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年過春節,元宵節,除了吃元宵,對元宵節所知不多。為家壇情人節元宵節春節晚會節目收集資料才了解,元宵節是中國傳統上最盛大的節日,不愧說是中國的狂歡節,情人節,文化節。
元宵節,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故稱『元(月)宵(夜)』。
關于元宵節的形成,一般認為起源于漢武帝在正月舉行的祭祀活動,漢明帝則敕令元宵燃燈,通宵達旦,從而形成了後世元宵節張燈、觀燈的習俗。至晉代,國都元旦朝貢慶典中已有以燈火徹夜照明。到隋文帝時代(581-605),京城與各州則普遍在元宵節「燎炬照地」,並在夜里進行各種慶祝活動,隋煬帝的詩賦中有“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的記述。「只許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的典故也與元宵節的燈火慶典儀式有關。唐朝皇帝則在元宵節期間特許解除宵禁,從宮廷到百姓都要掛燈賞燈。
經此後的宋元明清,元宵節更是盛世盛況,花樣翻新,新意疊出,舉國歡慶的節日。
民間歷來稱“正月十五鬧元宵”,傳統元宵節民俗活動的特點是“鬧”,鬧焰火,鬧花燈,鬧燈謎會,鬧騰得越厲害,就顯示日子越紅火。節日里有許多熱鬧的社火百戲,諸如踩高蹺、跑旱船、耍獅子、舞龍燈、扭秧歌、打腰鼓,燃放焰火,賞燈猜謎等活動,增添喜慶氣氛。
元宵節成為中國民間最為盛大的節日,有民俗專家稱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州官放火,百姓點燈的“狂歡節”, “情人節”和“姻緣會”。
鬧焰火
與春節放鞭炮不同,元宵節講究的是獨特焰火(煙火、煙花),稱"架子煙火"或"盆景煙花"-這種借助架子造型燃放的焰火通常以顯示瀑布、火輪、噴泉、花樹、字畫水上圖案等為主,在宋朝時就已具相當規模。
每逢元宵佳節,達官巨賈競相比美,放焰火從掌燈後直至更殘漏盡。詞人辛棄疾的“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詞句,便是對這種場面生動而形象的描寫。60年代初期,北京北海公園年年在湖中心舉辦元宵節焰火,成千上萬市民前往觀看,規模龐大,場面壯觀,可稱火樹銀花不夜天,萬家燈火慶團圓。
說到鬧焰火,台灣南部有一項著名的元宵民俗慶典活動-鹽水蜂炮,起源于農歷正月十五日以燃放鞭炮助陣,清除瘟疫的傳說。
屆時數萬只連接在一起的沖天炮,一炮點燃,萬炮齊發的景觀與速度如同蜂群傾巢而出,故為"蜂炮"。夜幕下,沖天炮聲巨如雷,滿天烽火,煙雲罩霧,撼人心魄。成千上萬的觀看者戴安全帽等全身防護裝束,體驗林彈雨的蜂炮嘉年華,可謂狂歡也。
鬧花燈
元宵節又稱"燈節",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高150尺的巨型燈樓達20間,金光璀璨,極為壯觀。到了滿族入主中原的清代,宮廷不再辦燈會,但民間燈會依然壯觀,買燈、觀燈的人流熙來攘往,萬家燈火裝點的五光十色。
著名的秦淮花燈享有“秦淮燈彩甲天下”美譽,源于宋元,盛于明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