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92|回复: 1

假如我是红卫兵

[复制链接]

8751

主题

1万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40673
发表于 2010-11-8 14: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假如我是红卫兵

西风博客   2010-11-07

10月21日南方周末发表王友琴《“带了个好头”:红卫兵道歉》,引发强烈反响,当年的红卫兵向被他们打过的老师道歉,老师非常感动,对“文革”中说了错话、做了错事的学生表示理解,因为他们也是“受害者”,“是当时形势所致”。

假如我是红卫兵,在求得宽恕之后,作为“受害者”,是不是也该有人来向我道歉呢?教书育人,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校、老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把惨剧的原因归结为“形势所致”,这个“形势”是怎么形成的?

有时,距离太近反而会更加盲目。事件亲历者要洞悉过错的实质,避免悲剧重演,必须梳理引发悲剧的责任。止步于个人的忏悔和道歉,将国家、民族的悲剧简化为“形势所致”,显然远远不够。

梳理师生的责任,不是为始作俑者减轻或分担责任。责任是一种客观存在,教育责任并非无视就不存在;领导责任,也不是谁想分担就有资格分担。权责相当,不负责,谈何权?“发动群众整群众”的人有责任,甘于被发动、具体实施害人的群众就比婴儿还干净?以为自己毫无责任、完全无辜的“群众”,可能还会害人害己。

小时候,看过一本阿瑟・库斯勒以苏共大清洗为背景的小说《中午的黑暗》,主人公既是害人者,也是受害者:为了某个崇高的目的,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和荣誉,对他人的不公正审判负有重大责任,成了自己热情参与的运动的牺牲品。真相是如此残酷:没有谁完全无辜,受害者是他们自己和其他受害者的刽子手!有可能保护你的人已经在你的谎言或明哲保身、无动于衷的情况下被干掉了,当你蒙受冤屈、棍棒加身的时候,谁站在你的一边?

红卫兵不是空降兵,这些未成年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何以兽性大发,殴打、虐杀平日里他们尊敬的师长?从小学到中学,师长给他们灌输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教过他们人权、法治方面的知识没有?谁在孜孜不倦地教育孩子们要不假思索地“听话”,听老师的话,听家长、领袖的话,红卫兵难道不是“听话”结出的罪恶果实?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是不想教,而是不敢教,好,都想随大流,就都被大流吞没;都怕当出头鸟,结果都成了出头鸟。

任何国家的老师都不会教学生打老师,但是,红卫兵接受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加害无辜、正确分辨善恶美丑的教育吗?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自由和人权的理解,教育者有何贡献?红卫兵的出现,传统、政治因素之外,学校教育该当何罪?

中国有个奇特的现象,灾难过后,人人都是“受害者”,回忆文革苦难的文字汗牛充栋,个个睁着比婴儿还无辜的眼睛,在选择性记忆里挣扎着“寻找家园”。本无钥匙,谈何“我的钥匙丢了”?黑夜给你的黑色眼睛,不可能找到光明:顾城的人生悲剧成了他的诗句最贴切的注脚。

教育是文明的基石。“大和魂”、“效忠天皇”、“爱国主义”将日本爱成一片废墟,大和陷遭灭族,战后日本人对“爱国主义”嗤之以鼻,老师带头拒唱国歌、拒绝向膏药旗敬礼,领导若不想先走(辞职下台),千万别提什么该死的“爱国主义”。当今日本,若有另类教师宣扬“爱国主义”的歪理邪说,把政府和祖国、民众分得很清的学生,第一个反应就是不可思议:“爱国”就是法西斯主义,真正的爱国是不给政府伤害人权的机会。甚至右翼分子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只能以爱家乡来“曲线爱国”。

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很难被“形势”左右;能被“形势”左右的学生,恰恰证明学校教育的缺失。师生都是“受害者”,都把原因往外推,谁是加害者?喇叭震破,没有亿万普普通通的你我他的围观、盲从和狂热参与,根本无所谓“形势”。

我想,最该检讨的还不是红卫兵,而是我们的制度、文化和教育。一些“过来人”的回忆和忏悔之所以味同嚼蜡,就是因为缺乏反思的深度,道歉和宽恕都显得无比单薄。涉及未成年人的悲剧,成年人都有一定的责任,只是责任大小而已。梳理传统、时代与人相互作用的悲剧的根源,普及包括自由民主在内的公民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公民,才是避免红卫兵现象的唯一有效的途径。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6482
发表于 2010-11-10 15: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迟到的忏悔与迟到的公正——话说红卫兵道歉

迟到的忏悔与迟到的公正——话说红卫兵道歉

猫扑社区  2010-11-09

《南方周末》连续两次在头版刊发了红卫兵道歉的新闻,篇幅之大,让人感觉到话题的沉重。

故事是从北京外国语学校的一群老毕业生开始的。这批学生,多数已经六十开外。至于他们的老师,当年被施暴的那些人,多数已经年过八旬。44年前,在北京外国语学校(同时也有成千上万所学校),上演了一出让人瞠目的悲剧:一批懂事的和不懂事的孩子们,被组织起来,向自己的老师和学校发难。他们用自己手里的皮带、用唾沫和拳头报答了自己的老师。而后者,是举着知识火把带领他们走出蒙昧沼泽的人。

往事不堪回首,所以有了这次道歉。报道中说,岁月久远,有的老师甚至都忘记了哪些学生曾经殴打和辱骂过自己。她只是反复地说:“××当年是个好学生啊。”----—言外之意,老师没有记恨的意思。

但是,44年前发生的故事,对北京外国语学校的老学生们来说,却不是一件愉快的往事。今天,他们已经儿孙满堂,多数人享受着含饴弄孙的快乐。在教育自己的后代要正直、要热爱真理的时候,他们中的很多人,对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难以启齿。

44年前,我们的社会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运动”这个词语究竟是什么意思?“斗私批修”、“红卫兵”、“狗崽子”、“黑五类”甚至“打倒××”等暴力的词语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对于今天的八零、九零后而言,可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或许,仅仅是来自于历史课本上的一个简单的词汇:文革。除此之外,他们几乎什么都不知道。

但是,如果你告诉孩子,当年中国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件往事:大批的孩子被组织起来,鄙弃知识,殴打自己的老师和校长,甚至打死人都不是问题……我想,他们和她们都会睁着大大的眼睛,多数人不会相信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而且,他们更不可能想得到的是,他们的爷爷奶奶,就是其中的亲历者,甚至是当年的施暴者……

时光在流逝,一晃已经接近半个多世纪。在这半个多世纪里,极少有人在公开场合为当年的事情道歉或认错。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当我们为1970年德国总理勃兰特的华沙一跪而感叹的时候,可曾有人想过,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一大群被深深伤害过的人……而在史无前例的所谓运动结束以后,究竟有多少人陷入过真正的思考:“我是如何成为施暴者群体的一员的?”甚至,我们不妨也可以想一下,为什么时至今日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缄默不语。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北京外国语学校发生的故事,让人感觉尤其珍贵。当然,老红卫兵们向老师道歉的故事,本身可能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在历史包袱的重压下,选择公开道歉,有可能是卸下沉重包袱的一个有效方式。当然,道歉本身也说明,没有现实意义上的坚冰存在,有的只是迟到的和解、忏悔与公正。

每个人都有过年轻的岁月,每个人都会有心潮澎湃和壮怀激烈的往昔。在缺乏社会经验和理性思考的前提下,每个人都可能犯下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但是,这丝毫不能成为躲避责任的一种借口。敢不敢面对现实,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过去,首先是对个人道德水准的一种考验。

毫无疑问,44年前发生的故事,是一件我们民族可能需要用上百年时间来忏悔的历史。就现实而言,当年究竟有几个人真正置身事外?除了目前为数寥寥的道歉者之外,究竟还有哪些人应该站出来道歉?

为道歉而激动,本身并不意味着翻老账。实际上,在全民都盲动和盲从的时刻,在个人崇拜达到顶峰的时候,希望通过某个人的清醒和理智来阻止悲剧的发生是不现实的。不过,时隔数十年,对于往昔每一段故事的咀嚼和反刍,都有助于我们排除浮躁、摒弃盲从,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平稳和理性发展。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红卫兵道歉,本身意味着对历史负责的一种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6-30 21: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