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140|回复: 15

扑灭红色浪潮之万里追杀——1934年到1935年国民政府追剿红色苏维埃的另一种解读

[复制链接]

0

主题

72

回帖

72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72
发表于 2010-10-2 08: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这是首发在大陆中共控制下的飞扬军事论坛,本希望在大陆中能关注真实的中国历史而跳出以中共党史代替中国历史的一贯传统,但是遭到中共分子的阻挠,现在将把这些内容陆续发在这里,作为一家之言,与有兴趣的朋友探讨交流。

论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的国共征战
中华民国自诞生之日起就饱受磨难,这个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牌子挂上没几天,就被袁世凯以实力胁迫劫取大权,随后就演变成复辟闹剧,在蔡锷、冯玉祥、国民党等的努力下,共和牌子没倒,复辟闹剧收场,但是民国,共和却成了先皖系后直系,再后皖奉联盟的欺世招牌。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总是停留在纸面上,乌托邦的美梦遥遥无期。为了实现理想,中山先生四处求援屡屡碰壁,先日本被日本冷落,后不得不转向苏联。孙先生和国民党寻求苏联帮助其实现中华民国的统一再造,表面上有进展,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付出代价的也不只是国民党,更是整个中华民族,而且是多少代。国民党获得苏联帮助得前提就是必须容共联共,一切必须在苏联的操纵下或曰指导下顾问下,中国社会必须按照苏联模式进行改造。这种以民族,以民族的未来为代价的合作终于为中华民族中有民族和历史责任感的一批人所抵制,即使面临北伐失败,为国家民族未来计,也在所不辞,这就是1927年的清共。国民党失去了苏联的支持,清理了共患,又踏上了北伐之途。经历了无数的牺牲,中华民国终于表面实现了统一,但是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内忧方面,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直到大打出手,外患方面,苏联和日本帝国主义异常猖獗:1931年江西瑞金,属于苏联的苏维埃共和国诞生,1932年3月9日,属于日本扶持的满洲国诞生;1931年发生九一八事变,仅一个多月日本就占领全东北;1932年初的一月二十八日发生上海淞沪抗战,日本对华野心暴露无遗,而此时苏联的力量正在江西攻占赣州等大城市;时间不长,1933年日军势力就发展到长城一线,爆发了著名的长城抗战,此时的南方已成赤色的海洋,南中国大地满目疮痍。年轻的贫穷落后的中华民国,在两大帝国主义的夹缝中,苦苦挣扎,没有一天没有一刻的安宁,救亡救乱,任重如山。国民政府在此民族生死存亡关头,以安内攘外,先扫荡苏俄势力,并争取时间,为肯定会爆发的中日战争做好准备的总原则总战略,将华北交给长城抗战的英雄29军,以倾国之力,全力扫荡南方,争取尽早建立稳固的抗日大后方。
从1933年秋开始,先鄂豫皖,后湘闽赣,中华民国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战略指导下,在铲共抗日救国的激励中,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终于先把张国焘部击败,然后掉转主力,从北线,向苏联苏维埃共和国发动了最猛烈的进攻。陈诚陈辞修将军指挥的最精锐的嫡系部队十一个师,与苏维埃共和国的彭德怀将军指挥的强大的红三军团,进行了异常激烈的长期的坚苦卓绝的战斗,战线虽然缓慢但依然坚定的向南方扩展。到1934年6月,中共张闻天就给苏联总部发去请示电,认定红军不能守住根据地,必须撤离,苏联斯大林亲自批准或者叫指挥,允许苏维埃红军撤出江西,到湘西去。
在国民革命军的强大攻势下,苏维埃军队终于不敌,败下阵来,开始了最先王明命名的后来传遍全世界的苏维埃红军的长征。
这个苏维埃红军的长征,过了漫长的时间,到今天为止也仍然有很多不明不白,真相并不全为今天的人们知晓。本文不再重复众所周之的过程,只是从一个客观中立的角度,提出一些问题,给出一些问题的一家之言。

0

主题

72

回帖

72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7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 08: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苏维埃红军长征,总人数确实是八万多人,可以精确到各位,红军各部队的情况是: 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所部由朱德、陈毅及毛泽东部的红四军,黄公略的红三军组成,人数一万九千八百多人,分三个师,一师、二师、十五师。其中二师共四千九百余人,十五师五千三百余人,一师六千余人,军团直属队包括医院、教导队、炮兵营、工兵营、后勤辎重等约三千人,司令部政治部警卫通讯等几百人。一军团战斗力不稳定,有时能冲一冲,行军能力强,不能独挡一个方面,这将在后文中给以详细解释。

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彭德怀是当时苏维埃最杰出的军事统帅,所部也是苏维埃最强大的军团,其部队由彭本人的红五军和李明瑞的桂军一部组成,自三军团成立到取消编号,这个部队都是苏维埃军事力量的基干,能够独挡一个方面。三军团下辖四五六三个师。其中各师人数相差不多,都是约四千到五千人,军团直属队加司令部政治部等两千余人。

五军团,是原西北军部队,军团长董振堂,政治委员李卓然。这个部队本应是实力最强大的,但是因为苏维埃政府对这支部队怀疑不放心,强行拆散并分编到一三军团,导致五军团不满,后被苏维埃大清洗,抓杀一批将领,导致大量人员开小差,现有部队也士气不振,战斗意志不坚强,再经过赣州水口大战,存留骨干伤亡大,战斗力更稀释下降。五军团被歧视体现在,作为主力军团军团长,董振堂连苏维埃的中央委员都不是,而其他军团长都是,后来在张国焘处,董振堂就以中央将我们当作降将看待进行了控诉。

五军团开了一个很不寻常的先例,导致后来所有的西北军系统部队,都对中共军队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各个时期不断的有投入中共军队的案例,甚至后来西北军的创始人冯玉祥,也要加入中共政协,而中共方面,也善于用五军团做文章,对所有西北军系统部队都以拉拢劝说为主,其根源即在于西北军的五军团成为了共产党武装。

五军团吃苦耐劳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攻能守以守见长却不得善终,全军覆没于与西北军有渊源的青马手中。(青马曾经在孙连仲督青时向西北军学过练兵,与西北军关系较好,后来西北军离青即推荐马步芳继任)

五军团编为两个师十三师三十四师,各师约五千人,军团部直属队等约一千多到两千人。
八军团,军团长周昆,政治委员黄苏。八军团是地方游击队升级,大部分是三军团赣州分兵后西方军培植发展起来的,在民国政府五次围剿时由陈毅指挥下在西线曾经创造了苏维埃国名义上最大的胜利——歼灭一个师,活捉了市长——当然这个师是保安师,战斗力很弱,人也不多——苏维埃国曾经对此战的胜利大肆宣传,这些部队也得以升级为主力,其部队战斗力很弱,干部多系由三军团派出,编成二十一、二十三两师,各师四千人左右,总数约一万人。
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何长工(稍后)。这个军团自称其它军团长征两万五千里,九军团长征三万五。从最东线的福建出发,曾经参与了残酷的松毛岭大战,损失惨重,部队多系新兵,三师一个团曾是一军团部队,所以初期与一军团一起行动较多。该军团编成三、二十四两师,各师人数约五千,军团总数一万二千人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回帖

72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7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4 08: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1934年初秋,江西的大局已定,中华民国对赤俄苏维埃犁庭扫穴彻底清理在指日间可达。当满身硝烟的国民革命军将士重新踏上从赤俄分子手中收复的国土时,心酸不已——昔日锦绣中华,而今疮痍满目。所过之处万木萧疏,田园荒芜,乡村破败,人丁稀少。据纷纷向国民政府控诉的江西人民说,如今的各地农村,只余老弱妇孺,男丁十六岁到四十五岁的全被赤俄苏维埃以扩红名义强行充军被当作赤俄的炮灰了。最高统帅部为了重建江西等地,彻底清理干净赤俄势力,恢复民生,责成陈诚陈辞修将军负责善后,并成立以瑞金为中心的特区。
赤俄苏维埃经营盘踞江西有年,确实不想离巢他窜,但是形势使然,不跑就没命,于是,将南线的林彪将军的一军团和罗炳辉将军的九军团列为左翼,将从北线缓缓后撤的彭德怀将军的三军团和新编8军团列为右翼,以五军团断后,收拾全部家私细软,开始了连他们自己都没想到的亡命生涯,这其中绝大部分,都在途中找到了归宿。
1934年10月16日,赤色苏维埃共和国窜出根据地,开始长征。
赤色苏维埃出其不意丢掉根据地向西逃走,因为与守第一道封锁线的广东最高当局有着交易,所以没费多大力气就冲过去了。
苏维埃军队冲过第一道封锁线,共伤亡3700多人,其中林彪将军的一军团打垮了粤军第三团和教导团,据说俘三百余,自身损失四百余,彭德怀的三军团消灭粤军一个团,是六师在四师配合下打的,这三千多人应该很平均,一三五军团可能个损失相差不多。
最高统帅部最初没有准确预料到赤俄苏维埃会逃跑,以为西线有几道封锁线,南线东线挤,北线压,应该可以在江西搞定苏维埃共和国。当发现赤俄从粤军阵地轻松逃走的时候,最高统帅对陈济棠陈伯男兄的渎职(其实是纵敌)大为光火,不仅批评严厉,还带讽刺挖苦的:平日请饷请械备至,一旦有事则拥兵自重。这已经不是几年前陈伯男给他献玉表忠心的那个和谐时代了,陈伯男已经搞定李济深陈铭枢,经过几年精心建设,经济发展,实力猛增,不仅两广党政要员以广东为根据地,与中央作对,伯南兄还勾结北方的冯阎等,要有所图,这些,最高统帅蒋介石都了如指掌,这次正好借此机会敲打敲打陈伯男的脑壳。
最高统帅部一方面督促粤军等行动,一面采取措施,将中央军交给薛岳将军,分成两个追击纵队参与追剿,同时对赤俄苏维埃的未来动向前景进行了准确的预测。经过不断的反复的综合考虑,最高统帅部借追剿赤匪之机,将解决西南各省的问题并入同一计划,万里追杀由此拉开序幕。
在最高统帅的严厉督促下,粤军知耻而后勇,终于与湘军一起,在第二道封锁线附近,在延寿墟,取得重大胜利,俘获七千余。
延寿墟之战,是对南线的一五九军团的追击阻击遭遇战。苏维埃过第二道封锁线公布的损失数字是9700余,基本上都是这里损失的,其中损失最大的是九军团罗炳辉将军部。有九军团人回忆损失六七成,实际上是损失将近一半,人数至少五千余。过此封锁线后九军团剩六千余人,后来一千余被要到中央纵队。军委纵队损失约两千人左右或不到,剩下的是五军团损失几百,一军团曾被三面包围也损失一点,北线的三八军团损失很小。
延寿墟之战是追剿作战中第一个大胜仗,杀的赤俄苏维埃军队很狼狈,丢盔弃甲,战果颇大,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最高统帅部准确判断赤俄苏维埃运动意图的信息,所以最高统帅本人对此战是满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回帖

72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7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4 08: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民革命军在延寿墟对苏维埃红军的胜利,极大的激发了追剿军的士气,全军将士无不奋勇人人向前。而苏维埃红军则出现心虚胆怯,畏战避战苗头,林彪将军九峰山之败,既是这一体现。
苏维埃中革军委给一军团的任务是,向西抢在粤军前占领九峰山,监视乐昌粤军,确保军委纵队安全。林彪将军和他的一军团向西进发过程中,忽视其上级命令,恨不得自己先跑个一溜烟儿,迟迟没有派兵抢占九峰山,致使粤军先到,这一点聂荣臻回忆录已经提到,但是聂荣臻没提到,也是所有一军团刻意回避的还有几个问题,一个是林彪曾经犯下一个低级错误,作为左翼掩护部队,本应将粤军置于自身外侧,就是让粤军在自己的南侧,不过为了赶路,林彪命令部队从一个驻有粤军部队的山头外侧绕过,将这只粤军搁在了一军团和军委纵队之间。苏维埃的军委纵队都是没有战斗力的后勤辎重类,在有枪的粤军前还不是标准的靶子?况且粤军战斗力也很强,所以威胁还是很大的,为此苏维埃中革军委的朱德对林彪大发雷霆,发了一个严厉的电报批评其不负责任的行为;再一个较大的问题是,朱德获知九峰山为粤军所得,认为这是粤军小股部队,下命令要林彪率领其本部消灭这些粤军,并准备派三军团的部队策应支援,谁知道一军团在九峰山茶寮等地,全军团展开与粤军大战两天,越打希望越渺茫,最终坦言告诉朱德,一军团西进路已经此路不通。朱德在再次批评一军团之后命令一军团脱离九峰山之粤军,向北从宜章,由三军团打开的缺口西进,同时命令三军团必须掩护全军全部通过宜章之后在跟进。鉴于三军团打开了苏维埃红军西逃的唯一出路,也是出于对林彪的恼火,苏维埃中革军委发了一个不寻常的嘉奖电,就是“:“军委赞扬三军团首长彭、杨同志及三军团全体指战员在突破汝城及宜(章)郴(州)两封锁线时之英勇与模范的战斗动作。”。说这个电报不寻常是指,三军团抢占宜章,并不费力,也不精彩,但是整个动作连贯紧凑,漂亮的实现了苏维埃军委的意图,同一军团比较起来,虽平常变有功了。这也是朱德用夸奖三军团的形式表达对一军团和林彪的不满。一军团的人好像都在想方设法绕开在九峰山的狼狈,他们对此的回忆都是语焉不详顾左右而言他,他们将没通过九峰山而走宜章用向北转进遮掩过去。
苏维埃红军经过第三道封锁线损失8600余,这个损失哪来的?大战主要就是一军团林彪部同粤军作战,并被粤军击败,这两天作战损失能有多大?应该战斗损失不会超过两千人吧?甚至顶多一千多?当然粤军战斗力是很可观的,比如此前仁化地区,一军团以优势兵力同粤军作战,毙伤八十余,自身伤亡一百四十多人,九峰山地区的战斗,一军团当有所损失。另外,程子华说,粤军在战场上颇潇洒,多猛烈的炮火都不大在意,但是就怕五军团的大刀。
三军团在宜章掩护苏维埃全军通过时,湘军何建将军所属的王东原部等在不断的调兵,意在侧击,但是没能成功。
追剿军没能在三道封锁线间消灭赤匪,随即调整部署准备在潇水之间围歼苏维埃红军。苏维埃红军以三军团五军团为主辅以八九军团和一军团一师,准备与周浑元决战,同时派一军团二师西向探路。由于中央军的任务是驱赶苏维埃红军向希望的省份流窜,以便解决那些省,所以不紧不慢,这样反倒使苏维埃红军面临后面加侧翼集团诸路大军同时而至的窘境,这个最初计划的决战仅仅在三军团将李云杰将军的一个团消灭后,和三军团同李云杰纵队一部发生激战后就彻底放弃,改为继续西窜。
湘江就在眼前,对苏维埃红军来说湘江是不设防还是绞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回帖

72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7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5 07: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湘江之战,其过程一般已为人们所知,这里不重复,只着重探讨两个问题,一是苏维埃军队的真实伤亡,二是战役的一点评论。
湘江战役主战场是一军团的脚山铺地区,三军团的光华铺界首渡口和新圩,还有五军团的水车等。主要战斗是由何健将军的湘军和李宗仁、白崇禧将军的桂军及民团发动实施的,中央军出力不多。在湘江战役前,苏维埃军队人数一般有六万五和七万两种说法,这两个数字相差不大,各军团实际人数是多少呢?一军团应该在一万六千到一万七千人之间,取一万七,三军团在一万五千到一万六之间,算一万五,五军团一万出头,八军团八千多人,九军团五千,军委纵队一万到一万二,这些数字应该与实际相差不多。这里一军团因为与实力不弱的粤军一路纠缠,战斗不断,所以到湘江前损失当在三千左右,三军团经历大的伤亡不多,只是潇水附近有较大伤亡,总损失也在三千左右,其馀不计。
湘江之战,苏维埃红军伤亡最大的不是八军团,是林彪将军的一军团。
一军团参加脚山铺地区阻击战的是军团部加一师二师,共约一万二千馀人,十五师在湘江东岸,约五千人,实际可能不到。湘军总兵力三个师一个旅加几个补充团保安团,实际参与作战的是十六师(一个团固守寨墟相机出击,是否真参战不定)和六十二师一部(一个旅欠一个团)加四个补充团,总兵力十到十一个团,有些人说湘军用了六七万人参战,这是缺乏常识的说法,真实参战的战场人数应该是上限在不到两万人,其它补充团保安团等是逐次参战或替换参战的。一军团全部展开后实际阻击部队约万人,下限是八千,与湘军人数对比约一比二。一军团的损失基本等同于其伤亡,因为湘军控制了战场,杀乱了。湘军的战果有不同的说法,刘建绪说战果过万,实际不可能,后来数字是六千馀,这个数字差不多,伤亡数字取五千左右。据当地史志记载和当地亲历者回忆,仅在米华山一地,一军团被何健将军的湘军击毙的有名有姓的一军团红军官兵就有近两千人,其它散落的应该更多;一个原一军团二师后转到九军团的人回忆,他听说湘江之战,他原来所在的二师伤亡两千多人,还有一个证明就是遵义会议前一军团向重庆綦江前进时,提到一军团数字是军团部加一二师共八千多人,加上15师损失,一军团总损失当在六千到七千之间,全军团最终只剩下一万出头。
一军团一师还剩多少人?大约三千人,二师两千多,其中五团损失最重,可能已经失去战斗力,四团也就剩下七八百人,军团部直属队约两千多人。十五师出发五千三,过湘江后两千七,损失一千多人。
八军团实际到湘江前不可能保持满员一个不少,虽然任务不重但是也执行了一系列任务,再加上疾病掉队等减员,到湘江边顶多八千多人,最后剩一千多人,损失约六千,其中相当一部分被俘,成了桂军七千俘虏的一部分。
三军团战线较长,六师同五军团一起作为后卫,四师五师一字长蛇,阻击桂军。过去人们只把桂军的7军和15军考虑在攻击部队行列,实际上还有一万多民团参加了作战行动,总数据说四万二千人,当然三军团对面的没这么多。
彭德怀的三军团面对的桂军不仅战斗力强,人数也占优。新墟战场以三军团五师的两个团对桂军7个团,人数三千九百人对一万三千人,大约为一比三;光华铺战场交战双方主要是四师十团约千人(其馀两个团已经作为开路先锋西去),而桂军动用了四个团七八千人,实力相差非常悬殊,比例约为一比七或八,所以三十日和一日光华铺地区三军团打的很苦。
六师的损失是十八团,近乎全军复没。有人说这个团有一千八百人,实际没这么多,到底有多少呢?作为侧正,刘西元所在的16团,就是李寿轩团,一枪没放过的湘江,全团只有八百多人,如果考虑各团人数不均有差异,18团多算一些,也就一千出头,当然确实可能更多,暂时算一千。六师全部损失就是一千多人,全师还剩下约两千人。
五师伤亡较大,约在两千六七百人,这里包括了后来参加界首战斗的13团损失。新圩阻击战,五师两个团加师部三千五百人,每个团一千六百人左右,十三团也按此数字计算,新圩撤下来的两个团不算轻伤员一千三四百,加上师部约一千五,加上轻伤员,按轻伤比例占四分之一算,因为有轻伤不下火线转为重伤直至战死者,所以应少算,为两千多伤亡的四分之一是五百,可估出,新圩阻击战五师师部加两个团可行动人员为两千人。十三团全部伤亡按重伤不可行动和战死算,共五百,还剩一千一百多人,五师总共剩下三千一百人左右,实际可能比这个多,到不了三千五,算三千。
四师十团伤亡近半,不到一半,四百多,说明战前总人数接近一千按一千算。因为十团出发时才一千二百多,如果四师按四千伍佰人算的话,十一团十二团开始就各有一千五百人,此时按各有一千二百人算,他们参战时间较短只一天,伤亡不大,各以一千人算,四师总数(包括随军轻伤员)约三千。
三军团军团部约两千。此时三军团总数约一万人。实际三军团人数可能较此为多
五军团被打掉一个师,全军复没,按四千人算,军团部和十三师也有损失,按还剩下五千馀人算。
九军团伤亡可能是最小的,一路征战到湘江可能不到四千,按三千五算。
军委纵队也受到一些损失,按还剩七千左右算。
加起来一军团一万,三军团一万,五军团五千,八军团一千多,九军团三千五,共计战斗人员三万人,加军委纵队可以凑足三万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回帖

72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7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6 07: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此次战役的一点评论。
湘江战役是中华民国最高统帅部直接组织的一次大战役,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歼灭苏维埃红军一半,这在早期双方军队火力较弱,没有四十年代的大量重火力和大量自动兵器的条件下,能歼灭这么多在中国战史上并不多见,这一仗只杀的中共几十年惊魂不定,却是经典。
中华民国军队有全歼苏维埃红军的可能吗?理论上有,三十多万大军对7万,人数优势很大,但是实际不可能,为什么?在作战部署上,首先何健将军用的是堵,其目的是全歼苏维埃军队,但是,湘军没能做到率先封锁湘江,将赤军堵住,再不情愿也演变成侧击;其次不仅战役总指挥何健将军不能有效指挥桂军,即使最高统帅部对桂军的指挥也不灵光,桂军有一半精力要对付中央军,所以桂军本不会和苏维埃军队死打硬拼两败俱伤。一开始其策略和目的就是侧击,甚至在侧击程度上还要算计,这就有可能给苏维埃军队留出生路,所以桂军不是因为慢变成侧击苏维埃军队,而是有意如此。虽然后来的桂军的侧击打响了湘江战役第一枪,成了长时间的拼消耗,但是他们本意有送客拒客两个,送红军,拒中央军,从其本意看一开始就不抱有歼灭之决心;最后是,中央军的任务并不在于消灭赤匪,而在于坐观苏维埃红军与湘桂军拼杀,等两败俱伤时跟着残余赤匪进各省,然后整理西南。所以从战略上来说,国民政府一方就没有真正形成全歼赤匪的共同目标,在战役进行中,湘桂军再出力,战斗技能再高,苏维埃军队也必不能全歼。
由于苏维埃军队战线很长,行动迟缓,总体战斗力低下,没能全歼也很遗憾。
作为苏维埃一方,其教训是最初计划失当,曾计划多路入桂,派八九军团等在靠南的地方多点攻击桂军,这些部队行军能力又较差,调整时动作较慢,给阻击部队带来了压力。另外整个战役,苏维埃一方大部处于失控状态,苏维埃军委没能及时命令后续部队彻底轻装,迅速脱离,马上向湘江集结,因为不明确,后续各部队照平常行动,这也是其损失惨重的一个原因。
在这次战役中,最大的损失是由于桂军全歼了彭德怀将军的三军团六师十八团,导致桂军拦腰切断苏维埃军队,将八军团基本消灭和董震堂五军团三十四师的全军覆没,彭德怀用兵是否有问题?是不是一个十八团人数太少,应将整个六师配置在新圩进行阻击,然后和五军团三十四师共同过江?理论上可以,但实际不可能。由于中央军已经接近桂境,刺激激发了桂军,使桂军异常凶猛不惜代价,把民团都投入战斗,目的是无论如何要将中央军挡住,因此,除非人数上绝对能够抵挡疯狂如虎的桂军,否则安排多少在新圩打阻击都是白搭。以整个六师三千人计参与打阻击,远不上桂军人数,除了一万多桂军,再加上上万的民团,所以要是真的安排六师打阻击,最终全军覆没的将是六师和三十四师,八军团也同样不能避免被基本消灭。
三军团守点太多,既是总前锋,又与五军团同为总后卫(六师),还同时坚守两点,兵力极度匮乏,桂军战斗力较强,尤其是其他部队行动太慢,所以就决定了苏维埃红军的必然失败。
湘江战役苏维埃一方的优点也体现的比较充分,就是一三军团经受重大伤亡,在优势兵力攻击下死扛硬顶,牺牲局部,保存全局,这一点是没有全军覆没的根本前提。
湘江战役中国民革命军的优点是士气旺盛,积极主动,勇猛顽强,作风过硬,不怕伤亡。在具体战斗中,炮火的组织,战术的灵活也颇堪称道。

当枪声消失,硝烟散尽,一切又恢复了当初的平静之后,湘江水伴着初冬的阳光,载着一具具灰色的尸体向北方的天际而去,硝烟熏染的青天白日旗在蓝天下不停的舒卷是为这远去逝者做的送行。
国民革命军并不轻松,还有太多的事情等着他们,他们不能止步不前,迅速铲除苏维埃只是他们救国抗日的前提,他们不及拂去身上的尘土,掩埋了战友的遗体,又踏上了匆匆的追剿征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的归宿绝不是湘江,而是在即将到来的抗日战场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回帖

72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7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7 08: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湘江战役后,苏维埃红军收拾残兵败将又仓皇西逃,湘赣两军与粤军中央军等继续策马穷追。
湘江战役的惨败,导致了苏维埃高层内部的剧烈权力斗争,长期被权力冷落的毛泽东借此机会,不断串联,不断的挑动煽动,终于私下里笼络住了一大批中共高层分子,先在湖南通道后在贵州黎平逐渐发挥作用,将原来苏大林要求的到湘西去与二六军团会和的计划改变成无目的流窜,成功指挥苏维埃残余向黔军势力很弱的西北的贵州进发。
由于黔军四分五裂,又为二十万苏维埃红军的虚假宣传吓破胆,无心抵抗,逐渐放弃乌江防线,桐梓城,使苏维埃红军势力锋芒直指遵义。当林彪将军的一军团侦察队登上红花岗顶侦察遵义时,发现遵义的守军正在闹哄哄涌向遵义北门,于是一军团一枪没放获得遵义空城,使苏维埃红军获得了一个歇脚点得以喘息。
过去一些一军团人把取遵义说得天花乱坠,实际上一军团到遵义时是空城,没有发生战斗。
在遵义,有个中共中著名的遵义会议,一般人们认为,这个会议改变了中共的领导层,毛泽东重新走上一线,实际上,还有一些内幕隐藏在其中,这和毛泽东的逐渐掌握权力及一个人无声无息莫名其妙挤身于中共高层都有关——陈云浮出水面,开始真正进入中共顶层实际权力核心。
中共是苏联情报机关共产国际下的组织,其组织非常的严密,纪律也异常严格,对违反组织纪律者轻则警告,稍重就展开党内斗争,再重即以残酷清洗,铁血屠杀。中共遵义会议是毛泽东私下串联的结果,不仅毛泽东本人,还包括所有参与支持毛泽东的,参与中共内权力改变的,都是违反其党内纪律的,都应受其党纪处罚的。也就是说,苏联指定任命的中共首脑,除了苏联自己有任免权,中共自己不得擅作主张,尤其是不能采取这种宫廷政变式阴谋突然发动。此事前因后果一切内情一旦为苏联本部知晓,不仅毛泽东难保,其它参与者也必将受牵连,因此,毛泽东派首先孤立软化了解内情的李德博古和凯丰,使其自认有错,其次就是断绝与共产国际的无线电联系,对外谎称失去与苏联的联系,(对共产国际联系的密码在刘伯承手里,刘在四方面军时才烧掉,此时是遵义会议的半年多以后了),使这几个失去权力者无法同苏联总部沟通变成变相的囚犯被软禁,然后派出心腹,向共产国际报告中共权力变更经过,这个经过当然必须突出毛泽东们强调的必要性必然性全体一致性,这样才可能免除政变或非组织活动的罪名,才能不被苏联上级以违纪名义处罚。承担这个迷惑欺骗重任的,就是陈云。陈云后来辗转到了苏联,向共产国际报告了中共高层权力的变化,出色的完成了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等给予的历史使命,共产国际没有追究私下变更权力的违纪行为,默认了事实。胜利者是不受责罚的,这是斯大林在1949年对到苏联的毛泽东说的,这个话不仅指毛泽东违背斯大林旨意过长江,应该还有历史的因素在其中。
遵义会议受益最大的当然是毛泽东,因此为了感谢陈云的救命之恩,毛泽东才会在他主导的中始终重用陈云。
后来,毛泽东又派王稼祥去苏联去游说,苏联最终扶正毛泽东,是为毛泽东真正获得中共党内权力的开端。
还有一位中共成员,也是横空出世,为毛泽东获得党内权力立下汗马功劳,他就是张浩。张浩回国后,面临着张国焘与毛泽东之间激烈的权力斗争,它支持谁,谁就可以胜出,由于毛等对他下足了功夫,他选择了支持毛,发矫诏,把苏联共产国际支持的对象明显的倾向毛,使张国焘丧失斗志,自己服软,为此,毛为感谢张浩,在苏维埃红军后来表示归降中华民国并参与抗日时,给张浩安排了一二九师政委,这是共军主力军三个主力师之一,并在张浩去世时,毛亲自抬棺出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回帖

72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7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08: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维埃中共在遵义期间,除了休整,也决定了下一步战略方向,共产生两种意见,一种是由彭德怀杨尚昆提出的,他们判断政府军组织的大规模进攻需要在几个月后才有可能,避开川军,在遵义或贵州地区建立根据地,喘息疗伤,创造战场,立稳脚跟。一种是刘伯承、聂荣臻、朱德等川籍将领提出并获得绝大多数同意的,继续北逃,北上入川,与张国焘部会师。苏维埃采纳了后者的意见,向北行动,准备入川,谁知此一决策最终导致了苏维埃红军被国民政府军队几乎全歼,恰似麻雀撞网,飞蛾投火,只是其后由于陆续采纳了彭德怀的建议才保存一点残余,仓皇而去——这就是所谓的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是苏维埃共和国红军战略失误的产物。
由于张国焘部对川军取得一些列的胜利,也由于苏维埃高级将领中四川人和原川籍将领较多,所谓对川军实力知根知底,认为川军战斗力与不堪一击的黔军相差不多,乐观气氛充斥新败之余的苏维埃高级将领中,诸多因素促成苏维埃共和国军队主动与川军正面作战。在于川军诸多战斗战役中,苏维埃红军几乎一场不胜,这其中,林彪将军的一军团在过金沙江前与川军的团及团以上级别的战斗中均被川军击败,包括黄陂洞、复兴场、其后的土城、叙永等,其中三次一军团部队被川军截堵,有覆灭危险,为三军团部队死力救出。彭德怀的红三军团曾经在两次战斗中全歼过川军两个整团,而且在对黔军和中央军的遵义战役中也充当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主力。
在苏维埃红军在川黔滇边乱窜的时候,国民政府将四川、贵州和云南均顺利的纳入治下,并顺利的消化吸收。对四川是采取策略的演变,不知不觉中一统川政。派邱国光组织指挥团,然后为参加追剿的川军提供经费装备等,然后对川军进行整编,实行的很巧妙很策略很艺术,兵不血刃。对四分五裂的贵州则直接派吴忠信接掌贵州,对云南则缓行渗入,先立足后排挤。
由于董震堂军团在湘江战役中损失较大,已经不能完成重兵追击下的后卫任务,因此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就事实上接替了五军团的这个责任,五军团变成了苏维埃军委纵队的贴身护卫,一军团充当前卫。林彪将军的一军团善走,曾经创造了一天一夜二百四十里的行军记录,为一军团之最高荣誉,这一点直到后来林彪去东北,还在其一军团二师演变成的六纵十六师的总结评价中明确记录:行军能力强。
在这段时期早期的贵州境内,一三军团也曾经进行过直接竞赛或较量,就是二师和四师同被派去取黄平,结果四师获胜。详细经过四师的一些人包括后来被因恋爱枪毙的黄克功等都曾经写过专门的回忆文章。
川军潘文华部在与苏维埃红军的诸多战役战斗中的辉煌战果,受到了最高统帅部的嘉奖,后来抗战军兴,广大的川军将士又誓师出川,为捍卫民尊严与独立,付出重大的牺牲,立下不朽的功勋,整个四川也是中国抗战出兵最多的省份,四川为中国人民坚持住八年抗战和最终取得抗战胜利承担了责任付出了代价做出了贡献。
苏维埃红军在川滇黔间被中华民国苦苦追赶,由于主要是毛泽东的一在错误,先后导致土城和鲁班场大败,随后又一路避战,乱跑乱窜,部队长时间长途急行军,导致掉队人员激增,超过大战期的战斗伤亡,军心涣散,军政高层对毛泽东朱德产生严重不满,苏维埃中央似乎又面临遵义会议前一幕,换马呼声在全军响起,这次要求改换指挥的代表人物为林彪及张闻天等,要求让彭德怀取代朱毛周。毛泽东为了避免遵义会议中他的对手的覆辙,在会理进行了政治批判,彭德怀由此被毛泽东以各种名义进行打击压制,从开会点名批判,到后来的故意推外来的周恩来为一方面军司令员而非原一方面军的彭德怀,到后来即使在反对张国焘走到一起的情况下,也肢解三军团,将三军团十三团拨给一军团,教导营调到军委纵队,三军团部队中派去毛派大量政工人员进行监视等,由毛彭矛盾发展到一三军团的全面矛盾,是为1959年彭德怀与毛泽东的彻底决裂之先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回帖

72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7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9 16: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川黔滇期间的苏维埃红军基本战略的再评点。
一只大军没有根基是不可想象的,没有经济基础,没有人员补充,在长时间征战下很难存活。苏维埃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对在川黔滇边建立根据地的目的非常的模糊游移,在中国军队的追打下,初期由硬碰楞打,失败后心虚胆怯,到后来的避战一味逃窜,向暂时的国军实力弱的地区逃避,拖垮了这只苏维埃军队,其战斗意志下降,人员数量急剧减少,最后即使想建立根据地也已经有心无力,因为经过整顿后的川军、滇军、黔军战斗力都相对上升,何况还有督战压阵的中央军,战场空间越来越小,军队密度越来越大,最后唯有投靠张国焘部一途可选,而后来与张国焘又因权争失败,导致这个红极一时的苏维埃中央红军最后只剩下几千人,这个结果可以说都是由于毛泽东的无能一错再错导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56

回帖

1539

积分

金牌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1539
发表于 2010-10-10 16: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實為“兩萬五千里逃跑”。當時陝北的農民都算夠窮了,還奇怪怎麼來了這麼多叫花子。
[URL=\"http://www.ntdtv.com/xtr/b5/TV_window.htm\"]連中央政治局常委都要看的新唐人中文電視在線直播中![/URL] [URL=\"http://shenyunfans.blogspot.com/2009/10/1990-199019921990-1990-90-90-90-90-1990.html\"]我的博客文章[/URL]推薦: [URL=\"http://shenyunfans.blogspot.com/2009/10/nccncc-ncc-ncc-nccnccncc-ncc-nccncc-ncc.html\"]《聖經》中記載的耶穌基督在家鄉拿撒勒不受歡迎的經歷[/URL] [URL=\"http://shenyunfans.blogspot.com/2009/10/sloveniatatjana-gec-sloveniatatjana-gec.html\"]《聖經》記載中魔鬼撒旦對耶穌基督的最後“考驗”[/URL] [URL=\"http://shenyunfans.blogspot.com/2010/04/blog-post_828.html\"]玩火者必自焚?江澤民羅乾因“天安門自焚案”引火燒身嗎?[/URL] [URL=\"http://shenyunfans.blogspot.com/2009/11/111312731-httpwww.html\"]面對現實,中共黨徒始信轉世輪回[/URL] [URL=\"http://shenyunfans.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14.html\"]識別中共特務的秘訣[/URL] [URL=\"http://shenyunfans.blogspot.com/2009/10/visible-light-400-700-380-780-xxnasa.html\"]地球上為什麼會出現“人類”及“共產黨”?[/URL] [URL=\"http://shenyunfans.blogspot.com/2009/10/20091003-220949-1999-2009-minghui.html\"]肉眼看不見的景象(多圖)[/URL] [URL=\"http://shenyunfans.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17.html\"]中共邪教犯罪心理分析[/URL] [URL=\"http://shenyunfans.blogspot.com/2010/01/blog-post.html\"]大陸器官移植黑幕調查[/URL] [URL=\"http://shenyunfans.blogspot.com/2011/02/blog-post.html\"]中共滅亡時的概況[/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回帖

72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7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07: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南各省森严壁垒,又有中国军队强力追打不放,苏维埃红军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只能选择荒僻人迹稀少的崇山峻岭原始森林等地向北狂奔,终于凭借高超的奔跑能力,使中国军队追赶不及,最终成功的与张国焘红军会合,此时,苏维埃中央红军全部兵力还剩下一万多人,其中一三军团各剩下六七千人,五九军团各剩下约三千人,军委纵队千人左右。
张国焘在四川西北建立了中华苏维埃西北联邦,因为初建,又地处偏僻,影响有限。其人资格甚老,是中共元老,颇得苏联看重,有决断力,多疑嗜杀,凶残狠辣,喜欢争权弄权。同张国焘相比,毛泽东自卑,阴鸷,多疑,权力欲极强,比较虚伪。这两个权迷遭遇必然会碰出火花来,实际也确实如此。此时的张国焘意气风发,正处在其事业的辉煌顶点——张部约有十万人,部队八万多人。
张国焘初时以为苏维埃中央红军势力强劲,再加宣传需要,他把这支窜出江西的军队称为有六十万人的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铁的西征军,谁知见面一看,才稀稀拉拉不到两万人,马上引发了张国焘心态的巨变。
张国焘在与一方面军经过有限接触后就敏锐的意识到彭德怀与毛泽东之间,一方面军内部各部队之间有着巨大的矛盾,为了把党的领袖的地位抢到手,有必要争取原一方面军中实力人物支持,张国焘对彭德怀下了功夫。由于张国焘部的核心主力31军和四军主力都是由彭德怀的红五军发展而来,也因为彭德怀名声很大,为了拉拢彭德怀,张国焘除了低声下气奉承讨好(由黄超当面说张主席很知道你),还为笼络彭德怀乱了方寸手脚,不仅给兵补军队(给一军团3200人,三军团2600人),不仅对三军团干部额外器重宴请三军团团以上高级将领,还给彭德怀本人送吃送喝,包括送几百大洋,这种过分热情过分低调到让彭德怀起了疑心直到反感不屑。虽然毛泽东打击压制彭德怀,但是毕竟相处八、九年之久,毛又非常看重彭依赖彭,且同为湖南同乡,而与张国焘初次相逢没有合作经历,张的笼络手法让彭不直,在毛张权争中,彭软拒了张国焘,因此走向了与毛泽东十年合作路。
彭德怀在这段时期非常的困难,内与毛泽东有隙被猜忌,外张国焘以实力试图压垮整个苏维埃中央集团,竭力争取安置自己的势力,使这个一代统帅短时间内很落魄,甚至只作为一方面军的预备队总指挥,当然这时期,彭德怀除了指挥本部红三军团,还与过去红五军下辖的八军四纵到鄂豫皖后发展起来的279团共同行动,老部队走到一起,这也算是一段佳话了,可能也是张国焘有意安排。
张国焘在与毛泽东集团激烈的权力争夺中获得大胜。毛本意是党权军权都不能丢,但是张国焘咄咄逼人,将其心腹骨干大量往苏维埃中央中倾销,曲线获取党权,又毫不客气的取得了军队的绝对领导权,以总政委身份与朱德合作,复制了朱毛合作中朱德前台毛后台的模式。张国焘部下徐向前陈昌浩也将苏维埃中央的一方面军的指挥权控制权抓在手中,这一切预示着,随着时间,张国焘将成为苏维埃国的必然的绝对的领导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回帖

72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7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07: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维埃内部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必然导致战略的不统一,也就必然会走向分裂。
苏维埃中央曾经打出北上抗日的旗号,但是日本在东北华北,苏维埃却一股劲的向西北跑,不知道是抗的哪家子日本。倒是张国焘坦荡实在,就是发展苏维埃实力,不用虚假的幌子骗人,要赤化四川,打到成都吃大米。
在苏维埃内部权力斗争的同时,中国军队已经在四周布好势,严阵以待。随着物资的日渐消耗,久停一地将无法提供生存保障,苏维埃军队不得不行动,在无其它出路的情况下,只能经过草地北上。此时的草地也相当于一支极有战斗力的追剿大军,给苏维埃军队以极大的打击,使苏维埃军队遭受重创。
一四方面军初期联合向北行动,出草地后即遭遇胡宗南将军的部队。胡宗南将军是当时国民革命军中最优秀的少壮派军官之一,其所部一师是中国军队的模范师,战斗力极强,纪律很好,为各部队效仿学习的典范。这个一师是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的天敌,张国焘部队对胡宗南将军的一师团以上规模的战斗中从无取胜记录。配属给胡宗南的还有原十九路军下属的部队如78师,49师等。因为一军团林彪部对胡宗南部队营级规模苦战不胜,徐向前陈昌浩对一军团及整个一方面军战斗力遂为不屑,意气风发的用四方面军包打49师。这个49师部队是十九路军的地方部队升级的,战斗力不强,再加上南方部队被刻意安排在寒冷穷僻的西北,比较消沉,不堪一战,被徐向前陈昌浩部彻底击败。
随后,张国焘因战略考虑指挥全军南退,毛泽东等为自身权力计,不愿被张国焘消化,宁可担当更大的风险,遂选择分裂出逃。此时,彭德怀强有力的支持了毛,使毛获得下定决心的资本。
此时,毛泽东不得不把军权交给彭德怀,彭德怀遂在苏维埃中央最艰难的时刻,力挽狂澜,在大量歼灭了西北马家骑兵后指挥部队进入陕北与徐海东刘志丹部合股,初获落脚点。但是,中华民国不会对这支苏联力量的分裂祸害无视不理,新的围剿如影随形而至,苏维埃红军面临的是中华民国不依不饶的打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回帖

72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7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3 08: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苏维埃中央红军一方面军逃到陕北时,仅剩下六千馀人。其中这六千人中,合编的新一军团总共五千一百五十一人。五千人中一三军团各占多少?据彭德怀回忆,一军团较三军团人数为多。三军团有约两千人,其中十二团只剩下473人,这是时任十二团政委苏振华给的准确数字,十团可能也四百多人,十一团多些,应是八九百人?(参考王平回忆录中相关部分)。军团部还有二三百?十三团大约四百,被编到一军团,三军团教导营被编到军委纵队,应该是约百人,原三军团炮兵被与一军团合编为军团炮兵连。如果原三军团的都算在一起(包括十三团和教导营),应该有两千四五百人左右,扣除被编出去的部分,由原三军团改编的四师实际人数应不到两千。
过去中共向世人宣传,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一逃到陕北与徐海东刘志丹会和,其逃亡的历程即告结束,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中华民国的追杀并没有停止,也绝不会坐视其继续生根,苏维埃国不得不将陕北当作临时客栈努力另觅落脚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回帖

72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7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09: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中华民国政府得知苏维埃红军分裂并有一部分开始北窜并最终落脚陕北后,就开始筹划围剿事宜,委派张学良为陕甘剿匪司令员,指挥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并抽调陕甘宁绥晋五省部队开始对苏维埃进行围剿。
面对中华民国军事上的绝对优势,陕北地瘠民贫,地形不好,很难发展,苏维埃军队久战疲弱,兵员不足,不堪巨战,难以承受伤亡。下一步向哪里发展?苏维埃国中央经过讨论形成几个意见,一旦陕北不能坚持,一是向绥远靠近苏联祖国的边境处流窜,将来还可以获得苏联接济,这是毛提出来的,一是到陕南打游击(林彪观点),一是向南游击,甚至再打回湖南湖北(也是毛提出的),最后大多数同意向绥远出击,第一步就是先到山西,看情况再决定下一步。过去所谓的东征,目的地并不是山西,山西只是中途一站。苏维埃红军在山西收获颇丰,其横行恣肆让阎锡山感到很棘手,于是求助中央政府,请求中央军入晋支援,中央政府派陈诚将军指挥关麟征、商震等重兵十余师入晋,于是苏维埃红军出击绥远靠近苏联的计划遂成泡影,不得不返回陕北。
由于苏维埃红军多次打击东北军,尤其是彭德怀指挥消灭了中央军胡宗南将军一师下属的部队,使张学良非常看重苏维埃红军的战斗力,又由于彭德怀杰出的统战工作,直接将国民政府的陕甘剿匪司令员张学良策反成功,在苏维埃政府的诱骗哄骗下,以愿意以抗日为共同目标接受张学良的领导为诱饵,推张学良作为红军的未来的新领导人,这些都深深地打动了张学良。获得苏联支持的美好前景迷糊了张学良的双眼,因此张学良这个昔日反俄反赤反共的一代名将,为了雪洗不抵抗的名誉,昏了头般要与中共和苏联穿一条开裆裤,结果苏维埃起死回生,获得了张学良的东北军的有力庇护和大量的接济,从而站稳了脚跟。
由于苏维埃红军只能在共产党领导下,如果张学良不加入共产党,苏联是不会同意苏维埃红军由张学良领导指挥的,因此,苏维埃中央与张学良急急匆匆议定,赶快给张学良挂个党员名,火线入党,然后上报莫斯科。
为了早日结束剿匪战争,蒋介石亲赴前线督促。此时的张学良,被可以得到苏联支持和可以领导指挥苏维埃共产党军队的前景把他烧糊涂了,他开始否定最高统帅的安内攘外政策,急不可耐的要抗日,要打回老家,与最高统帅发生了激烈冲突,最终策划发动了西安事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注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10-15 07: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注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10-15 07: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6-30 20:1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