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39|回复: 0

蒋介石日记2010年在台湾公诸于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178

回帖

547

积分

高级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547
发表于 2010-12-6 17: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經蔣家後人同意,蔣介石日記2010年將陸續出版,從解密到出版,這份重要史料將大踏步走出歷史的密室。 2004年底,蔣介石、蔣經國父子的日記被運到美國,交由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暫存”;2006年開始,胡佛研究院在其檔案室里解密了蔣介石日記,前提是前來查閱者只可手抄,不可拍照或復印。2009年8月27日,復旦大學舉行了“宋子文生平與資料文獻”學術討論會,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訪問研究員,“兩蔣”日記的“審查者”宋曹琍璇在會後接受晨報記者專訪時透露,蔣介石日記將於明年出版,她向記者講述了蔣介石日記出版背後的故事。
蔣介石日記分為55本
宋曹琍璇是宋美齡幼弟宋子安次子宋仲虎的夫人,同時,她還是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的訪問研究員,主要負責審閱其家族先輩宋子文、蔣介石、孔祥熙、蔣經國四人的全部私人檔案,這些史料如果公布,之前都要經過宋曹琍璇的審查。
    蔣介石日記內容時間從1917年到1972年,跨度達55年。宋曹琍璇昨天透露,即將出版的蔣介石日記也將以時間為脈絡,每一年內容為一本,分為55本。“明年將先出版的是1949年以後的四五捲,以後每年會有一批,最終55本都將陸續出版。”宋曹琍璇說,經蔣家後人同意,蔣介石日記明年在美國和中國台灣地區出版。宋曹琍璇告訴記者,即將出版的蔣介石親筆日記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導讀、電子版原件、打字版及註釋,其中後面三個部分是主要內容。“電子版原件其實就是蔣公日記原本的復印件,高度仿真;第二部分就是打字版,因為蔣公日記原本都是用毛筆寫的,打字版會更方便閱讀;最後部分是註釋,因為日記中,蔣介石通常稱呼人用的是字或號,為了防止這些地方產生誤解,必須作出註釋。”
已解密日記現誤抄誤傳
    1975年蔣介石去世,日記由蔣經國保留,1988年蔣經國病逝前,將其父日記連同自己的日記一並交給其三子蔣孝勇。1996年,蔣孝勇故去,日記轉由其妻蔣方智怡保存,直至2004年底才被送往美國斯坦福胡佛研究院,研究院工作人員發現日記的損傷已特別嚴重。“蔣介石日記從頭至尾都是用毛筆書寫,溫度一高墨汁就會融化,所以很多地方日記都幾乎粘在一起。”宋曹琍璇說,研究院大概花了近300萬美元,超過一兩年的時間,才把“兩蔣”日記處理好。
    2006年起,胡佛研究院陸續解密蔣介石日記,在其檔案室里公開,吸引了大批學者遠赴美國查閱。由於規定不能復印和拍照,學者都只能手抄。“可是後來我們卻發現,有些學者抄錯了,也有的抄對了但引用時脫離事實,這樣造成了史料的混亂。”宋曹琍璇說,為了向世人還原一個真實的歷史,讓讀者可以接觸“原始”的材料,蔣家後人最終同意出版蔣介石日記。
    2009年,胡佛研究院解密了蔣介石日記最後一部分,宋曹琍璇說,在明年將出版的蔣介石日記中,也會保留蔣介石55年日記中的絕大部分。不過,作為蔣介石日記的總“把關人”,宋曹琍璇在少數幾處涉及隱私的地方貼上了條子,以示延後開放,為了保護個人和家族隱私。“但是貼的地方是極少數,一般是在涉及到個人隱私、財務、健康方面,或者是有些地方涉及到有些人物,其第二代或第三代子孫仍身居要位,避免使他們難堪,才貼條子。”宋曹琍璇說,在蔣介石早期日記中牽涉他個人隱私之處較多,所以貼條子之處頗多。
    “根據一般檔案館的慣例,日記中‘貼條子’的地方在日記公開之後的25年,也會全部被公開。”宋曹琍璇又說。
蔣經國日記公開日期未定
    2009年8月27日,胡佛研究院資深副院長、檔案館館長理查·苏薩向記者透露,蔣經國日記也已計劃公開。宋曹琍璇女士也告訴記者,蔣經國日記確實將公開,不過具體日期還未確定。“與他父親的日記不同,蔣經國的日記記錄更多的是家庭瑣事,涉及很多家庭隱私,估計能公開的部分不會超過一半。”
    談到“兩蔣”日記的不同,宋曹琍璇介紹說,蔣介石每天都堅持寫日記,涉及很多國家大事,蔣經國的日記一開始是他父親要求其寫的,記得比較隨性,主要都是些自己的感想。
    閱讀日記中,宋曹琍璇用兩個詞語為蔣經國一生作註解:無奈、悲情。“他一生以他的父親為偶像,以父親的理想而理想,以父親的目的而目的,但卻不得已地被時代挾持到了那樣一個位置上,但他竭盡心力建設台灣,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促進台灣民主開放,開拓民主空間,支持各種高科技的發展。其實他的個性是非常淡薄名利的,情願當一名農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樣的願望,在他的日記里被提及數百次。”
    另外,孔祥熙檔案目前在胡佛研究院正在被清理當中,一共有200箱。宋曹琍璇還透露,孔祥熙檔案中47箱已經做過處理,將在2009年9月開放。
(蔣遵和摘自《新聞晨報》作者林穎穎、楊通梅)
2009-08-3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6-30 21:0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