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246|回复: 2

1947年,通货膨胀下的上海(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3825

回帖

6820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6820
发表于 2010-11-18 08: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zt

 民国末期,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经常听说“拿着一口袋钱买不到一口袋米”,可是对于现在的我们很难想象当时的情景。这个图集就是展示了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统治下通货膨胀的奇景。



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政府大量印制货币

  抗日战争结束时,各地物价和黄金、外汇价格普遍猛烈下跌。国民政府为了解决庞大的军费开支,变本加厉地继续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国民政府承认“自1945年起,发行膨胀,速度比抗战时更快”。“1947年6月增加额比1937年6月到1945年12月总增加额还多”,国民政府承认: “印刷机不能生产出足够的钞票”,“钞票不够”。中央银行总裁在1947年5月31日报告中说:“连月支应浩繁,钞票产量有限,生产与支出不能配合,券料输送已到随到随罄之境地”。连法币的印制,也靠美国,1947年国内仅印58万亿元,国外印刷达137万亿元。“所有运输工具大都以飞机是赖。当飞机运到目的地,亦因物价上涨不合需要,时有徒劳往返之憾”。1947年11月27日中央银行监事会决议,刚印好的50元、100元新券因“用途已少,分别煮销”。

  国民政府只得承认,这是“狂奔性通货膨胀威胁”,法币“膨胀的恶性循环”,其危险性“比共产党叛变更为广泛”,“物价狂涨已推翻了社会秩序和政治信心”。

  拍摄日期:1947年2月

  摄影师:马克·考夫曼(Mark Kauffman) 曾作为战地摄影师参加了四次最重大的美国与日本东太平洋的激战;他拍摄了1948年的伦敦奥运会,并由此设计出当时第一台单眼望远镜取景连拍相机;他还参与了“Mnorks”杂志的创刊。他认为拍摄并不一定要找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有些事就在鼻子底下,而且是好故事,所以他拍摄了家庭主妇,而且颇受好评。




抢购黄金的上海市民

  1947年2月1日,金价涨至每两40.6 万元(旧币),美元与法币的比值达到1:7700,与上月中旬相比,猛涨10%;2月8日,黄金价格一日五涨,最后收盘价黄金每两突破55万元;2月10 日涨至96万元。

  法币币值惨跌带动了其他民生必需品价格上扬,日用洋货普遍上涨1倍,米价腾升。至2月8日,上海物价指数是战前的1.2万倍。据此,由上海引发的金融狂潮迅速向整个国统区蔓延,先是天津、南京等各大城市,人们大量抢购黄金美钞,如痴如狂,继而镇江、嘉兴、淮安等中小城市也纷纷效仿。










印钞厂



哄买黄金





印钞厂



印钞厂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未注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11-20 12: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注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11-20 13: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6-30 20:2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