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42|回复: 0

古风悠悠:己温须知天下寒

[复制链接]

8959

主题

1万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42951
发表于 2010-10-10 17: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风悠悠:己温须知天下寒
作者﹕严自律



摄影:王嘉益

  一、小皇上有大度

周穜,是宋代的泰州(今江苏泰州市)人,字仁熟。担任右司理。后被苏轼荐举为郓州教授,后又升为著作佐郎。

北宋时,周穜叙述:

太皇太后临朝听政期间,有一天早晨上朝,执政的大臣,要讨论国家大事。太皇太后(即宣仁太后),命令一个宦官,到皇宫中取桌上的文书。那个宦官,慌慌张张取来,不小心把小皇上的头巾碰到地上,当时小皇上的头上,没有裹戴任何东西,只见皇上刚剃过的光秃圆头,留着几个小辫儿。样子显得滑稽可笑,当然很不庄重、威仪。这个宦官,因此十分恐惧,吓得颤颤抖抖,几乎站不住了。

旁边另一个宦官,连忙取来头巾呈上去,小皇上仍然专注地端坐着,既不生气,也不过问。

退朝之后,领班的官吏,就这件事去取圣旨,叩问皇上:“应该怎样惩罚那个宦官?”小皇上说:“他这只不过是失误而已。”

二、“升不受斗,不覆即毁”

观察人没有别的方法,凡是做事时精神饱满的人,此人如果不富贵的话,也是长寿的人。

另一方面,没有比观察他所承受的突然事件,更能了解这个人。如果这个人器量狭小,容易激动;有什么想法,便立即表现出来;得到一点点成就,便心满意足;并且,喜欢胡乱讲话的人,都是早死或贫贱的征兆。

不论办什么事,都有一个“度”,超过这个“度”,就会适得其反,走向它的反面。“升不受斗,不覆即毁”:只能装一升的容器,硬要装进去一斗的东西,贪得过度,定遭毁灭: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法则。

三、毁御带

北宋时,宋仁宗(赵桢,北宋第四代皇帝,纪元1023-1063年在位)时期,国都汴京出现了严重疫情。

宋仁宗听说,治疗疫病需要一种药物:犀牛角研成的药粉。他便从皇宫里,找出两个犀牛角,交给太医局,配药为疫民治病。其中有一个名贵的“通天犀”,十分稀有难得。宫廷的侍者,请求留下“通天犀”,以后好作御带。

宋仁宗责问道:“作御带怎能和救治百姓相比?”宫廷的侍者,无言以对。宋仁宗于是吩咐,将两个犀牛角,立刻碾碎配药,救治百姓。

四、 己温须知天下寒

齐景公(春秋时的齐国国君,公元前547一前490年在位),在位期间,有一年,大雪一连下了三天,齐景公穿上了狐裘大衣。

晏子入朝拜见,齐景公对他说道:“真奇怪!下了三天大雪,我竟不觉得寒冷!”

晏子说道:“古代贤明的君主,自己吃饱穿暖的同时,仍深知百姓的饥寒。可惜您只顾一己保暖,竟忘了天下的饥寒!”

齐景公称赞道:“说得好!”于是,便脱下裘皮大衣,开库发粮,以救济饥寒中的百姓。

五、 孤儿院

宋代在郡、县两级机构,设有慈幼局(相当于如今的孤儿院),凡被遗弃或无力抚养的贫家子女,可以送来,由官家登记他们的出生年月,专门安排乳母抚养照看。没有子女的人家,可以来慈幼局领养。

此后,收成不好的年景,路上也没有被抛弃的孩子。这的确是仁德之举。

六、积善十方

《太上感应篇》这部书,内容多取自葛洪的《抱朴子》,托名为老子之师“太上”之作,阐述佛家因果报应的学说,以劝人行善为宗旨。

《太上感应篇》中,提出了十种善行:第一,收养街市上被遗弃孩童,找人看护抚养。待其长大,愿寻找父母的,让他们回去与双亲团聚;第二,每年冬季,领收流落在外的老少乞丐贫民,安排在开设的救济院里,每日供应食物,满一年后,让其自找出路;第三,广泛发放灵验汤药,为人治病;第四,施舍棺木,成全有丧事而无力购置的人家;第五,所使仆女,供养成人,不计较身价。供应衣食费用,允许嫁人;第六,提倡制止杀生,遇有飞禽走兽、生灵被拘,有丧命之险者,便赎买下来,予以放生;第七,遇到荒年,便高价购进粮食,低价卖出粮食;第八,修葺损坏的寺观,装饰剥落的圣像,铺路修桥,疏通沟渠;第九,接待安排流落飘零的人,按其离家远近,资助钱粮,让其还乡;第十,身为管理刑狱的机构和个人,凡遇冤案,一定要主动为其辩明、洗冤。

(以上均据郑瑄《昨非庵日纂》)
101001084906100093--ss.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6 07:5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