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孩子不是这样养的
凤凰博报 2010-10-09
9月中旬我在海外呆了10天,不在北京的这段时间,《环球时报》编辑告诉我说,“在你离开的这几天,北京大堵车,超级无敌堵。一个是节前,好多人送礼,外地车多。另外就是开学了,很多家长要接送孩子”。这些现象,我毕竟在北京这座行走成本居高不下的大城市呆了7年,不难理解。编辑接着说,“中国的学校硬件不差,但是居然都没有校车”,并希望我从“中国为何没有校车文化”的角度写一篇文章。
我立即反应,“有没有校车文化与北京大堵车无关”。
据编辑介绍,中国的城市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没有校车文化。但日本除了部分幼儿园有,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也是没有校车文化的。日本的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都由公立(国立)和私立组成。公立学校根据全国各地政府所制定的行政划分进行分布。比如,若小学和初中,住在A区的孩子只能去B学校;高中稍微宽松一些,C学校从D、E、F区招生;大学就变得很自由,任何地方的人都可以申请任何地方的国立大学。私立学校就彻底无所谓了,只要考得上,交得起学费,任何人都可以去任何学校。
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日本学校都不具备校车功能。还是举自己的例子吧,我从小种地,没上幼儿园,就从小学说起。小学是集体上学,都由六年级的学生带上每一个区域的孩子,一般都是10-20个人左右,每天早上定个时间,排成一队,往学校徒步过去,单程10公里左右。不过,我小学是在乡下上的,在乡下来回20公里属于平均,但在城市的话,平均大概来回5-10公里。
初中和高中我上的私立学校。搬到城市之前,是每天来在路上花了4个小时,3个小时在电车上,1个小时在路上走路。这种情况在东京等大城市也比较普遍。搬家之后,我则是骑车上学。每天骑30公里左右,不管是城市还是乡下,这也属于相当正常。在一座城市最普遍的高中上学情况恐怕是:早上出门,骑车10分钟到最近的车站,坐电车半个小时,下车走路15分钟,回程也一样,大概每天在路上花一个多小时。
而我几乎没有目睹过父母开私人车接送孩子的状况,最多为把孩子开车送到最近的电车站。正常想,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如果所有家长都开车接送,学校附近的道路全都被家长车占领,造成大堵车难以避免。我也不否定东京个别贵族学校的孩子有可能每天被家长接送。但我相信,在日本的城市,这种情况不会超过1%。
我坚决认为,早上和傍晚的高峰时间段,北京中学附近每天造成大堵车的根本原因不是没有校车文化,而归结于父母对孩子上学的“接送文化”。我曾跟北京的家长也讨论过这个问题。大多数人都认为接送文化有弊端,却反驳说,“但北京学生上学太远,让小孩子骑车去不现实”;“北京路面交通情况,敢让孩子放出去骑车吗?”;“地铁太挤,能放心让孩子接受那么艰苦的环境吗?”
我冷静回答说,“你们太溺爱孩子了,如果太远,来回40公里,骑车确实够呛,但不要总说这个不便,那个危险,地铁不便就结合公交、地铁、走路三种手段灵活解决吧,几乎没有过不去的学校了。如果不放心,就让孩子跟朋友一起集体上学,有事随时与父母沟通,这样还能培养团队精神呢。何况,中国的小学、初中生与日本孩子不同,都是有手机的”。
据我观察,作为一座城市,北京的公共交通至今已经有很大进步,而且,治安也没有那么差,绝对不至于“孩子不能一人在路上”的地步。中国人总是抱怨西方发达我国落后,但我要明确说明,只有中国的孩子那样娇气,自私,物质。在物质文化的享受方面,中国的孩子比西方“发达”多了,虽然其代价无法想象。当然,我指的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孩子,如果农村以及二三线城市的话,情况完全或比较不一样。
北京尤其年轻的家长总是抱怨养孩子太贵,月薪1万人民币的小夫妻都养不起孩子。在我看来,养不起活该,太浪费。中国家长真舍得出大钱培养孩子,接送孩子这一物质成本和精神代价都超级昂高的文化不过是冰山一角。问题是,这样被灌输教育的孩子将来成长为什么样子?当今折腾中的80后和90后是个明证。父母的奋斗不仅没有回报,还付出了巨大代价,还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北京大堵车,不过也是冰山一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