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我们目前根本无法离开手机,中国也是世界上拥有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而关于手机辐射,网上一直流传着各种可怕传闻。大部分人对此持“宁可信其有”的观点,但这种想法并无法让我们停止使用手机。事实上,目前科学界对于手机辐射的研究处于相当混乱状态,众多利益方的介入使得目前各种小机构和独立科研结论令人生疑。对此,世卫组织亦没有明确说法。
近几年,关于手机辐射骇人听闻的致癌传闻越来越多,引起全世界手机使用者对手机恐慌。然而一些小机构模棱两可的研究结果,非但没有给出定论,反而加剧了人们的恐慌,而世卫组织等权威机构的试验也没有证实手机辐射会致癌。世界范围内,有关手机辐射的研究处在混乱中,这一方面由于科学研究的缺陷,而另一方面也受到利益争夺也影响。
世卫组织认为证据不足 各研究机构含混其辞
对于手机辐射的科学研究最早就是起源于人们对手机辐射致癌的新闻,但事实上手机到底能不能知道致癌,研究至今依然没有定论。值得注意的是,在认为手机对人体有害的研究中,绝大部分是小机构或者个人的独立研究结论。例如澳大利亚癌症兼神经外科专家认为使用手机比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性更大;美国耳鼻喉学学会年度会议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为称人们使用手机有可能造成听力永久性损伤;美国克利夫兰医学研究中心的一个科研小组发现:手机使用的频率、时间的长短与精液的质量有着某种联系。但这些研究结论大多使用了“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存在联系”、“可能导致”、“大概存在风险”这样的字眼,让人们难以决断这些研究报道到底是否可信。而中国研究领域中,独立的实验研究较少,大多是对国外既有成果的引进介绍。
国际权威组织对手机辐射的研究也没有定论。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协调组织了一项历时10年的研究,13个参加研究的国家数据汇总分析表明,使用移动电话10年以上者没有发现罹患胶质瘤和脑膜瘤的风险增加。但这项研究因结果矛盾而宣告失败,原因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对象存在偏差。科学家给出的结论是,“我们既不敢说手机与脑瘤之间没有关系,也无法确认那种可能存在的正比关系。”——这大概是反映目前人类科学对于手机辐射研究的最好概括。
各方利益纷争使研究公允性受影响
手机辐射研究的混乱局面远不是科学固有的缺陷与无奈所造成的,背后的利益之争在争论中起着重要作用。美国无线通信与互联网协会(CTIA)发言人John Wals表示“有些科学家有自己的假设、偏见和信念,而这些影响了他们得出正确公允的结论。”而与此同时,许多严肃的科学家因为对手机辐射的长期效应提出质疑,而被撤销研究资助或者干脆一起被逐出项目。这使得目前关于手机辐射研究的结论令人生疑。
而即使是客观的科学研究结论,也未必能被正确的传达到消费者耳中。摩托罗拉公司资助的科学家Jerry Philips在《生物电磁学》杂志上发表关于手机辐射研究的文章,在发表时却被加上了一句Philips从来不曾写过、也绝不赞同的话:“但这些由手机辐射所引起的基因行为变化不会引起任何生理后果。” 另一边厢,美国手机危害论言辞最为激烈的宣传者George Carlo的行为,也疑似受到利益驱使。有报道揭露, 2001年Carol就写信给手机工业的CEO们,一边警告他们自己要将手机的危害公之于众,一面为他的一个研究索要高达5000万美元的巨额资金。索要无果之后,恼羞成怒的Carol与手机行业彻底决裂,开始攻击整个行业。这也或许能解释为何近年大量的小机构和独立科学家都热衷于研究手机辐射问题。
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博弈,也导致了手机辐射研究的混乱。2010年7月旧金山通过了全美国第一条手机辐射标示的相关法案。这使得CTIA大为不满,他们联络诸如Apple、Cisco和Oracle这样的通信业巨头,通过宣布取消在旧金山惯例性的年度展销会来回应这条法案。随之一起从旧金山撤离的,还有68000个展销商以及8000万美元的相关收益。中国也出现过这样政府与企业的博弈。2001年底,有关部门《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面向全社会征集意见。据报道,征求意见稿一出台,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等企业便行动起来,进行政府公关。这几家手机生产巨头们力图说服方法的制定者:现行标准下的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不构成威胁,希望新标准能够适当放宽。
目前世界上对手机辐射SAR的衡量有两种标准,一种是美国采用的标准1.6瓦/千克,另一种是欧洲采用的标准2.0瓦/千克。中国2008年确定的国家标准采用是比较宽松的2.0瓦/千克的标准,国内正规企业生产的手机都能达到。
中国SAR标准2瓦/千克 与欧洲相同比美国宽松
国际科学界用“SAR”(Specific Absorbtion Ratio)值,即“比吸收率”来对手机辐射进行量化和测量。值得是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具体含义是,以6分钟计时,每公斤脑组织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不得超过的瓦特数。一般地,手机的SAR值越低,则发射的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越小。 目前国际通用的SAR的标准有两个,这两项标准分别是由世界两大手机辐射标准制定者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和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 (ICNIRP)制定的。美国采用的是IEEE 的标准即1.6瓦/千克,欧洲采用的是ICNIRP的标准即2.0瓦/千克。世界两大主要手机辐射标准制定者在2006年对标准进行了统一,现阶段2.0 瓦/千克的辐射峰值标准被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采用。目前世界上欧洲、澳大利亚、日本采用的是2.0瓦/千克的标准,而美国和韩国采用的是1.6瓦/千克的标准。
2008年8月1日,中国也发布了“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局部暴露限值”国家标准。标准规定SAR值不能超过 2.0瓦/千克,与欧洲标准相同。此外,标准还规定在移动电话产品说明书中应标识其电磁辐射值。据该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生物、能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滕俊恒介绍,2.0瓦/千克的要求其实是比较宽松的,国内正规企业生产的手机都能达到。
中国标准是各方协调结果 卫生部曾认为大于1.3SAR即有害
2000年,中国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组织下,环保总局、卫生部、信息产业部等有关部门组成了一个工作组开始讨论方案。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等表示可以采用国际通行标准2.0瓦/千克,他们认为这样有利于整个信息产业和广播电视业的发展。而国家环保总局和卫生部则针锋相对,希望对电磁辐射进行严格的限制,他们提出的标准是1瓦/千克,这也是全世界最严厉的手机辐射标准。
卫生部认为只有手机辐射值低于1.0SAR才能保证对人体没有危害。卫生部提出在2005年9月份,来自欧盟7个国家的12个研究小组发布了历时3年才完成的“电磁场对人类细胞的影响”调查发现,如果手机对每公斤人体组织的辐射值大于1.3SAR,就会破坏人体DNA。
信息产业部则认为: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表示,根据科学家对动物的研究成果,4瓦/千克已经被公认为是整个人体暴露在射频下的上限,当SAR达到4瓦 /千克时, 会对人体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有科学家认为,ICBIRP制定的对一般公众2瓦/千克的标准,已经留出了很大的安全余量,至今没有确切的科学证据证明,在 ICNIRP限值内的辐射会影响人体健康。况且这一标准也得到世卫组织的赞成和采用。
由于手机辐射对身体危害确实在科学界并没有肯定的结论,并且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2.0特/千克的标准。而另一方面,正如上文所提,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对标准的确定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中国标准转为1.0瓦/千克的话,可能不少厂商在产品设计、材料选择上都必须从头再来,这将大大增加厂商的生产制造成本。不仅如此,电信运营商也将面对无线基站的改造工程,运营成本也会大幅提高。因此最后的结果:中国选择了比较宽松的欧洲标准作为本国的国家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将展开新的收集辐射研究,以给大众一个最终准确的答案。虽然有关手机辐射的科研并没有确定的结论,但手机辐射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这一结论是世界各国基本达成的共识。也有很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手机辐射对人体影响的程度,而另一方面也在研究各种降低手机辐射的措施。
世卫组织2011年大型研究欲为此事定论 个人检测系潮流
关于手机辐射对所有使用者的整体影响,世卫组织将于2011年5月展开新一轮手机辐射研究,以给大众一个最终答案。但由于需要断定手机辐射对人体的长期影响,一切科学文献综述只能反映现在知识的轮廓。同时,欧洲另一项名为COSMOS的大型手机用户群组研究正在进行中,这项项目目标邀请在丹麦、芬兰、荷兰、瑞典和英国的250000名手机用户进行跟踪调查,试图扭转一直以来回忆式调查所带来的固有缺陷。预计首批结果可于2015年公布。
相对于等待相关科学研究,更靠谱的方法是让用户更加直接地检测手机辐射水平。目前,已有一些公司着手研制防辐射耳机、防辐射自测软件,使得用户自测手机辐射值成为可能。据路透以色列消息,以色列初创公司Tawkon开发了第一个可以下载到手机上的、用来测量手机辐射的软件,旨在帮助用户在不用放弃手机的前提下减少所受到的辐射。该应用程序会监测手机用户,如果辐射水平达到“红色警戒区”的临界值,就会发出警报,同时会给出一些减少辐射的建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你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例如将手机的位置从水平变为垂直。”
各国纷纷采取防范措施 减少手机对青少年造成潜在危害
虽然有关手机辐射的科研并没有确定的结论,但手机辐射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这一结论是世界各国基本达成的共识。目前,日本、以色列等国的科研机构都在积极探索降低手机辐射的新举措,以色列的科技人员前不久研制出了能够在一些重要公共场所禁止使用手机的新装置,以避免在医院、飞机等场所,由于手机的使用而造成公共危害。2000年,英国立法禁止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为此,英国教育部甚至致函英国各学校的校长,明确表示除了紧急情况之外,16岁以下的学生不准使用手机,随函还附上了一份政府研究报告《手机可能会损害儿童健康》。日本科学家也利用海洋中贝类的壳体经过加工,研制出了能够涂抹在手机外罩上的涂层,以减少或降低手机的电磁辐射。一些国家的管理部门还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手机对人类健康影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辐射对人身体有害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究竟到什么程度,至今缺乏科学的依据。一方面,人们大可不必对流传的各种耸人听闻的手机致癌传闻感到过度的恐慌。绝大多数关于手机辐射致癌的说法都没有得到科学的证实。并且在目前科学研究的情况显示,只要能达到国际的手机辐射标准,手机对人体也不会产生明显的伤害。而另一方面,各国政府和国际权威组织,也正在加快研究,尽快给民众一个准确的答复。
来源: 网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