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广
1972年,当美国总统尼克松第一次秘密访华时,在“江青同志”安排的招待会上,只是演出了革命样板戏《红色娘子军》;40年之后,在美国白宫欢迎胡锦涛主席的国宴上,青年钢琴家郎朗却弹奏了一曲由经典“抗美援朝”电影《上甘岭》和《英雄儿女》组合而成的钢琴变奏曲《我的祖国》(网友王华)。
此举很快就在中国互联网上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我们今天的话题就从这里说起。对此,郎朗起初还春风得意地表示,为能够在白宫演奏这首曲子而感到自豪,后见触犯众怒,又赶紧声明自己并不了解这首作品的背景,摆出一副很无辜的样子。想不到事情却越抹越黑 (网友李天笑),许多网友根本不买这个账。
有批评者指出:到了美国,享受着人家的好处,却公然侮辱美国人民;主人善良地邀请你去家里演奏,你却用人家听不懂的语言辱骂人家祖宗,事后还不敢承认。也有网友怒斥道:郎朗,你这个文化五毛,为了五毛钱可以出卖自己的道德和良心!一个典型的奴才志愿者!还有网友调侃说:《我的祖国》一曲散,从此郎朗叫汪汪。不过,也有人说,没有必要对《我的祖国》进行过分的解读,就连美国人都没当回事儿,中国人自己却太当回事了。其实,对于美国人来说,文化就是文化,政治就是政治。因此,在奥巴马总统举办的国宴上,无论演奏什么曲目都无伤大雅。
不过,有分析人士对此反驳道,文化是文化,政治是政治,这话不假,但我们这种明显掺进了政治的文化,那还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吗 (网友soaring) ?也有网友表示,我就不相信郎朗声称不了解这部音乐作品背景的说法,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作品,而是演奏者非常非常喜欢的作品。我更倾向于这是相关部门刻意安排的,众所周知,天朝体制面对如此重大的外事活动,每一个细节各级组织都会非常严格地进行把关和审查的。因此,这种安排只能说明策划者的弱智,想在国内民众面前表现出统治者的“大无畏”精神,迎合中国愤青们的民族主义思潮。(网友淡风冷月)
对此,有分析人士推测,似乎在06年那次胡锦涛访美的欢迎仪式上,美方曾经误把“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说成了“奏中华民国国歌”,害得那位所谓的“诗人外交家”提前下课,估计这次是想报一箭之仇吧 (网友古道西风)?不过,还记得中国古代著名典故《晏子使楚》中那个自以为是的楚国国君吗?羞辱别人是必然没有好结果的(网友大侠尼采)。由此可见,外交本来就是政治秀,但是秀什么以及如何秀,却是很能看出智慧和风度的。小家子气和小聪明,就是这次郎朗白宫“演奏门”事件带给人们的整体感觉,再怎么解释和狡辩也没有用。其实,你已经是软柿子,又何必充硬呢?(网友淡风冷月)
谈到《晏子使楚》所展示的中国古代外交智慧,人们不禁联想到那位当代外交楷模周恩来,曾经智斗外国人的一些小故事。万维读者网上作者“新西兰农民”的博客文章回顾说,话说有一次,赫鲁晓夫和周总理会面,双方握手之后,赫鲁晓夫马上掏出手绢擦了擦手,然后把手绢放回了口袋;但我们的周总理反应很快,紧跟着也掏出手绢擦完手后,便把手绢扔进了痰盂。记得当时还在上小学的我们这些人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大家都激动无比,佩服周总理为国争光的机智表现。同时心里又很是担忧:自已长大后,万一遇到这种情况,没有周总理这么聪明,让外国人占了便宜怎么办呢?
对此,文章分析认为,在一个封闭愚昧的国度里,整个国民的荣誉感往往只能来自于这类自己的领导人用小动作讨个什么便宜,或者用几句所谓机智的话噎住了别人,让对方哑口无言之类的传奇故事。对于当时那些信息闭塞,吃糠咽菜的中国人来说,这种故事可以起到良好的兴奋剂作用,让老百姓继续相信这个依靠谎言建立起来的政权,并盲目地为之感到自豪。这本质上就是一种弱者文化,打不过别人就要讨些嘴巴上的小便宜。与之相反的是,那些在竞争中的强者往往都表现得非常大度和不拘小节,就像这次美国人对待郎朗的公开挑衅,满不在乎一样。
“新西兰农民”的文章又说,在白宫的欢迎晚宴上,主人为了表示尊重,特意找来郎朗做为主人这一方的嘉宾,想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因此,郎朗这一行为是极其没有礼貌和操守的,是对主人的背叛。不仅如此,我们从中还可以看出,郎朗这人是一个毫无感恩之心的白眼狼。我并不想说郎朗在美国挣钱就不能反美,我想说美国对于郎朗不仅仅是演出捞金的地方,恰恰是美国培养挖掘了郎朗的艺术才华,并借着美国强大的影响力把他推广到全世界,由此可见,没有美国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郎朗。
别给我说郎朗凭着自己的天分,即使不去美国也能有现在的名气,在国内靠纯艺术能混出头吗?郎朗现在被中国人认可,不是因为国人有多么欣赏他的钢琴技术,而是因为他被美国人认可是最优秀的青年钢琴家。所以只能说,他还是个孩子,还不懂事,没礼貌,小时候光弹琴了,没怎么读书。如果把郎朗当成成年人,我觉得这人挺贱,欠揍,反正我是绝对不会再听他弹琴了。本来只是觉得这人弹琴的时候表情夸张,有点像喜憨儿,没想到还真是有点弱智。
综上所述,网友纪原的点评说,中国的艺人,恐怕没几个真正懂得人格的高贵为何物。而网友大侠尼采则回顾说,贝多芬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歌德对王室的卑躬屈膝。他作于1804年的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作品55号。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但原稿上的标题却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而写的。但当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愤然撕去标题页,改成了现在的曲名。比起贝多芬,郎朗如果真是有意迎合中国领导人的圣旨的话,就太令人鄙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