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二女退学修论语 周易背到第15卦“谦卦”
济南市一名初二女生孙晓晓在初二升初三时退学了。退学后,15岁的孙晓晓专心读《论语》、背《周易》。学国学是别人的业余爱好,却成了她的主业。她未来目标很清晰:学习中医,给人治病,做一些对别人有益的事情。
读《论语》、《周易》、《莎士比亚诗文集》、《论语别裁》
11月1日,孙晓晓的课表是上午读《论语》、《周易》,下午读《周易》和《莎士比亚诗文集》。开学两个月来,她在课堂上背的书只有这3种。《周易》已经背到了第15卦“谦卦”,教材是学校统一发的,大大的汉字配着拼音。
课堂上,只是单纯地诵读,老师的职责并不是讲解,而是检查每个人背得怎么样。对于《周易》,孙晓晓多有不解,比如读到“谦卦”中“谦受益、满招损”时,她总要停下来琢磨一会儿,书上没有注解,“不懂有什么关系呢,以后有了经历自然会参悟。”爸爸和老师都这样告诉过她。
吃过外送的午饭后,孙晓晓在有着黄色桌椅的小教室里练习钢笔字。中午,暖暖的阳光洒满教室,她就安静地坐在阳光里看课外书。
“读书真的是件很快乐的事,不觉得其他的有什么好玩的。”放学回家后,孙晓晓会接着读经典、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读爸爸书架上南怀瑾的《论语别裁》,直到晚上10点睡觉。
“你退学做什么呢?”和从前学校里的老同学见面,孙晓晓总免不了被这么一问,“就是读书啊,读经典和自己喜欢的书。”孙晓晓说,总是能从老同学眼里看出几分羡慕,“我能想像出他们的初三生活,不断地考试、点评试卷,太苦了。”
学了国学后 学习中医给人治病
真正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学生有几个能看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的?扎实的国学基本功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
孙晓晓的爸爸孙德建是1990年通过高考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到一家事业单位一年后,就下海经商。他认为,如果没有应试教育以及其他配套的选拔,像他这样的农家子弟就很难走出农村。然而,他还是带着孩子选择了逃离学校。“我不是说应试教育不好,只是我们的时间来不及了。”
女儿读初一时,孙德建到青岛听了一场讲座,他形容那场讲座为他打开了国学的一面窗,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弟子规》、《论语》这些经典,不是为小孩子准备的,大人也要读,我们寻觅的很多道理其实都已经存在于老祖宗的经典里了。”孙德建真正了解国学,不过是在今年元旦之后。他坚信,国学终有一天会有用武之地。
学了国学做什么?幸好女儿自己给出了一个答案:学习中医,给人治病!
孙德建认定,扎实的国学基本功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真正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学生有几个能看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的?”因此,真才实学的人总是少之又少,“现在的国学班就是在打基础,这个时间是3年。”
“她只是换了一种学习方式”
“我女儿成绩一般,如果她考不好,我就帮她找找问题,成绩好了也会鼓励。”孙德建说,任何知识都是有用的,学得好不好不仅表现在分数上,他告诉女儿,知识不分主科副科,谁说劳动课就没用?“还有许多东西也很重要,比如好的性格和习惯。”
从孙晓晓小时候起,孙德建就常对她说:“你会做家务比考100分都让爸爸高兴,这是最基本的生存之道”。他发现这句话还真起作用,女儿小学五年级起,寒暑假的午饭自己解决,煮面条、炒鸡蛋都做得来。
孙晓晓的爸爸说:“孩子其实没有退学,她只是换了一种学习方式。”孙晓晓以后要学中医,给人治病,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孙德建搬出厚厚的家谱,上面一段没有句读的文言文记载着,孙家的一位名德立的先人,会治眼疾,凡经济不富裕的求诊问药,家近的送药送钱,家远的留下病人吃住,直到病愈。“这是传统中医的精神。”
孙德建在省城经营一家广告公司,每天大部份时间打发在了书上。在孙德建看来,养活自己也是很容易的事,无非就是有口饭吃、有地方住,“不幸福主要是欲望太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