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44|回复: 0

中国30年间GDP增长了93倍 货币供应量却暴增到814倍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0501
发表于 2010-12-10 05: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30年间GDP增长了93倍 货币供应量却暴增到814倍

人大经济论坛  2010-12-09

近半年来,“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单个的农产品[19.04 -1.86%]价格轮番上涨,并扩展至蔬菜、肉类、鸡蛋、食用油等农副产品普遍涨价。以这些农副产品为原料,下游消费品价格也开始提价。

11月17日,麦当劳宣布在中国大陆对部分产品价格进行调整,这也是麦当劳在半年内的第二次调价。

麦当劳宣布涨价的当天,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报告称,2010年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上升5个季度后首次出现回落。

物价的普遍上涨已反应至宏观经济运行数据中。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披露,10月份CPI涨幅4.4%,创出两年来的新高,并已经连续三个月创出新高。若以3%作为衡量通胀的程度,近几个月的物价上涨幅度,也已超出温和通胀范畴。

狙击通胀,决策层已经出手。

11月10日,在之前10月的加息举措之后,央行再度宣布紧缩流动性措施,自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四大措施,力在稳定价格,并称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11月19日,央行决定从11月29日起,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9天之内两次上调,间隔之短在历史上尚属首次。

11月20日,国务院调控物价“国十六条”组合拳出击,增加低收入人群补贴、价格管制和加强监管防止囤积投机等举措纷纷出台。

作为物价主管部门的国家发--改--委,从11月22日至26日,5天内连发9个通知调控物价,密集程度史上罕见。商--务--部、农--业--部等部委之间已经联动应战,以平抑物价。

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中国明年的货币政策立场将从目前的“适度宽松”回归“稳健”。这意味着,刺激政策退出,防范通胀成为当前重中之重。

狙击通胀,从中央扩展到了地方。

各地接连出台各种措施。贵阳要求学校食堂不得涨价,违者重罚。北京为22.3万城乡低保对象,一次性发放补贴100元,甘肃、贵州等地表示将投放储备柴油和小麦。

企业也被要求参与稳定物价。四大粮油企业被要求,所有的小包装食用油产品4个月内不要涨价。

密集组合拳之下,部分商品价格应声而落。

农业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大豆、玉米、小麦、水稻、土豆、面粉等农产品主产区市场报价连续几日涨幅为零。发--改--委网站已宣布,调控措施初见成效,蔬菜、棉花价格环比回落。商--务--部披露的食用农产品价格监测也显示,出现了近半年来首次下降。

暂时冷却的物价,是否会重拾涨势?通胀狙击战,还要持续多久?此时时刻,无论是决策层还是普通消费者,无人敢言松懈。

分析

因为担心植物油价格还要涨,上个月底,京郊昌平农村的张女士,一次买了三桶大豆油做储备。同样10斤重,去年41元一桶,今年54元。经历过几次大大小小的物价上涨,在她看来,价格要上涨,那是因为短缺。地铁5号线天坛东门站早点摊的女摊主则表示,电视里说了,是美国人在印钞票,把通货膨胀传染给了中国。那么,中国的通胀到底从何而来呢?

推升物价的五大主力

1 游资之说

从10月CPI上涨4.4来看,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1%。食品价格占CPI权重34%,其价格的波动带动了CPI的快速攀升。作为“先头部队”,大蒜、绿豆价格早在几个月前就已开始轮番冲锋,在它们身后,是整个农副产品“大军”。

针对农产品上涨,发--改--委称,种种迹象表明,游资炒作和不法经营者采取欺诈、串通、哄抬、囤积等不正当手段操纵相关商品价格,是直接推手。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曾表示,目前市场上的流动性相对充裕,在楼市降温、股市低迷的情况下,社会上的游资容易把目光投向农产品。

2 信贷狂潮

2009年,全国商业银行信贷增长达到9.6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7%,较GDP增速高出近20个百分点。即使是今年以来央行开始对信贷进行收缩,但月贷款增量仍维持在5000多亿元以上。

经济学家谢国忠称,目前货币超发引发物价上涨恶果已经显现。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目前物价上涨根源在于货币发行量太大,这是导致物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前任央行副行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未来两年央行逐步收紧货币供应增幅,并消化过多货币供应,是当务之急。

3 货币供应

国金证券[16.16 -1.64%]前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曾公开表示,从1979年到2009年,中国的GDP增长了93.41倍,但从1985年到2010年,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却增长了814倍。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广义货币供应量最大国家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通胀之势。

为何中国的货币供应如此之高?经济学家周其仁撰文表示,1995年以来,中国形成了出口导向、被动超发货币的经济模式,通胀经济是被动超发货币的恶果。今天中国广义货币超过60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GDP的1.6到1.8倍,广义货币与GDP之比全球最高。

4 美国输出

催生通胀的外部力量。11月4日,美联储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由于美元在很多国家具备外储功能,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新兴经济体的决策者和研究专家们,不得不面临更为复杂艰难的流动性泛滥和高通胀挑战。今年10月份,“金砖四国”中的中国CPI达到4.4%,但巴西、俄罗斯、印度CPI涨幅分别达到了5.2%、7.5%和9.8%,大大超出了各预设通胀目标,其中印度食品价格涨幅连续52周超10%。

今年8月以来,美元超发形成的贬值,已经撬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热钱流入进行短期套利,也让发展中国家恐慌。

5 成本推动

成本上涨,也被认为是本轮通胀的基础性因素。截至9月,全国已经有27个省市区上调了劳动力最低工资标准,而且国家已连续几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温桂芳认为,流动性过多只是当前物价上涨的一个短期因素,长期来说,成本上升才是物价上涨的真正推手。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也在公开演讲中说,当前物价上升压力较大,特别是成本上升的压力比较大。他预计,短期甚至未来5年内,中国都会面临较大的价格上升压力。

改革开放后两次大通胀

1988-1989年

此次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经济过热和需求造成的,加之货币供应过量以及物价改革,造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经济过热需要追溯到1984年下半年,财政体制改革使地方投资的热情大增,从1984年到1988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8%。同时,工资改革使得人们收入增加,居民消费需求旺盛,与此相对应的是供给短缺。

1985年CPI增幅达到9.3%,国家虽采取了调控措施,但过热的形势没有得到有效调整。1988年8月,物价改革的消息使人们误以为物价要全面放开,于是在大中城市出现抢购风潮,再度推动物价上涨。1988、1989两年的CPI增幅均超过了18%。

**对投资和货币供应采取“紧急刹车”的办法进行调控,1990年CPI增幅降至3.1%。

1993-1995年

与前一次不同,这次主要是由于经济过热造成。

此次通胀发端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经济增长进入了快车道。1992到1996年,投资性需求飞速增长,消费需求增长则较为平稳,这是与上一次通胀的重要区别。

这段时期,我国大幅上调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的价格,1993年取消粮油收购价格和统销价格,过热的经济,外加价格体制改革和货币超量发行,导致CPI增幅由1992年的6.4%飙升至次年的14.7%。1994年CPI增幅达到改革开放以来24.1%的最高点。

综合调控之下,1996年CPI降到8.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7 06:5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