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Black"]情緒勒索(轉)
[color="DarkOliveGreen"]作者:蘇珊、佛沃/譯者:杜玉蓉
出版社:智庫出版社
[color="DarkRed"]
作者認為:「情緒勒索」是宰制我們行動中最有力的形式之一。或許你周遭的親朋好友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用一些直接或間接的方式,來要求我們達到他們想要的目地。通常對所謂情緒勒索者而言,因為他知道對方需要得到關愛與認可。在那樣的關係下,對方也經常會將自己焦點放在情緒勒索者的身上,註意他的一舉一動。但如此一來卻在無意識中不知不覺地犧牲了自己的需求。並且他們認為這樣的讓步全是為了雙方著想。於是自顧地迷失在這種看似安全的幻境中。
幾乎在每段人際關係中,這類令人苦惱的互動情形常是造成雙方摩擦的主要原因。但是我們卻很少能分辨及明瞭其中的原委。這種一方想要掌控另一方的情況,我們常常標示為溝通不良。甚至我們常會告訴自己說:「他只是想法和我不同罷了」。但事實上,摩擦的根源有可能並不只是溝通方式的不同,而是一方想要凡事都依自己的方式進行,因此會犧牲或忽視對方的感受、想法、甚至利益。這不只是溝通不良而已,而是在下意識中彼此的力量和權力在較勁。
另外,作者並提出一些有關道德及心理的重要問題,讀者也可以藉這些準則來檢視自己一下:如
˙怎樣才算自私?何時我可以忠於自己的欲求與渴望?
˙我該讓步多少才不會感到悔恨和沮喪?
˙如果我屈服於情緒勒索者,是否違背的自我?
˙我該何時對別人負責,何時又該收手?
『情緒勒索者』的行為,常會造成混沌不清的迷霧(FOG),因為他常會讓被勒索者感到恐懼 (Fear )、義務 (Obligation)及罪惡感(Guilt)。情緒勒索者會為「施與受」訂定新的界限,他們常常強調自己的犧牲,以及我們的責任,所有愛和甘願的動機,似乎全被「義務」和「責任」所取代。身陷於這些感覺的被勒索者,常會摸不著頭緒,找不到出路,就像陷在迷霧陣一般。
大部分情緒勒索的受害者都隱藏著不快樂的感受,並且會以沮喪、焦慮、暴飲暴食、頭痛等方式,取代直接說出自己的感受。不少情緒勒索的受害者會質疑自己是否有權利表達感受,尤其是憤怒的感覺。他們可能會將情緒內化,進而轉化成沮喪的來源,或是以合理化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憤怒。伴隨著情緒勒索而來的壓力和緊張,以及各種負面的情緒,常對個人的生理造成影響,甚至會出現各種生理上的病癥。
尤其,有些勒索者的原因是「為了別人著想」,是有益於對方的,因此即使傷了對方,他們也不會有罪惡感,因為他們認為正在幫助對方成為更好的人,對他人的舉動,都被他們合理化成「全都是為著你好」。這真是令人戒慎恐懼。由於「一個巴掌拍不響」,是需要雙方面互相配合的,所以「你情我願」也是情緒勒索的重要元素。也就是說,被勒索者的某些特質或面對壓力的方式,為勒索者塑造了有利的情境。這些特質如:
*極需要別人的認同
*害怕別人生氣
*希望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維持表面的平靜
*容易對別人的生活,負一些不必要的責任
*極端缺乏自信,或經常懷疑自己的能力
所以應該操練:
*堅持自己的原則
*面對壓力
*設限
讓情緒勒索者知道他們的行為是不可取的!
當我們因為擔憂他人的反應,而取消一些合理且符合自身利益的事情時,這種自我設限阻止我們做些想做的事,此時我們是在「自我勒索」。情緒勒索的世界是很令人困擾的,而且大部分的情緒勒索是很難察覺到的,並且常現身於那些看似和諧美好的關係中。因此,要面對情緒勒索,需要有自我的覺察及很大的勇氣。勇敢而堅定的面對自己內在的聲音,才能擺脫情緒的束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