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136|回复: 11

从典故“胯下之辱”及“孺子可教”中言忍

[复制链接]

0

主题

267

回帖

534

积分

高级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534
发表于 2011-3-9 09: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典故“胯下之辱”及“孺子可教”中言忍
文/观心

品质优良的宝剑,不但有硬度,还有韧性。宝剑韧性之“韧”是宝剑钢材硬度品质的升华,这个“韧”和人性中的“忍”是内涵是相通的。同样是宝剑,其韧性有品质的区别,同样是人性中的“忍”性,也有其不同层次的内涵。

据《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中记载,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意思是: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个子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内心却是很胆小的。”又当众侮辱他说:“你当真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那年轻人,弯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过去。满街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胆小。 这是 “胯下之辱”典故的出处。

“胯下之辱”之忍体现的不是韩信的懦弱,而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的刚强品质的韧性:着眼于大的目标,遇到困难百折不挠的走直线,不伤害对方的同时达到目标。作为韩信来说,“胯下之辱”之忍体现的还是“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有求之忍,并不是彻底下自我的无我不动心之忍。最终,执材傲物的韩信还是死在吕后之手。

韩信与张良与萧何同被称为汉初三杰。“孺子可教”典出自于《史记·留侯世家》: 秦灭韩时,正值少年时代的张良,不顾弟弟的丧葬,悉散家财,访求刺客。后乘始皇东游之机,与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未遂。于是变更姓名,亡匿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期间发生的故事:良尝从容步游于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欧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张良能为韩报仇刺杀秦始皇,是一个性情刚烈的忠义之士。“孺子可教”之忍,发生在完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的赤子坦白的无为之心,因此,能得到黄石公的《太公兵法》,承担辅助刘邦开创汉家天下的重任。

张良屡次为刘邦出谋划策,虽然体弱多病不能亲自领军,但其功劳不在韩信之下,刘邦称他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才干。张良在辅助刘邦夺取天下并以“商山四皓”之计稳定太子刘盈的地位,奠定了汉室天下稳定的基础后隐退。此后,张良多数时间称病不出,自言:“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震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汉书·张良传》)于是学道,不问政事。刘邦去逝后,吕后感激张良,令其强食其邑,并说:“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何自苦如此!”(《汉书·张良传》)张良不得已,强食其邑,直到离世。

被黄石公赞之“孺子可教”的张良,功成名就之后依然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一派道家风范。其“忍”是不为世间名利所缚的“无我无求”之忍,也许,这就是吕后能容张良而不能容韩信的缘故吧。

438

主题

1784

回帖

961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9615
发表于 2011-3-9 14: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分享,受益良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注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3-10 08: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7

回帖

534

积分

高级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534
 楼主| 发表于 2011-3-10 10: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史为鉴,历史都是留给未来的见证,奠定的是人的文化。
就“忍”而言要谈的话有很多东西可谈。现代人一谈到“忍”就联想到日本人的什么“叶忍”什么的,其实,中华文化的基础就是“忍”,没有忍什么都没有。仁和义的基础就是忍:万事忍为先。
汉朝的“三杰”还有一个萧何,萧何之忍是“明哲保身”之忍,智叟之忍。汉朝的“三杰”表现的是三种“忍”的内涵。要想谈清“韩信”与“张良”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这个人物的背景。

要想谈清韩信,先得了解“项羽”。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真正的“霸王”。项羽扫清天下后,没有想当皇帝而是想恢复大周的封建制度,自己做一个封土建国的“诸侯王”。人的思想单纯的时候,尊天地、敬神明,道德高尚,人犯罪可以“圈地为牢”,人人知错不犯,犯罪人人认罚,封土建国的制度符合原始人的情况,周朝及以前的人没什么私心杂念,国小民安,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安居乐业。“诸侯国”的王,自负其职为周王承担负担治理天下,天下太平安乐。

周以后,人脱离了天真,欲望杂念丛生,周王失德,王室的威信不足以服众。人的欲望大了,出现:一山不容两虎的情况。周的天下里有“战国七雄”,一个七只老虎的天下,当然就是战乱不止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实际是上应天命,下符人情的实际道德水准的制度,一个社会什么制度是和人的道德水准相辅相成的。

封建制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新的时代已经降临,试想:西楚霸王项羽想以一人之力与一个时代抗衡,怎么可能成功?因此,总是在平叛,东征西讨的,人心不古了,想恢复古老的王道制度是不可能的,天下无敌的项羽最终失败,自刎在乌江。项羽实际就是在完成他的使命后,替刘邦留下教训后就离世了,同时留下了:顺天意者昌,逆天意者亡的文化见证。
刘邦当时也想给过去的诸侯王的子孙册封,被张良制止。封建制度不合人的情况了,不合时宜的制度,人的愿望再好也是自作多情的痴心妄想,结果一定是坏的。刘邦一封诸侯王,留下的就是另一个战乱不止的“战国时代”。

韩信实际就是想做诸侯王。因为他们的时代和周太近了,这是哪个时代人的思维惯性导致的,很多功劳大的都想当诸侯王。当了韩王的韩信,管理一个诸侯国还不是一个小意思?只要起来了那颗“人心”,以他的劳苦功高和能力,是不会放弃的。在被捕的时候,押送的路上,韩信遇到樊哙还说:你樊哙见了本王敢不下马?樊哙赶紧下马问好,可见韩信的威望,他心里一直把自己当王看的,如果刘邦一死,只要有人带头要封土建国,想想会是什么情况?天下马上打乱!刘邦没死的后期,他的部下叛乱不断,不就是认为自己的功劳应该当王,不甘心刘邦独吞天下吗?这是那些人名利心起来后的想法,想法好像有道理,其实一点道理都没有。这个现象就像后来的袁世凯一样,不合时宜的人物的不合时宜的想法,提议他当皇帝的是美国人。
韩信的死很多人都是站在现代的观点来看的,其实不是现代人能想象了的,韩信不死是不行的,他和项羽一样,都是“顺天意者昌,逆天意者亡”的代表人物,人力不能回天的。

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实际是上应天命,下符人的实际道德水准。当人的道德一再下滑的时候,人不知道尊天地、敬神明,不知道敬重自己的君主的时候,把这些东西当做风俗习惯搞形式的时候,中央集权制也不行了。皇帝成了: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的口头禅了。当道德下滑到不知天高地厚的时候,有实力的就会想:你有实力当皇帝,我有实力为什么非要听你的?我就不能当皇帝?到了这个时候的时代,民主制度就成了时代进步的象征了:总统谁都可以当,只要你有实力,大家来选好了,这样公平!

很多人总是站在自己的时代去衡量过去的社会制度,总觉得自己所在的时代的制度先进,其实恰恰相反,那是人的道德沦丧的结果,不得已的管理制度而已。没什么这个制度好,那个制度不好,其实都是与人的道德相辅相成的,没什么好不好的,问题不在制度,一切问题的根本是“道德”!

[color="Blue"]共产党的理论不是正常人类文化范畴的东西,因此不在以上的论点里,共产党的天下都与野蛮、愚昧挂钩是反人性和道德的产物,与人类中西方文明相背离。
总的来说:韩信是人杰、萧何是智者、张良是道人。这是三个层次人物的代表,也是“忍”的不同内涵与导致的个人的不同的结果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7

回帖

534

积分

高级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534
 楼主| 发表于 2011-3-12 11: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忍”内涵的根本变异发生在明朝。真正忍的内涵是当事物发生后,在喜怒不形于色中原谅对方的过错,思考己过及给自己一个缓冲,理性分析事物的机会,这是人性善的表现。变异后,就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把不满和仇恨埋在心里,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两面三刀的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的人性“恶”的伪善表现了。

朱元璋很恨庄子的那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庄子这句话把人教坏了,这是他人生经历的见识。

庄子是帝王师,当时以帝王师的身份给那些诸侯王说没关系,大家都尊重有学问的人,是哪个时代的良好风气,有学问的人大家都普遍尊重。到现在农村的那些老人,一说谁怎么样,就说:那是一个读过大书的人.......怎么怎么有学问。尊重读书人,是中国人的传统。

春秋时代没人反对孔子,孔子游说诸侯,大家都赞同孔子的学说是根治社会的根本,但是,大家又认为,那一套好是好,但是不和时宜:我身边的张老三、王老四对我虎视耽耽的,我得先自保再说,要自保得发展武器装备等。还有秦王的虎狼之师一边窥测..........因此,都把孔子当贤哲供起来了,讲学之风非常的普遍。孔子遇到老子后悟道了,也知道天时不到,干脆就著述立说。

如果公司老板说:员工的福利第一,公司的利益第二,我什么都不是。说明老板谦虚大度。
如果一个公司的员工没事就议论:我们第一重要,公司第二,老板什么都不是。说明这些员工不知天高地厚,老板一定也很上火:我这个老板当的有什么意思,员工都可以欺负。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道德高尚的时候,老百姓不会说,只有那些辅助君王的人当作劝柬的名言没错,但是,到明朝以后,劝柬的大臣逮着皇帝的错就骂。人们没有发自内心的彼此尊重的时候,这句话就成了骂皇帝的话了。
明朝的大臣很强的,皇帝做什么都不对,有的皇帝太压抑了干脆:你们那么厉害,行了,我学木匠去了。有的干脆不上朝,皇帝干脆撒气在早朝学商贩做小买卖;有的封自己一个大将军,巴不得打仗完。谁不想当一个圣君?没有忍性和能力,就不行。

明朝一个大儒说: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一样的浅层次的理解和解释古代学问,大臣都存天理了,把自己和天等同起来,和皇帝争论起来没大没小的,所以皇帝觉的自己这个皇帝当的真窝囊,说什么都不算,还不如一个老百姓自在,还不如一个将军当的痛快。没有傻瓜的,明朝的臣子们太过分了,能力又强,都认为:我有理就怎么样。其实,有理的说法,做法不一定对。

比如:[color="Blue"]一个大学生认为自己说的知识是对的,就强迫小学生接收。大学生的知识当然是对的,说的话是对的,但是,具体做法绝对是错的。这不是一个表面道理的对与错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的道德问题。
因此,明朝的皇帝受不了:你们都是对的,我怎么做都是错的。就撂摊子不干了,出了几个荒唐的帝王,但是天下还是太平的。其实,这个时侯的人整体上已经开始变异了,内心脱离了“道”而“无道”,行为脱离了礼仪的实质而无礼。

以讲道理的方式不讲道德,能力越强的表现越突出。人的远离了仁义的实质内涵了,以修炼之理来说就是证实自己的能力和见解,而不是证实和道理的实践。袁崇焕被诬陷处死的时候,是被老百姓咬死的,清人俘虏了袁崇焕的大将,降将劝降,这位大将问:明朝欠你什么了,你这样对待明朝?降将说:袁大帅欠明朝什么了,明朝那样对待大帅?这位大哭就投降了。汉人整体上下人心不古,远离仁义与恕道了.....这样的国能不亡?汉人失德与天下,清人仅18万铁骑横扫天下,从此,满族开始统治汉人了,满人开始学习和传承汉文化,加上他们单纯的思想,中国换了新鲜血液,否则,汉人的儒士们不知道迂腐到什么地步了,儒家不知被破坏到什么程度去了。明朝开国朱元璋把贪官剥皮革草,动辄几百上千的屠杀,贪官还是不能绝迹,朱元璋都不理解。后期汉人的巨奸凶臣更层出不穷,这个现象,在清朝基本绝迹。大清在传承皇位的时候,是看天命而不是立长的所谓人伦,这是一个大进步,也废除了明朝儒家脱离夫子学说原义确立的一些变异的形式,遏制了讲道理不讲道德的汉人儒士的迂腐败坏行为,这些被当时的朝鲜继承了,日本倒还纯正一些,这些从现代日本和韩国的历史剧可以看到,很明显。清朝能给汉族留下一个完整的江山,这也是一个大的贡献。

看韩国的古装剧《大长今》等就可以看到这一点,明清时期的朝鲜王简直被大臣操纵了,都是以讲道理的方式不讲道德。人心不古了,朝庭上下到处都是名利场,都在以讲道理的方式来谋求私利,以讲道理的方式不讲道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180

回帖

4962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4962
发表于 2011-3-14 07: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点风平浪静!!!!!!!!!——很难做到的!!!即使有才,也要忍一下,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头和尾的区别:比方张良,胸中具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不世之才,但从带兵打仗来说,就不如一个普通将领,或手无缚鸡之力;韩信不能忍,但有军事奇才,实乃从小流浪,乞食,遭人白眼,受胯下之辱。。。。。。!此为时世造英雄!!刘邦正缺此奇才;刘首先能忍,听别人的建议,重用人才。。。。。。!项羽乃旷世英雄,体力过人,武艺超群,能带头冲锋陷阵;但骄傲自大,不能审时度世,不能利用旁人的优点为自己所用!——孟尝君能纳贤招士,以备急时之需。。。。。。!!纵然是鸡鸣狗盗者也都蓄养之!!!项羽连一个范曾都不能用,岂有不败之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180

回帖

4962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4962
发表于 2011-3-14 08: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点:俗语说:千字有个头,万字有个尾;——人要多存谦虚谨慎,什么事都有个起头难的规律;不要以为自己有才能,就忽视此一点;试想:人家把台子搭起来了,已经有一定规模了,你中途参加进来,可能看出一些问题。。。。。。;但切不可全面否定人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7

回帖

534

积分

高级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534
 楼主| 发表于 2011-3-14 09: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 by wnh2007
补充一点:俗语说:千字有个头,万字有个尾;——人要多存谦虚谨慎,什么事都有个起头难的规律;不要以为自己有才能,就忽视此一点;试想:人家把台子搭起来了,已经有一定规模了,你中途参加进来,可能看出一些问题。。。。。。;但切不可全面否定人家!!


谢谢回复。

人类的历史就象一台戏,能在这台戏中演出一场的那些生命,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在戏中的人都有一个目地,给人给人留下的是正邪、善恶的思维及行为的表现方式和辨别正邪、善恶、是非的辨别文化留给后人。

整体人类及发展的脉络是很清楚的都脱离不了生、老、病、死;成、住、坏、灭的宇宙旧规律,因为地球及地球生命都是宇宙中的一部分。这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如今已经走到最后期了。基于道与德的“善恶有报的天理循环”及“顺天意者昌,逆天意者忘”,是中国历史及文化的发展脉络,5000年的文明史就是这两点的不同背景下的案例集锦而已。说白了,就是道的显现留下的痕迹。

青史留名的每一个演员,包括表演忠奸与善恶的人,表演的人是没罪的,其本身不再善恶和是非之中,演员就是这样的,演的好扣人心弦,留下了“以史为鉴”的根据就是立大功了。把这些演员表演的目地“道”出来,本身就是“知音”的事情,这其中是没是非的,这也是对这些演员的最大的尊重,否则,白演了。

中华文化是“天人合一”文化,表面看谈的的是人类的历史,但是,那是道的运行规律,对应着洪微天体的整体的运行规律。看的人都在自己的观念中来理解,其实,谈这些本身就是在论道,不涉及人的善恶和是非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注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3-15 08: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事要考虑后果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3-19 08: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180

回帖

4962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4962
发表于 2011-3-19 10: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看来,明白人还是很多的;只是如蛟龙暂屈于浅水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7

回帖

534

积分

高级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534
 楼主| 发表于 2011-3-19 22: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 by 做事要考虑后果和责任
那么一些人总喜欢瞎掺和,所以不得不告诉他们,做了事情就得考虑后果和责任。想有成就得先考虑担当。只是想为所欲为,就必须告诉其要承担什么责任,也会考虑追究其责任。如果不敢承担责任就不要为所欲为,把事情弄清楚了再说话,不要想当然的为所欲为。不了解事情,起码去调查,或者了解别人的真实想法再做处理,想当然的捣...
这是本人在《看中国论坛》同一主题下的回帖:

老子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圣人做事也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以人的实际道德作为基础,体现在国家的管理上就是时代的不同,国家的具体的管理机制也不同,这些都是“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的实际体现。

中国人的道德水准,实际上都在人以下了,无人不贪。我们家乡的人一样,卖粮的时候都是和土一起卖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卖好粮的,别人看到急的不行,认为你这个人怎么这样的傻?打药的卖掉,不打药的自己留着吃。收粮站的都是私人经营,私人经营的老板还有一个好心肠,否则,外地人是站不住脚的,但是,好心肠是没用的,因为人已经变质了,亏大了以后,就买了一个“筛土”机,好粮坏粮都筛一遍重新打包后再过秤。这样一来,才有利润可言,羊毛出在羊身上吃亏的当然是农民。

中国现在人有的就是找老实人欺负,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际情况,想改变,人是无回天之力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老板在实践中最终是以加大投资购买“筛土”机的方式,杜绝了别人钻空子败德的同时,自己也取得了利润,这种表面的不合情理的安保措施是理性是德行。

真正的好心肠的人一定是以理性为基础的,做好事的,都是理性的,措施一定是严密的。也就是说:做好事的人,其心性体现在具体的管理措施的基础上的,心性越好的人,做事越严谨,绝不会感情用事的。都是事情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不是自己认为怎么做就怎么做。

人是有情的,情是为私的,因此,孔子说:发乎情,至于礼。这个礼,是理性的表现。现代人都是滥情,没有理性可言,动不动的就拉帮结派的,在这种情况下,有责任的人强调的是自己的理性,而不是别人的感情;强调的是绝对独立的思与行,而不是迎合别人。迎合不是配合,人与人之间的配合,是能完全独立的思考和行为的人之间的事,不能独立思考的人是缺乏为自己行为负责能力的,这样的人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配合。理性的多少,体现的就是个人责任落实的多少。在当代道德败坏的无以复加特殊时期,作为管理而言,体现的就是合情合理的管理措施,而不是一厢情愿的“好心肠”。

没有理性的人,往往会说自己多么的重感情,其实感情是最不可靠的东西,人应该重的是理性与道义而不是什么痴心妄想的感情。重感情的人往往喜欢想入非非的自作多情,当事与愿违的时候又一味的埋怨和指责别人,其实,都是自己的私心妄念得不到满足而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私心越重的人感情越丰富。道德高尚的人,都是清心寡欲的,清心寡欲的人才是理性可靠的。

很多人把“重感情”的这种私心当慈悲,从而放纵坏人行恶,举手之劳就可以杜绝的事情,非要弄的不可收十不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5 23:3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