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58|回复: 1

一声叹息,人头落地——读三国话杀戮7

[复制链接]

0

主题

22

回帖

20

积分

新手上路

入门会员

积分
20
发表于 2011-4-2 09: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声叹息,人头落地——读三国话杀戮7

梁发芾
    《三国演义》中,王允吕布合谋杀死董卓和他的所有亲属,包括90岁的老母后,大家饮酒祝贺,忽有人报告说,蔡邕伏在董卓的尸体上大哭,王允捉拿蔡邕审问,邕自知罪大,愿黥首刖足,使续成《汉史》,以赎其罪。但王允说:“昔孝武不杀司马迁,后使作史,遂致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运衰微,朝政错乱,不可令佞臣执笔于幼主左右,使吾等蒙其讪议也。”王允不听马日磾等人求情,命将蔡邕下狱中缢死。
    考诸历史记载,王允杀蔡邕确是事实,但是,具体细节与《三国演义》颇为不同。《后汉书》的记载是: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乡救之,不能得。太尉马日磾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着,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可见,蔡邕被杀,并不是他头脑发昏,在那兵荒马乱、军阀厮杀的岁月不知轻重,在董卓被杀处决后还“伏其尸而大哭”(即使如此,也不是什么严重罪行),而仅仅是听到消息后,轻轻叹息一声。他叹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也许他替董卓惋惜,也许他对王允们的行动持保留意见,也许是因为他平时深受董卓器重(董卓尊重知识分子,倒有让人难解的美德),虽然他对于董卓的做法并不满意而且数次准备逃离董卓,归隐深山,但是,他内心还是忘不了董卓给他的种种厚待。总之是,他的叹息仅仅表明他的一种感受和情绪,连异见也谈不上。《三国演义》的修改,典型的点金为铁。王允这个屠夫的专横和蔡邕这个学者的无辜,都被冲淡了。
    一声叹息,送了性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世道!
    当然,王允杀蔡邕,有两个理由。一个是,蔡邕是后汉时代中国在经学、文学、历史、音乐、书法诸多方面具有集大成水平的一代宗师,而他此时正在着手撰述有关后汉的历史。王允担心的是:这位杰出学者,会像司马迁那样,在历史著述中记录下他们争权夺利的种种丑行,使他们遗丑万年,难垂不朽。这种担心,到了中国历史的后期,就更为严重,发展成历史罕见的种种文字狱(比如近日袁伟时中国历史教科书事件导致《**》停刊就是生动的例子)。在三国时期,文字狱还没有形成,腹诽虽说有罪,但还不十分严厉。第二,是对持异见者的绝对不宽容,即使这种异见仅以叹息的方式表现。《三国演义》中的种种屠杀,不少就是因为对异见的不宽容。
    统治者总是惧怕历史会记录下他们并不光采的行径,让后世知道其真相。一心要匡正汉室,不惜牺牲生命的王允,在这个问题上,与别的权势者没有区别:他本身也是一个屠夫,一个刽子手!
    文天祥在其著名的《正气歌》中说:“在晋董狐笔,在其大史简”,对于春秋时期两位史官给予崇高的评价,而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的真正的好史官也就这么不多几位。
    春秋时期,晋国灵公昏庸无道,残暴荒淫。晋灵公几次要杀死赵盾,赵盾和他的儿子赵朔(就是著名的赵氏孤儿的祖父和父亲)被迫逃往国外。赵穿杀死了晋灵公。赵盾返回赵国。“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赵盾)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左传.宣公二年》)。这位敢于直书当权者赵盾弑 君的史官,没有被赵盾割去脑袋,实在是因为赵盾这个人非常贤明,有深厚的道德修养。
   至于齐国的太史,其命运就没有董狐那么好。齐国大臣崔杼杀了庄公后,“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左传》) 就是说,为了让历史留下崔杼弑君的真实记录,大史死了,他的两个弟弟继续如实记录,死了。当接着的一个弟弟仍然如实记录,而且后面还有更多的冒死前来如实记录历史的史记官时,崔杼只好放下了屠刀。这个崔杼,现在看来,也还是一个难得的人,他没有将这些史官灭其九族,实属仁慈。
    当然,春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自由岁月,那时到底还是一个百家争鸣、思想自由的时期。那时统治者还有尊重史官如实记录历史的风尚和胸怀。即使是残酷的崔杼,并没有将屠杀进行到底。但是,历史越是向前,统治者越是发现真实的历史记录对于自己的不利,篡改历史、歪曲历史,隐瞒历史真相,钳制记录真相的历史学家,就成为统治者的法宝。秦始皇统一中国,焚烧了所有的历史资料。此后的统治者 ,对于历史著述的控制就不断加强,唐宋以后的历史都是官修的历史,到了清朝,围绕着民间人士著述明史而掀起过数次株连广大杀人众多的文字狱,骇人听闻。统治者对于真相的惧怕使得他们都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过敏。“避席未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知识分子,读书人的命运只能如此!
    蔡邕对董卓之死发出一声叹息,王允既不能容忍持异见者生存,又怕他将来写出真实的历史,就要了他的命。而此后长期的中国历史之中,蔡邕一直身背与董卓同流合污的恶名,受到诋毁和谴责。这个十足的大孝子,大学者,在后来的民间流传的故事中却变成了上京赶考,一去不回,不顾父母,遗弃妻子,最后被暴雷震死的罪人。元杂剧《琵琶记》中所写的那个中了状元娶了相府千金抛弃了原配妻子的,说的正是这个蔡伯喈(蔡邕字伯喈)。流传极广,影响极大的《颜氏家训》说:“蔡伯喈同恶受诛”。无论民间社会还是上流社会,对于蔡邕一声叹息招致的杀身之祸不但毫不同情,而且不惜厚诬古人,幸灾乐祸,拿他作方面的历史教员,教导自己的儿孙。而到了上世纪打倒四人帮后,又有人把他与无行文人的代表郭沫若相比,可郭沫若是自觉地加入毛江阵营,在毛江风光时,深情地写《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的诗,毛死江倒时带头写诗把江青说成“更有精生白骨”,其行径与蔡邕相比,岂不是对蔡邕的侮辱!
   鲁迅说:“中国少有敢于扶哭叛徒的吊客”,信哉,斯言。

0

主题

9180

回帖

4962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4962
发表于 2011-4-2 23: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郭沫若之辈者,当今都自称:精英治国!其御用文痞;肮脏嘴脸,卑鄙灵魂罄竹难书!其博士,叫兽头衔比比皆是!大行其道!!!呜呼哀哉!中华又一次沦陷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5-2 12:4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