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34|回复: 0

蒋介石的佛事zt (标题自拟)

[复制链接]

0

主题

178

回帖

547

积分

高级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547
发表于 2010-12-6 17: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蔣介石是民國時期頂級名人,曾任國民政府主席、中華民國總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同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率、國民黨總裁。他的一家與雪竇寺有很深的佛緣,對提高雪竇寺的知名度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雪竇寺修復以來,大批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台灣同胞前來觀光、禮佛,常有任探問蔣介石一家與佛教的關系,特別是與雪竇寺的關系。台灣有人稱雪竇寺為“蔣氏家廟”,對雪竇寺的修復給予很大關註,捐資數額居各地之首。四座主殿造價最高兩座(彌勒殿、法堂)為台灣僧尼、居士所捐造。
蔣氏一家與雪竇寺的佛緣,主要表現在: 果如弟子 清光緒年間,舟山金塘島人果如和尚(1854?1917年)來雪竇寺擔任住持。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皇帝御賜雪竇寺玉印、玉佛、龍袍、袈裟、龍缽及經書數百函、半副鑾駕,果如專程往京城接受。返回溪口之日,寺里備辦全副儀仗,下山迎接,轟動一時。為了保管好這些御賜之物,果如重建了法堂藏經樓,一時來雪竇寺朝山進香的善男信女大增。蔣介石母親王採玉,奉化西鄉葛竹村(原屬嵊顯,1931年劃歸奉化)人,年輕時命運坎坷,初嫁奉化蹕駐曹家田村,婚後不久,接連喪父亡夫,夫家娘家均無恆廣可守,生活窘困,萬念俱灰,皈依佛門,在葛竹村外的金竹庵帶法修行。正當她心灰意懶、前程無望之際,有一相面之士路過庵堂,說她可生貴子,勸她適時再嫁,燃起了她一線希望,於是經其堂兄、玉泰鹽鋪帳房王賢東說合,再嫁玉泰鹽鋪老板蔣肇聰(肅庵),果然,否極泰來,夫妻恩愛,次年即生下蔣介石。從此,她更加相信命運,全心皈依佛門,經常到離家10公里的雪竇寺頂禮膜拜,最後拜果如為師,在雪竇寺廂房設有佛堂。蔣介石9歲喪父,少年時受母熏陶,佛教在其腦子里烙印很深,從小相信冥冥之中有佛在主宰一切,往往在遇到困難之時,乞求借助佛力擺脫困境,求得光明。果如既然成了王採玉的師父,蔣介石當然尊之為師祖,上雪竇山都要大禮參拜。果如早年在舟山金塘島普濟寺出家,在那里當過知客僧,後任住持。1949 年5月9日至17日,蔣介石乘軍艦在舟山諸島視察軍情,曾4次帶著蔣經國、俞濟時等人登上金塘島,走訪普濟寺,每次都焚香禮拜寺內的果如和尚塑像,並與該寺八旬老僧性梵住持同坐長談,詢問果如生平,索閱果如生前照片及遺墨梅樁等作品,囑老住持好好保藏,臨走命俞濟時付茶資幾元銀洋。事後該島國民黨駐軍 102師政工組長張盛吉問老住持:“總統何以對果如佛像如此虔誠崇拜?”老住持回答:“蔣母皈依佛教,即拜果如為師,總統幼年也在果如面前常聆教益。”由於蔣介石這一行動,以後有人臆測,蔣介石是雪竇寺果如和尚所生,甚至台灣有人(如原閻錫山秘書,後為民國史學者兼《中報》報系集團董事長傅朝摳)曾經前來調查蔣母與果如的關系,據我們了解,“和尚所生說”純屬無稽之談。
下野求簽 蔣介石信佛,既是受其母耳濡目染的影響,也由於他求佛曾經有過“應?”即偶然巧合。 1926年11月,北伐軍圍攻南昌,總司令部設在離南昌約10公里的牛行車站附近。一天傍晚,蔣介石和參謀長白崇禧到附近的一座關帝廟求簽。他抽了一支竹簽,請老和尚破解,詢問戰事勝敗。和尚隨機應變道:“阿彌陀佛,大吉大利,但要預防剪刀差,被切斷後路。”蔣介石聽了很高興,命副官江志航給老和尚 200元紙幣作為酬謝。回司令部後立即調兩個團,靠近司令部設防。第二天深夜,敵人果然從後面突襲司令部,辛而事先有備,才避免了危險,還殲敵千餘人。這一意外的勝利,使蔣介石更加相信菩薩有靈了。北伐軍攻下南昌後,又命軍需處長俞飛鵬給老和尚送去許多鈔票,以修繕關帝廟。 1927年,蔣介石繼續率兵北伐,由於徐州戰役失利,引起朝野反對,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乘機“逼宮”,只好被迫下野。8月中旬,他回到家鄉,第二天上午到白岩山魚鱗嶴祭母後即上雪竇寺求簽問卜。當時的方丈叫朗清(外界著文,很多人都說太虛,那是誤傳),知道來意後,就回身入室,取出一本線裝書,又捧出一個圓木盤,盤子里擺著一疊紙捲,叫蔣介石抽出一個小紙捲交給他。和尚展開紙捲一看,見是“飛龍返淵,騰驤在望”八個字,笑咪咪的向蔣介石行了一個合掌禮,開口說:“恭喜總司令,從此逢凶化吉了。今年流年丁卯,犯天狗星,略有災難。目前已將過去,後福無量,長則兩年,短則一年,禍消福來,那時總司令的地位要比現在更高,貴不可言。明年流年戊辰,大順。”朗清一席解簽,把蔣介石說得心花怒放,高興地說:“但願如法師所說,以後當重修寺院,再塑金身。”抽簽問卜之後,蔣介石決定搬到寺里居住,衛士從家里取來了行李,還挑來一擔炊具,跟來一名廚師。蔣介石在寺里一住11天,領略禪機,期盼好運,還應方丈之邀,為雪竇寺山門題了“四明第一山”五個大字,制匾掛於門首。
捐資修路 從溪口入亭到雪竇寺,原來只有山徑小路,崎嶇不平。這條小路不僅是佛教信徒上山朝聖的必經之路,而且也是山區四方村民出入溪口、買賣物品的一條熱線。當地山民和外來香客來往頗感不便,但又無力拓建。蔣介石的發妻毛福梅,命運雖然比他婆婆略勝一籌,無衣食之虞,但她嫁到蔣家以後,不久即夫妻失和,待經國生下,蔣介石接連納妾,把她冷落一旁,這對年輕少婦打擊之大,可想而知。怎樣排遣這寂寥歲月?在當時的條件下,毛氏與其他不少失寵的婦女一樣,步婆婆後塵,投入了佛門的環抱,也成了雪竇寺的常客。 1913年,蔣家接連出事。一是蔣介石參加癸醜討袁失敗,被袁世凱的北洋政府通緝,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二是剛及4歲的小經國出了天花,在那時的醫療條件下,此病十分可怕。經國日夜吵鬧,婆媳六神不安。無奈中,只好求助菩薩,到處拜佛許願。不久,終於化險為夷。蔣介石平安歸來,小經國天花痊愈,雖然面部留下幾顆淺淺的麻點,但畢竟保住了性命。事過境遷,否極泰來,婆媳商議,如何還原?最後確定,婆婆為溪口通向葛竹途中的赤泥嶺上的“休休亭”翻修加固,便行人歇腳喝茶。至今亭腳石柱上鐫刻的“民國二年蔣門王氏喜助”文字仍在。媳婦則出資拓寬溪口入山亭至雪竇寺山路,使狹小的山徑變成平坦的卵石路,大大方便了去雪竇寺拜佛的香客和經常往來的四鄉山民。這條卵石路,自1913年修成到1969年開通盤山公路,56年來一直是進出雪竇山的必經之路,可謂功德無量。
暑期住讀 蔣介石對蔣經國的讀書極為關心。6歲送他進入辦在武山廟里的武山小學就讀,請當地名師周東為他“開筆”(教他寫第一個字,認為第一個字寫得好,以後就會寫的一筆好字),又特地從寧波請來自己敬仰的老師顧清廉為他授課,以後還請王歐聲作家庭教師,為他補課。在繁忙的軍旅生涯中,不時要經國把作業寄給他,經常在來往書信中進行指導,即使在寒暑假期間,也不放松自流。溪口四面環山,是塊盆地,夏天奇熱異常。這時蔣介石想到了雪竇山上清涼的雪竇寺,命經國住入寺內,靜心讀書。有個暑期,甬江女中校長沈貽薌帶一批學生游覽雪竇寺,見一男孩在寺內專心誦讀,一問之下,原來是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沈貽薌是留學美國的教育碩士,對此事印象頗深,直到晚年,仍能清晰的敘述她見到蔣經國在雪竇寺寄讀的情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6-30 21:1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