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遁入空门的数学奇才─柳智宇
作者﹕文 ◎ 韦拓
数学奇才柳智宇。(网路图片)
柳智宇,中国湖北武汉华师一附中“数学天才”,2005年第3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循环赛中国唯一金牌获得者,并且以满分获得。2006年高中毕业被保送至北京大学数学系;大学毕业前,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以全额奖学金录取;大学毕业后,放弃麻省理工,来到北京西山脚下的龙泉寺,成为一名修行居士。
众人瞩目的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突然自行陨落。观者愕然。
学子出家,在当今社会,虽然很受关注,但不是爆炸性新闻,因为这已经不是凤毛麟角。仅仅北京大学的一个学生社团,就有连续三任社长走上同一条路,相信这个概率会引起人们的好奇。我们发现,无数家长、学子仰慕的中国顶级学府清华、北大,出家的人最多,而且尖子生比例奇高。
惋惜之余,不禁感叹,这是一些什么样的青年?他们对人生思考的轨迹与常人有何不同?是什么特殊因素使他们坦然放弃人们很难放下的“名利”,毅然走向异途?让我们看看柳智宇。
闪耀的数学新星
柳智宇出生在教师家庭,父亲柳超美是武汉华师一附中的高级物理教师。
像寻常中国百姓家庭一样,他少年时在父母的呵护和安排下,和大家走了同一条成长之路。
据大陆媒体披露,柳智宇从小就生活在竞赛之中。父亲曾带出过不少物理上获得金牌、一等奖的学生,因此对他要求更严。节假日妈妈也不让他出去玩,只能在家里读书。到高中进入数学组时,妈妈甚至把他的生活后勤之类包办下来,为让他专心读书。后来学校迁址,离家远了,妈妈就在校外租房陪读,一如既往照料。因为总在学校内外出没,同学们暗地里戏称她为“楼管”。
拳拳父母心,盼子十年寒窗,一朝得中,等来的竟是宝贝儿子放弃世界名校,出家修行。
难怪父沮丧,母不解,内心更难承受,病倒在床。这是后话。
《南方人物周刊》报导,柳智宇的数学禀赋初中时期便已显露。2003年中考前,华师一附中欲成立理科实验班,省重点的武珞路初中里“最优秀的学生”柳智宇自然被囊括其中。
华师一附中高一开学那日,有一人在花坛围栏前旁若无人,大声吟读。令家长、入学新生面面相觑。一帮同学戏谑地一把抢过那人手中的书,一看原是《庄子》。“后来才知道他就是柳智宇。以前我们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热爱文史哲思
在所有人看好柳智宇的禀赋——数学的时候,他自己却一头栽进文史哲堆里。
“柳智宇第一喜欢古典文学。”高中语文老师文勇讲屈原的《离骚》,“课文仅是摘录了几十句,柳智宇就把全部文本背下来,还模仿骚体写下回忆过去时光的几百句诗,取名《九忆》。”课本中有篇195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贝特.史怀哲所写的《我的呼吁》,柳智宇对文中提倡重视生命的伦理观发生了强烈兴趣。“他专门研究了史怀哲。后又研究了一些西方哲学,比如斯宾诺莎的自然法理论;包括佛学对生命终极关怀的经典。寒假中,他写下了四五万字关于尊重生命、认识生命的论文。”文勇说,“柳智宇与佛学的缘分原不属最高。他与哲学的缘分才算最高。数学对他更像是顺带的事。”
高一结束时,柳智宇学得最认真的是文勇自编的文史教材:房龙的《人类的解放》、弗兰克博士的《活出意义来》,以及《论语》、老庄文集选段等。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数学天才的真实兴趣。不知是数学学累了,还是太简单、太没趣?
2005年,柳智宇在俄罗斯夺取了那枚第31届数学奥林匹克赛中国唯一金牌后,教练归国后向文勇抱怨:“第二天比赛,柳智宇头天晚上居然还在看《庄子》。”文勇说因为“我教他要思考宇宙人生的大问题,数学只是小问题。”最令文勇欣慰的是,他看到柳智宇身上出现的“救世情怀”和沉浸纠结在“科学究竟能不能拯救世界”的自我追问中。不仅如此,而且据同学回忆,他还常常语出惊人。
网上有人以华师一附中学生科学院社科部长的名义写道:他(柳智宇)的智商起码280以上,……他那篇“幂数列求和纵横引论”提交我们科学院审评的时候,所有人都沉默了。……论文答辩的时候,……最后有一个人颤颤巍巍站起来,用颤抖的声音问:“你是如何想到去解这个世界性的难题呢?”
柳智宇回答:“这个构思我从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想了。”是真心话还是开玩笑,只有柳智宇自己知道,但起码印证了文勇对他早定下的基调,“那孩子不会被一般世俗中人理解。他思考方式独特,数学上更是个天才。”
思考生命的终极目的
理解柳智宇出家并为其辩护的还有他的学妹——如今名噪文坛的少女作家蒋方舟,她公开宣称柳智宇是她的“梦中情人”。
“关于智宇师兄……我看过他的文章,他所有的思考都是一下子深入到最终极的问题,所以能够理解他选择皈依宗教作为归宿。”
柳智宇常扪心自问:这一生应该做什么?如何才能实现理想、改善社会?另有一些人选择追求理想,不随大流,不走寻常的道路。他们是可敬可佩的,但相当多的人走得很坎坷。不走寻常路,自然要承担很大的压力,而信仰的力量是否强大到让我们克服困难昂扬向前?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我们的智慧是否足够明晰,使得当我们认为自己卸下社会的枷锁时,我们抛弃的不是粮食和水?随大流是安全的,因为能常与人沟通,如果离群索居,我们怎么保证自己不会堕入到自己的情绪和成见的小世界里?“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对我们如此重要,如何才能实现呢?
虚无人生 何处是归乡?
柳智宇不是开始就想出家的。他原先只是质疑人生的活法。
“我总想为别人做些什么,可是似乎做什么都没有用。仿佛世界上没有快乐,做什么都没有意义,都没有用。即使我帮助了别人,这件事做成了,我还是会找个地方一个人痛哭。”这是他对自己人生思考的记录,这时他已经大学二年级。
“孔老师,孟老师啊,教教弟子吧。弟子一直在向上仰慕和希求,愿冷漠、孤独、伤害离我们远去,愿善良、仁慈、忠诚、智慧的光辉遍洒人间。”
大二快期末的时候,柳智宇在耕读社看了两集《孔子传》。当时非常为孔子的人格和为天下苍生追寻大道的胸怀而感动。寒假回家就和父母一起看了全剧,当时就立志要成为孔子这样的人,也希望能找到像孔子这样的老师。
他曾经倾注很大的热情在北大耕读社,与同学探讨人生各个领域的问题,然而,这个学社在他之前的第一、二任社长,都选择了以出家为自己精神的归宿。现在,第三任社长的他,也步学长的后尘,意图遁入空门。就像有朋友的客观分析,他没有穷困潦倒,也没有万念俱灰,更没有精神失常。恰恰相反,他没有生活负担,也有令人羡慕的前途,具有高度智慧。也因此,这样的选择才为常人不解。
出家修行知多少?
北大哲学系博士生导师、宗教研究所所长楼宇烈证实,“两年前,他就动过出家的念头。”楼宇烈曾当着柳智宇和他父母的面劝慰道:“我不想干涉他的决定,但希望他能更慎重。很多人生的决定要了解全面,深思熟虑。他究竟知道佛法多少?僧团生活多少?究竟知道现在佛教现状多少?每年有多少人出家后又还俗的?如果贸然出家,终不是好事。”柳智宇当即点头称是。
另一名社团前社员在北大未名BBS上发帖子,讲述柳智宇主管社团工作时,利用私人关系,加强社团和仁爱慈善基金会的合作。开展过奉粥、助学、与新疆内高班联谊等公益活动。但同时他又觉得柳智宇“自己也没有完全分辨清楚,他的追求是不是可以在佛家思想中得到体现;他理解的佛教,也并不完全是佛经上宣示的佛教。”
找一条不是被安排的路
不管柳智宇人生之路是否坎坷,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他独立思考精神的敬意。对于这一切,父母有权痛惜儿子背离世俗;人们有权责备柳生自私不孝;柳智宇也有权仰头走路——一条没有被别人安排的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但每个人最终还须自己前行。
人们都承认科学巨匠牛顿和爱因斯坦至今无人望其项背的科学成就,二位天才的精神世界,又有几人真正认同?
爱因斯坦断言:“有一个无限的高级智慧通过我们脆弱无力的思维可以感受的细节来显示他自己……”牛顿临终前也留下金口:“我的工作和神的伟大创造相比,我只是一个在海边拾取小石和贝壳的小孩子。真理浩瀚如海洋,远非我们所能尽窥。”“从诸天文系的奇妙安排,我们不能不承认这必是全知全能的高级生命的作为……。宇宙万物,必有一位全能的神在掌管统治。在望远镜的末端,我看到了神的踪迹。”
人们习惯于承认看得见、摸得着的科学产品,而将信仰中的神佛虚无化,只有经过深刻的思考和推理,将万物与神联系起来,方显出与众不同的人类精英之高明,也就是人们说的超越常人。不难看出,柳智宇的不懈思考和独特举动,决不是一时冲动。这就像下围棋,初学者绞尽智力想到三五步,怎么也理解不了能想到十步开外的入段棋手,为什么落子会异于自己的判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