场多,人们的日子过得很闲散。毛对此很不满意,觉得有必要找条鞭子赶一赶。乍一看去,毛的高指标想法似乎并不违背常情。人们习惯于把订规划当作表达意愿、期望,用以激励和鞭策自己的方法,所以指标要定得高一些。如果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那么要“得乎其上”岂不是就该“法乎上上”吗?但问题是,高指标也还要有个限度。如果指标定得太高了,明显达不到,指标就失去意义了。可以想见,在“大跃进”的初期,还有人在定指标时多少考虑到可能性,不肯把指标定得太高,但必定会有人投上级所好,完全不顾可能性,把指标定得非常高,而上级则一定对后一种人大加表彰。上级并非不知道下面定出的高指标超出实际,但他们并不在意;他们在意的是下级的态度和决心,下级越是把指标定得高,越能显示他对“大跃进”的态度积极、决心大,这样的下级便受到上级的表彰。这样就把中共口头标榜的那点实事求是之意排除得干干净净,由此便引出一轮又一轮的吹牛皮竞赛。


尽管在吹牛皮竞赛中,人们仍然是在讲指针、讲数字,但语言的性质却发生了改变。人们本来还在乎指标有无实现的可能性,也就是还在乎(数字的)真假,一旦定 指标变成了吹牛皮竞赛,真假就变得不重要了。这与一般的撒谎不同。提出高指标的人知道自己说的话不是真实的,但他不认为自己在撒谎,因为他的目的不在于实 事求是地提出生产指标,而是借此表达自己对“大跃进”的积极态度和无比决心。听话者理解说话者的意图,所以他也不认为对方在撒谎欺骗。他只是深感对方忠心 可嘉,所以要对说话者予以表彰。这是一种双方心领神会的默契。如此便造成了上文提到的那种奇怪的局面︰上上下下都在豪情满怀、理直气壮地说假话,但双方都 不认为彼此在互相欺骗。这时谁要是说真话把指标定得低,反而会受到一致的谴责,说他“右倾保守”****这再次证明他们并不计较话的真假,而只是计较说话 者的政治态度。这就是“大跃进”期间的政治氛围。

2、说谎者陷入谎言的牢笼无法自拔
到了1958年的收割季节,各地争相“放卫星”,吹牛皮更上层楼。如果说,定高指标还只是空口说大话,那么“放卫星”就是明显的集体造假了。东夫在《麦苗青菜花黄--大饥荒川西纪事》一书里写道:1958年7月,毛泽东视察过的“红光社”首先放出一颗早稻亩产3,725斤的“卫星”,登上了《四川日报》。邻近的“和平社”不服气,干部连夜开会,决定第二天就放一个更高的“卫星”把“红光”压下去。“和平社”的干部说,“红光”的3千多斤,不说都晓得是假的,他们都假得来,我们未必假不来。接下来便是一场你追我赶、龙争虎斗,一直到放出亩产万斤的“特大卫星”。[1]所谓的亩产万斤,其实不过是把附近稻田的谷子割下来都堆到一块田里凑数而已。

当时就没有干部敢站出来讲真话么?当然有,而且还不少,但是上面一手遮天,硬把说真话的声音压下去。例如四川的李井泉(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第一书记)就不断打击说真话的声音。那么,李井泉本人真的相信有万斤田吗?正如东夫所言,“也许任何一个当时有可能对他提出这个问题的人,都很难得到正面的回答。”因为,对李井泉来说,“万斤田是个政治问题,而不是实际问题;不是真假有无的问题,而是该不该宣传的问题。对那些信誓旦旦吹牛撒谎的人,他看重的是他们的积极性,根本没有想过要追究是否真有其事。”[2]在一次会议上,李井泉对一位质疑万斤田的温江地委干部大发雷霆说:“谁不相信水稻一万斤,谁就不是共产党!”“亩产一万斤,是共产党的领导嘛!你不相信,你的党性哪里去了?你居心不良!”旁边另一位温江地委干部吓坏了,赶忙问李井泉,我们地委需不需要作检讨。“李没好气的说‘不要’。在稍微平静了一下以后,他竟又冒出这样的话:‘没有一万,也有五、六千嘛,这是群众的积极性嘛……’”[3]这真是一语泄露天机。原来李井泉也不相信万斤田。其实,毛泽东本人倒是讲得更明白些。他说: “放卫星好,放了许多假卫星,还要放的。大放假卫星,有极大好处,无假哪里来真?有假卫星,才有真卫星。”毛这话在道理上根本不通,但他主张“放卫星”不 必问真假的意思却跃然纸上。这一点当时很多农民都看穿了。他们说:“国民党时候瞒上不瞒下,现在是瞒下不瞒上,搞假卫星上面是通了的……”[4]李井泉们的逻辑无非是:放卫星表现了群众的积极性,就算数字有夸大也没什么关系,总是增产了嘛;你非要去查个一清二楚,不是别有用心是什么?

一亩地打多少斤粮食,这本来是纯粹的事实问题。然而执政者却把它变成对“大跃进”、对共产党领导是否信任的政治立场问题。产量报得越高,越证明你拥护“大跃进”、拥护共产党;哪怕数字虚假,起码政治态度是没有问题的。产量报低了,那就是否定“大跃进”、否定党的领导,政治立场便大有问题了。人们并不在乎事实是否真实,而只在乎忠不忠。在这种政治文化中浸染久了,也就习惯了用这种方式去思考、去判断,所以才会出现说假话反而是对的、是革命的,说真话反而是错的、是反动的荒唐局面。

更糟糕的是,浮夸蔚然成风后,连说假话者自己都开始相信自己的假话了。当时毛泽东曾在中 央的会议上煞有介事地提出:全国粮食这么多,吃都吃不完,怎么办好呢。许多地方领导也大力鼓励人们敞开肚皮吃饭,似乎真有无穷无尽的粮食在那里等着受用。然而,持之以恒地说假话,最后终究会把说假话者自己也给折腾糊涂。真是假的标准,假却不是真的标准。从浮夸的数字中是得不出真实判断的,谁也不知道别人的 浮夸造假程度到底是多大,当然就无法了解事实上“大跃进”前两年的真实收获数字。据凌志军介绍,食品短缺是从1958年12月开始的,政治局起初并没意识 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虽然对丰收的数字怀有疑虑,但以为只要把这些数字降低10%,就足以反映实情了;等到后来他们知道实情后大吃一惊,原来粮食的实际产量远远不是上报公布的数字,也不是低10%,而是少90%![5]

3、执政者的政治天平:“形象”比真实重要
民以食为天,人命关天。按理说,在没饭吃和饿死人的问题上,当局最没有理由封锁消息说假话。确实,人面对事实的态度具有某种倾向性,符合自己利益的就宣扬夸张,不符合自己利益的就掩饰否认。但唯有在一党专制之下,在一党垄断权力、 垄断信息的情况下,这种倾向才会被推向极端,造成特别严重的恶果。按照毛泽东的思维逻辑,真话假话不重要,重要的是肯定“大跃进”还是否定“大跃进”,而 这种肯定与否定又关系到毛泽东个人的政治形象与威望,因而特别敏感。不久前读到杨继绳先生“就《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答客问”。其中有两个问题很值得思考。一个问题是:“你这本书揭露了中国一段黑暗历史,展现了一段痛心的悲剧,你这样做是否影响国家形象,是不是有违你的初衷?”另一个问题是: “你是一位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有人说,你这本书有损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是给中国共产党抹黑,你怎样回应这个指摘?”[6]这两个问题很有“中国特色”。 至今不少人在评价别人的文章或著作时,首先关心的仍然不是别人讲的是否符合事实,而是讲出这些事实是否影响国家和共产党的形象。其暗含的前提是:只要你是为党国歌功颂德,哪怕是撒谎吹牛也值得嘉许,起码是可以原谅的;反过来,如果你是揭露缺点错误,哪怕你说的是100%的事实,你还是难脱损害“中国形 象”、给“党与中华民族”抹黑的可怕嫌疑。在这里,“形象”二字尤其值得玩味。所谓“形象”,不是事物本身而只是事物的外观。上面那两问表明一点:按照中共的认知,在党和国家的政治天平上,形象比事实远为重要;作为中共党员,有责任替党国的罪错涂脂抹粉,违者便有“反共反华”之嫌疑。问题是,靠假话谎言来维持的“形象”能持久吗,“党和国家”舍此别无改善形象的途径了?这是个在中国到今天也未得到解答的大问题。



【注释】

[1]东夫,《麦苗青菜花黄——大饥荒川西纪事》,田园书屋(香港),2008年5月出版,第94页。

[2]出 处同上,第130页。

[3]出处同注1,第133页。

[4]出处同注1,第110页。

[5]凌志军,《历史不再徘徊》,人民出版社(北京),1996年1月,第79-80页。

[6]杨继绳,“就《墓碑—中国60年代大饥荒纪实》答客 问”,多维新闻网,2008年10月27日。



(未完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3 19:2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